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雪:玉树琼花新世界,隆冬深处有春来。岁月无声,节气轮转。小雪过后15日即迎来大

2023-12-07 10:03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大雪:玉树琼花新世界,隆冬深处有春来。岁月无声,节气轮转。小雪过后15日即迎来大雪。节气之名,直言气候变化,《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雪重压枝、道路积雪的情况时有发生,正如白居易《夜雪》中所写:“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描绘了临安(今浙江杭州)城内王公贵戚雪后玩乐的情景,“后苑进大小雪狮儿,并以金铃彩缕为饰,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又用金盆盛着雪雕的诸般玩意儿拿到室内赏玩,别有一番趣味。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此时节,气温降低,寒冷加剧,下雪的可能性相比小雪时节更大,降雪范围往往更广,雪量也会更大。 以五天为一候,古人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随着冬日寒风愈发凛冽,寒号鸟不再鸣叫。作为阴气最盛的一个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往往在这时出现求偶行为。一种名叫荔挺的兰草,也会因为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长出地面。 面对独特的冬日景色,文人墨客往往诗兴大发,写下不少赏雪听雪的佳作。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夜雪》中写道,“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用折竹的声音侧面烘托出雪的厚重;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蝶恋花·腊雪初销梅蕊绽》中写下的“梅雪相和,喜鹊穿花转”,则在动静之间展现了梅雪相依的美丽冬景。 “一瓶雪水煎茶熟,清气真能压武夫”,除了欣赏雪景,烹雪煮茶也是历代文人钟爱的一大雅事。无论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在《奉和袭美茶具十咏·煮茶》中写下的“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还是南宋诗人陆游在《雪后煎茶》中提到的“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都能从温柔的笔触中感受到冬日的闲情雅致。若到夜晚,则伴着“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围炉夜话,询问身边好友一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自古以来,人们喜欢赏景玩雪。古人有九大雅事,焚香、品茗、听雨、赏雪、候月、酌酒、莳花、寻幽、抚琴,闲情逸致到极致。 雪,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特别是在寂寥的北方冬日,“尺雪抵寸雨,瑞雪兆丰年”“冬有三尺雪,人道十年丰”,有雪来,是祥瑞之兆。人们在雪地里撒欢打滚,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捕鸟,可尽情享受冰雪世界的快乐时光。 《东京梦华录》说,北宋都城人,“豪贵之家,遇雪即开筵”,常常“塑雪狮、装雪灯,以会亲旧”。在元杂剧《相国寺公孙合汗衫》里,张员外这样唱道:“既不沙可怎生梨花片片、柳絮纷纷。梨花落,砌成银世界柳絮飞,妆就玉乾坤。俺这里逢美景对良辰、悬锦帐、设华茵、簇金盘、罗列着紫驼新倒银瓶,满泛着鹅黄嫩。俺本是凤城中黎庶,端的做龙袖里骄民……”生生把“数九的天道”做成了春天。 这个习俗,在南宋临安很盛行。《梦粱录》这样记载:“考之此月虽无节序,而豪贵之家,如天降瑞雪,则开筵饮宴,壕雪狮,堆雪山,以会亲朋,浅斟低唱,依五偎香。”同样,《武林旧事》的记载也可作为佐证:“禁中赏雪,多御明远楼,后苑进大小雪狮儿,并以金铃彩缕为饰,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 在清代,这种习俗依旧风靡一时:“冬日得雪,每于养心殿庭中堆成狮、象,志喜兆丰,常邀宸咏。乾隆壬申、乙酉,以雪狮、雪象联句。嘉庆戊寅,又堆为卧马二,东西分列,有与内廷翰林联句诗。”光绪间颜缉祜撰的《汴京宫词》中,就有咏开封行宫中赏雪游艺的诗句:瑞雪缤纷盛上天,堆狮持象戏阶前。

大雪:玉树琼花新世界,隆冬深处有春来。岁月无声,节气轮转。小雪过后15日即迎来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