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数千年的“逐日”诉求,我们正在实现,首张太阳观测图公布

与所有同期出现的文明相似,从夸父逐日,到后羿射日,华夏众多古代神话也明显透露着对太阳的好奇和探索。但华夏却是所有文明中,唯一一个敢于描述向太阳发起挑战、将之射落的文明。如今,两大事件显示,华夏数千年来对“逐日”的诉求,我们正在实现。
对于“逐日”诉求,我国近期实现的第一个最大事件,莫过于对日观测。在近期,《人民日报》对外公布了一份高精度、多波段的太阳图像,这也是中国首次对外发布的太阳图像。当时,我国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这次能够获取到太阳的观测图片,最大的工程,莫过于我国此前发射的风云三号E星“黎明星”卫星。

风云三号E星,算得上是我国第一台空间太阳望远镜,能够实现太阳光谱信息的全覆盖,全方位对太阳实现多数值同步观测。它的出现,可以说是我国迈向“探日”时代的关键性一步。当然,风云三号E星,也是我国首颗晨昏轨道卫星,按照官方说法,是能够实现全球气象数值的精准判断。这对我国其他领域来说,也有着重要意义。
而第二大重要事件,则是在8月底,9月初的时候,我国中航科技集团透露,首颗太阳探测卫星项目,将于年内完成。而最为让外界关注的,还是因为这份计划的突然提前。早在今年的1月份,中航方面就宣布要在2022年完成这一“探日”项目。然而距离宣布日期不到半年,中航却直接将整个计划提前,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也成为了舆论关注的话题。

网上对此的观点繁多,讨论也不断。一些观点认为,这或许是我国航天的某项技术得到了重大突破,促使中国有能力可以将“探日”项目进行提速;也有观点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目前我国空间站的建设需要,我国必须尽快了解太阳活动,后者会因为一些变化而对我国空间站造成重大影响,因此不得不将项目提前。
不过,不论是中航首颗太阳探测卫星项目的提前,还是风云三号E星的首张太阳图片,这些事情都在预示着,中国正在提速步入“探日”时代。华夏数千年来,对“逐日”的诉求,正在得以实现。(听风吹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