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个人幸福感提升的想法和计划

2023-03-03 22:36 作者:波动之间  | 我要投稿

哈哈,这是我的第二篇专栏。这次我想写一下关于个人如何提升幸福感。关于幸福感,是一个难以量化的指标,很多外在的因素会影响人的幸福感,比如说收入财产,卫生环境,等等。但是,本篇专栏想要表达的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原有条件的基础上,提升幸福感。举个例子,如何用同一个玩具玩得更开心。我想通过系统工程的思维,把这个难以量化的问题转化成可操作的工程问题。因此,接下来会有一些自己提出的理论体系和生活经验的分享。希望抛砖引玉,能够帮到需要的人,也能从大家的想法中学习完善自己。

如何感受快乐?有人会说快乐其实就是大脑分泌了多巴胺。这种人就纯纯恶人,就好比小时候让你提升学习成绩的家长,只会告诉你好好学习,不告诉你如何去做。其实也不怪他们,因为要把这个问题转化成可操作的计划,真的很难。比如要多巴胺分泌,那么就需要考虑很多,比如分泌量是多少,如何分泌,如何控制等等,再复杂一点,一天的分泌量变化曲线怎么样,一周一月甚至是一年怎么去画分泌量曲线?如何计划得到这些定量的曲线?很难完全搞定这些东西,很多理论只会复杂化现有的问题而不去解决。那么,接下来我就要建立我个人想的个人快乐系统,来试图解决提升幸福感的问题。

首先介绍一下系统组成部分:快乐来源,快乐传递介质,快乐感受者(就是自己这个人啦)

1、快乐来源,让人感到愉悦的物品或行为,包括美味的食物,音乐,运动,游戏,娱乐等等等等等。我作为一个不知道什么宅,我特别喜欢逛b站,b站是我快乐来源的很大一部分。其他时候,火锅,烧烤,吃着很爽,这些物质的东西,也让人感到快乐。快乐来源是让人感受快乐信息的来源,它并不是直接的快乐,需要与人交互才能转化成快乐感受。

2、快乐传递介质,传递信息的媒介。比如说,逛b站需要手机或电脑;听音乐现场听用耳机听等等。传递介质其实是对快乐信息的一种损失,传递链越长,传递介质越差,感受的信息损失越多,感受的信息量越少(不一定会导致感受快乐的减少)。

3、快乐感受者,就是自己啦。如果你想把快乐传递给别人,那么这个感受者就是别人...似乎是一句废话,但是确实是一条真理。比如说,暗恋不会让目标感受到爱哈哈哈~

OK,现在系统的组成元素有了,我们现在加入系统的关系。其实很简单,快乐信息源通过介质传递给人。这样我们就建好模型啦,多点快乐源和介质就OK啦,哈哈哈~~

 


我也希望快乐就这么简单~-~然而这不足以描述现实的情况。我们需要重新挖掘快乐系统的特性与关系。关于快乐源,我提出两个特性指标:快乐信息总量与输出效率。怎么解释呢,快乐信息量就是信息源输出的快乐信息总量。比如,一个将几秒钟搞笑片段循环了几小时的鬼畜视频,它所蕴含的快乐信息量就很小,几小时后的信息量是已经被覆盖、挖掘的,非常无聊。除非开弹幕。而一些经典作品,会在不同的时代解析出不同的感受,历久弥新,就是很好的快乐信息源。比如一些小时候快乐回忆的照片,每次拿出来都会有所感动,在工作后又会十分的怀念,和别人分享时又会非常的喜悦。这样的物品就是信息量很大的快乐源,它会基于时间和状态的改变,输出不同的快乐信息。第二个就是快乐信息输出效率,简单说就是短时间输出的信息量。比如一段音乐,会调动听觉;快节奏的需要更多精力去感知,慢节奏的就可以舒缓着去听。视频则会调动视觉与听觉。视频同样也是节奏快,效率高。这是我认为快乐源的两个特性,关于两个特性的评价一会再说,肯定不是越多越好,甚至不是一个中间值或区间,而是一种随自身状态相关的量。

