中国兰花-杓兰属
兰科(Orchidaceae)是被子植物的最大科之一,以艳丽多彩、特化程度极高的花及为数众多的微细种子而著称。全世界约有兰科植物 800 余属 2.75 万余种,广泛分布于两极和极干旱荒漠以外的各种陆地生态系统中,以热带地区分布最为集中。
我国是世界上兰科植物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有记载的中国兰科植物共计 200 属1,723 种,具有从原始到高级的一系列进化群。中国兰科植物集中分布在西南和华南地区,在省级分布上,云南省约有兰科植物 1,150 种,是中国兰科植物最为丰富的省份,其次是广西有兰科植物约 460 种,以及西藏、四川、贵州、湖北、海南等地区,包含了中国 90% 以上的兰科植物。
杓兰属(Cypripedium)隶属于兰科杓兰亚科,地生,因其花唇瓣特化成兜状、杓状或拖鞋状而得名。其拉丁文 Cypri- 塞浦路斯,是古代神话中女神维纳斯的别名;-pedium 则是足、拖鞋的意思,合起来指女神的拖鞋,意指其兜状唇瓣貌似维纳斯女神的拖鞋。因此,在英文中杓兰属植物与兜兰属(Paphiopedilum)、美洲兜兰属(Phragmipedium)等具有兜状特化唇瓣的兰科植物一并统称“Lady's slipper orchids”(拖鞋兰)。

宽口杓兰 Cypripedium wardii

紫点杓兰 Cypripedium guttatum
杓兰属植物自然分布广,全世界有 50 余种,主要分布于东亚、北美、欧洲等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山地。根据 Flora of China 记载的中国杓兰属植物有 36 种,是杓兰属植物的世界分布中心,其中以西南、西北、东北地区资源最为集中。中国特有的杓兰属植物有 25 种,约占世界杓兰属植物种类的一半。

西藏杓兰(Cypripedium tibeticum)
花朵的颜色为紫褐色,有时几近黑色,这种造型酷似熊蜂蜂王产卵所需的地洞或树洞,因而可诱骗蜂王进入为其传粉。
杓兰属植物喜欢冷凉湿润的高山、亚高山环境,多生长在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下,土壤发育的母岩、石灰岩发育的喀斯特地貌地区是杓兰分布的主要区域。杓兰花朵外形奇特、色彩丰富而艳丽,叶片形状高雅,是高山兰科植物中观赏价值最高的类群。部分杓兰还具有药用价值,如传统中药蜈蚣七,指的就是毛杓兰(C. franchetii)或大叶杓兰(C. fasciolatum)的根茎,具有利水消肿、祛风活血之功效。

毛杓兰 Cypripedium franchetii

大叶杓兰 Cypripedium fasciolatum
杓兰在自然条件下主要靠与特定真菌建立共生关系,在真菌的帮助下萌发形成原球茎,进而分化出幼苗;或者通过根状茎进行无性克隆繁殖,其繁殖系数小,种群扩展速度慢。近二十年来由于商业性过度采集,加之人为活动干扰对野生种群及其栖息地破坏严重,使得杓兰种群量急剧下降。据《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 高等植物卷》记载,我国已有 28 种杓兰属植物处于濒危状态,其中 5 种极危(CR),18 种濒危(EN)和 5 种易危(VU),故该属植物的保护刻不容缓。

大花杓兰(Cypripedium macranthos)
多年生草本植物,常在林下、林缘或草坡上腐殖质丰富和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长。因观赏性高而常被采挖,但其在自然条件下极难萌发,导致野外居群数量下降明显,已被评估为濒危等级(EN)。

暖地杓兰(Cypripedium subtropicum)
亚洲唯一一种生活在亚热带森林下的杓兰,在中国广西、云南、西藏以及越南北部的中越边境地区陆续发现暖地杓兰的新居群,但种群数量都十分稀少,属典型的极小种群濒危植物。

丽江杓兰(Cypripedium lichiangense)
中国特有种,产自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生于灌丛中或开旷疏林中,已被评估为濒危等级(EN)。

玉龙杓兰(Cypripedium forrestii)
中国杓兰稀有种类之一,为中国特有种,仅在云南玉龙雪山及周边地区有分布,由于气候变化、人为干扰、栖息地生境变化,种群数量发生退化,属于极小种群极危植物。
中国兰科植物的保育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杓兰属植物的繁育和栽培技术要求较高,目前还很难实现大规模人工种植。北京植物园张毓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历时 10 余年对河北地区大花杓兰开展了全面的保护生物学研究,通过无菌播种成功繁育了大花杓兰,并开展了就地回归;近年来对四川黄龙自然保护区的黄花杓兰(C. flavum)、西藏杓兰和四川杓兰(C. sichuanense)等开展了迁地保育研究,目前已将数千株杓兰幼苗送回黄龙沟自然保护区。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蒋宏研究员团队已成功解决了长瓣杓兰(C.lentiginosum)、玉龙杓兰、云南杓兰(C. yunnanense)等种类的繁育技术问题,同时对暖地杓兰开展了全面的保护生物学研究。目前已初步掌握了暖地杓兰的繁育技术,但在其回归、种群恢复和重建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开展。全国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也已开展长瓣杓兰等物种传粉生物学研究,出版专著《中国杓兰属植物》,为杓兰属分类鉴定和保育提供理论基础。

云南杓兰 Cypripedium yunnanense

东北杓兰 Cypripedium × ventricosum
未来,应继续保持对杓兰属植物资源和种群的调查及生境监测,进一步突破人工驯化、繁殖及栽培的技术难关, 开展引种、驯化与遗传育种工作,并加强其种群生物学、区系地理学、解剖学、孢粉学等方面的研究,以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杓兰属植物资源。

离萼杓兰 Cypripedium plectrochilum

斑叶杓兰 Cypripedium margaritaceum

华西杓兰 Cypripedium farreri
------------------本文摘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