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首“子”第一义:子守孝道之仁主义 (六)
《论语》首“子”第一义:子守孝道之仁主义 (六)
“子”守孝道重五伦!
盘古开天,阴阳始显,子丑寅卯,四时有序,八方有位,人道初分,五伦是亲,为子惟孝。
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圣贤就已经自觉遵循“毋不敬”的文明法则,敬天法地以行人道。《黄帝四经》之《十大经》果童篇,“黄帝曰,夫民仰天而生,待地而食,以天为父,以地为母。” 《周礼•考工记》,记述了一套营建国都的规制:“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北京故宫也是遵循左祖右社的规矩,和天坛地坛遥相呼应。
“天地君亲师”大五伦中,“君”是天子一国之主,国人无不敬仰。“亲”是父母,父子之情,至亲无二。“师”是开蒙去昧,导命以慧,尊为夫子。
“孝”是上为“耂”同“老”下为“子”。什么是“老”,为老者莫过于宇宙之母,什么是宇宙之母,当然是“永恒”或“存在”即“德性”。永恒存在为母,其子就是宇宙,为时空,为万物。曾子《大学》中所讲的“格物致知”,所谓“格”就是永恒的存在之“德性”,所谓“物”就是宇宙时空中的万物之物性。“德性”与“物性”,阴阳一体合和为一是为“致知”。
和宇宙同存,与天地同根;上与德性同自在,下与众生同悲仰;这种情怀便是至孝。学以修身,退以改过;上报天地覆载之义,再报父母养育之恩,老师栽培之情,此为人间大孝。
孝为天道间第一义,为人之根本,《论语》首“子”,开辟万世太平之要道!
孔了凡俗话孔颜儒学 (六 待续)
孔元2573年八月十一#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