介质的话只有一个指标,即信息损失系数。比如听曲子,现场的话,所有细节都会接受到,而使用耳机或电子设备的话,由于模拟数字信号的转换,音质的压缩,细节信息会有损。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细节的损失是无伤大雅的。但是,有些时候这些细节比各位想象中的更加重要。换言之,介质越少,品质越高,信息量损失越少。当然这个指标也不是绝对的。写意的作品在某些时候也会高于写生的作品,有时候文字语言也会有直击心灵的震撼。

第三个就是感受器了。对一个快乐的感受者,我提出两个指标:感受敏感度与感受可靠性。敏感度顾名思义,感受信息的能力,类似与一个滤波器,让人只对一个区间内的快乐信息有响应。比如说,一个好静的人,就难以感受到电子摇滚乐的激情,而一个不那么敏感的人,就难以体会到清淡音乐的韵味。有钱的人,一个亿视作小目标。而咱们呢,对吃个盒饭花5块还是9.5块非常敏感,哈哈哈~咱们也很好,对一个亿无感,快乐也会很简单。第二个是很重要的指标,感受可靠性,即规定时间在规定方法感受规定快乐量的能力。(没错我是学可靠性的,哈哈~)为什么说这个很重要呢,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当一个人损失了感受可靠性,平常能够满足他幸福感的事物与行为,也就不能在让他快乐了。从定义来看,可靠性低的表现也是三个方面:1、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放松,甚至影响作息、吃饭与工作。2、娱乐方法与手段越发硬核,甚至极端化3、难以感受到令人满足的快乐量。听着很像抑郁症,但我不是专业人员,不能代替医疗。作为普通人,我认为我们应该去加强这个能力,也许可以远离心情低落,体验生活的快乐,从而预防心里问题。

 


将系统组件特性补充后,我们继续补充特性、组件与系统的相关关系。简而言之,选择大量高效的快乐刺激会导致:

1、短时内获得大量刺激。由于个人快乐敏感度区间差异,这个过程不一定是让人快乐的。如同第一次抽烟喝酒还有烫头,过程不一定愉快。

2、改变感受敏感度区间。这个过程会让你的区间向大刺激方向扩张,犹如一个人特别爱花钱,越花越快,越花越大,反而降低花小钱的快乐感受度。

3、降低长期的感受可靠性。由于大量高效刺激的不可持续性,以及对区间的改变,会使一个人在长时间内无法感受到相同的刺激。过大的刺激会对人体造成损伤。若不加以控制,会形成灾难性的正反馈循环。

其实到这里,写了很多废话,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那么在这里,就先考虑第一个问题,我该构建一个怎样的快乐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呢?这甚至是一个哲学问题,涉及到人生的幸福。其实大可分为四种:先苦后甜,先甜后苦(或者苦的时候直接跳过),起起落落,平平淡淡。

 


第一种太理想化了,还是删了吧;第二种太难受了,也删了,就剩俩了。第三种太平常了,普通人都是起起落落,感觉不需要什么改变就是这样,直接被奥卡姆剃刀砍了;第四种,是一种理想化的追求,就是一直快乐,画的不太好,有点像一直不快乐哈哈哈。其实是一直快乐。

由于长度限制,本篇专栏到此暂停。之后我会在下一个专栏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去完善这个模型。回顾一下吧,这篇专栏提出了一个提高快乐的模型,并考虑了该模型期望达到的快乐值曲线。目前模型都是一些指标评价,之后我会完善一些方法维度的模型,并将评价指标与方法维度联合,从模型的角度来提出一种长时间快乐的思路,并从生活经验和一些养生理论去验证这个模型。敬请期待吧。


个人幸福感提升的想法和计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