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世界观04】道德和道德函数

2022-01-07 04:51 作者:土豆滴滴答答  | 我要投稿

本文试图基于我的理解,讨论何为“道德” (moral)。本文首先概述道德这个概念的传统含义,随后使用数学工具来形式化的定义“道德”,最后探讨一些常见事件的道德性判断。

本文假设读者已经学习函数、导数、概率论相关知识。

道德的定义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道德是社会成员用来 评价和指导(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规范标准。道德通过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上述描述摘自各种百科。从中我们得到如下关键信息:

  • 道德的构成要素:社会(E),行为人(m),行为(m1),道德准则(F)

  • 道德是律他的:很多人认为道德是律己,这是不对的,道德就是用来律他的。

  • 道德通过舆论发挥律他作用:社会性死亡、被歧视、被辱骂、甚至被逼跳楼。

  • 道德是主观的:每个人都有一套道德观,但是大家也有一定的共识。

  • 道德的社会性 1:道德是基于身份认同的,即,不同的身份认同(集体)会产生不同的道德;

  • 道德的社会性2:道德的引导 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估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孩子只生一个好”,“提倡三胎”);

  • 道德的社会性3:道德本身代表了社会集体的利益,道德的律他本质上是对集体利益的维护。

  • 道德通过概率发挥作用:父母们的催生可能对部分孩子不起效,但是能让更多的孩子生

传统道德

传统道德泛指一切依据“经验”而不是理性得出的道德准则(所以当代产生的也可以是传统道德)。假设一群人满足一个身份认同共识机制(即他们形成一个集体),他们得到了一个关于道德的共识函数F。对于一个成员m的一个行为m1,可以通过函数F判断m1是否道德,即:

传统道德是数据驱动的。即首先需要给人脑输入很多数据,它们描述了一些行为是道德的,一些是不道德的,这些数据是孩子的父母、朋友、老师等人教授的(间接学习、接受学习)。随后,在遇到某些需要道德判断的时候,孩子会根据这些判例(数据),寻找相同或相似的判例,进行道德判断(即,k近邻算法)。

传统道德的产生是为了最大效率的统一人们的思想,形成社会合力。

与传统道德相对的,本文接下来提出一种可以定量判断的道德准则。不做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文的所有“道德”都特指这种道德观:

如果做一件事(或不做),更多的人(或全部的人)去做会对社会产生危害,那么这件事就是不道德的。

可以简单判断一下,这个定义很大程度上和传统道德是一致的。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传统道德本身就是依据此产生的,只不过由于生产力的变化,有些传统道德可能不适应新的社会,有些新的传统道德可能不正确,或阶级立场错误。

微观道德

设函数B代表集体利益,th>0为阈值,则微观道德的定义如下:

就是说,如果m做了行为m1,相比于不做m1,产生的社会价值>阈值th,那么这就是道德的;如果产生的损害比-th更大,那么就是不道德的。这两者之间的状态可以认为是模糊的,或无关道德的。

踩丰茂的草坪,在微观道德里,是可以容许的,并非不道德,因为危害没有超过阈值。呼吸,在微观道德里,是道德的,因为人活着创造的价值>消耗的氧气造成的损失(正常人)。杀人是不道德的,因为失去一个人对社会的损失>杀手因为快感提高的生产力。

宏观道德

行为m1的危害可能不仅仅是其本身,设效仿m的人数为k,则宏观道德的定义如下:

大部分情况下,宏观道德和微观道德是一致的,只是相当于数量乘以了k(或相当于th除以了k),例如踩草坪,在宏观道德下则可能是不道德的。但有时候,宏观道德和微观道德是矛盾的,例如计划生育时期,少生是微观道德的,但缺可能是宏观不道德(大家都不生就绝种了)。

k的值是和m的影响力有关的,例如明星、政客的影响力大,因此k值大,他们就需要更高的道德标准;而普通人k则较小。

k如果为1,则完全退化为微观道德。k如果不够大,也可以认为是微观道德。k如果是全人类,那就是绝对宏观道德。

道德函数

为了定量描述k和道德函数F的关系,我们可以做出一副k-ΔB函数图。其中:

样例: 杀人的道德函数(定性不定量,忽略不讨论的细节)

随机杀掉一部分人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x从0到1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利益损失,随后只是人数上的减少。当减少到某一程度时,可能出现经济崩溃、社会动荡、国家解体、人类灭绝等灾难,因此曲线剧烈下降。x为100时,人类灭绝,因此利益为0。

由于这种行为太过恶劣,即使k=1,也超过了大部分人的道德阈值th,因此杀人不道德是一种共识。

这图反应的是宏观道德。如果仅考虑微观道德,则需要判断此时社会处在x轴哪个点。若此时曲线导数为正的(且超过阈值),则该行为是道德的;若导数为负数,则行为不道德。显然,随机杀人函数导数处处为负数,且总大于阈值,因此它总是不道德的。普通人踩茂盛的草坪,社会损害不超过阈值,不是微观不道德(但是宏观不道德);如果草被踩踏的已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即 已经半死不活了),普通人再去踩草坪,则是微观不道德的。

 

道德的时间可变性

随着时间流逝,道德曲线会发生变化。如果把k为x轴,ΔB为y轴,时间为z轴,我们可以给一种行为画出一个时变曲线(3维)。由于道德的时变曲线画起来较为繁琐,我这里还是以时间切片给出二维的截面图:

古代提倡多子多福,死亡率也高,因此在一定程度内是生越多越好。计划生育期间,国家害怕人口过剩,提倡孩子只生一个好。现在又提倡生两胎三胎。因此他们的道德函数示意图如上图所示。

生育率的道德判断,是由当时所处的社会存在决定的。

道德的主体可变性

很多自私披着“传统道德”的外衣,实际上既不是宏观道德也不是微观道德。或者说,其是道德,但是其中的E(社会)已经发生变化,即阶级立场不同。当E等同于某个人的利益时,道德退化为自私。

例子1:忠孝不能两全

战争年代主动参军报国,如果E为国家利益,那么显然是道德的。如果E为家庭利益,那么显然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不道德的。

例子2:打土豪分田地

对旧秩序E来说,这是不道德的(甚至不合法)。对农民以及工农联合的政权来说,这是道德的。

例子3:三体入侵地球

对于人类文明E来说,逃亡派是道德的。对于地球上绝大部分人E来说,抵抗派是道德的。对于地球三体组织E来说,投降派和降临派是道德的。

小结

道德是一种,社会通过舆论 对人的行为以概率的方式进行规范 的准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份认同(E),有不同的价值观(F),因此无法产生真正的统一的道德标准(如普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道德依据判例。但道德也可以定性描述,甚至定量描述。道德函数图像是一种描述道德判断的方法,宏观道德可以直接依据函数图判断,微观道德还需要结合当时x的取值的导数判断。不同的道德观,是很多争吵的核心原因。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纯理性人

前置文章:

【世界观01】奇怪的身份认同

https://mp.weixin.qq.com/s/K-LrkwBilE7rF4AdPNhEjQ

【世界观02】什么是我?什么是人?

https://mp.weixin.qq.com/s/XSWiY2UsqiZPLdek6jYi6A

【世界观03】自私与自私系数

https://mp.weixin.qq.com/s/73cz7aMyo86paj4gz1aNcQ

【世界观04】道德和道德函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