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万吨级平台海上测试全部完成前,能否提前开工12万吨的新船?

有种说法是9万吨级新平台要在6月初首飞,现在看来确切性还有待证实。但无论怎么讲,9万吨级平台的主体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已经是不需要再争论的事实。而首飞日期其实也明显是屈指可数。真正需要进一步观察的,是首飞之后的舾装作业还需要多长的时间。而实事求是地讲,这个平台在船坞内的工程期,其实已经大大超过了正常的时间段。只不过因为项目特殊,本厂的任何其他新船都不敢和他抢坞期,因此也暗示有相当多的舾装部分,有极大的可能已经提前做完了。这样一来,其出坞首飞预计绝不会再需要像以前的滑跃平台一样,在舾装泊位上再耗时20个月。因此这个新平台,其舾装期慢则最多一年,快则数月,就有可能直接进行远海测试。在配套的全系统,主要是多种舰载飞行体部分;

在已经提前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在今后不超过20个月内,形成初始战斗力。那么作为一个阶段性突破的综合成果,而明显不是最终的目标舰;在9万吨级新平台的工程进行期间,似乎没有任何同类的新项目或者升级版项目同步出现在船坞的迹象。当然没有新项目出现在船坞,并不等于没有任何升级项目已经确定开工。毕竟从切割第一块船板到第一个巨型总段公开被观察到,中间至少也有12到16个月的间隔期。实事求是地讲,对9万吨级新平台新技术的综合测试和验证,明显有些过于严谨了。也就是一定要等9万吨级的新平台完成绝大部分系统的实际海上测试,完全过关后,才会考虑下一步的新动作。但是要知道9万吨级的新平台的综合技术水平,早就远远超过了所有的福特级,其最核心的电磁发射和回收系统;

在陆地对比试验中就已经创造出弹射和回收N万次,居然没有一次故障的惊人水平。甚至已经到了把多架用于测试的重型机本身的机体结构寿命,都提前弹到了极限的“奇观”。这在福特级的整个工程进程中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因为与福特级配套的电磁发射系统,不论是陆地试验型还是实际安装上舰的型号,从来没有一次弹射过30吨级或者超过30吨级的试验飞机,甚至连这个吨位的配重都不敢弹射一次,更不用说在4吨级和4X吨级之间任意设定弹射重量。就这样福特级的电磁弹射器都安装上舰七八个台次了。难道9万吨级的新平台,却一定要等到在海上实测中再自由弹射4到4X吨级到5位数完全无故障,才正式宣布过关,同时启动12万吨级新平台的工程?这明显是综合要求高得惊人!而且还有一个因素;

这就是电磁发射和回收系统,只是整个系统中最重要的子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和平台本身的基础性建造,甚至是动力系统的关系并不大。而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过去也多次提到过,与其担心一些全新的子系统没有经过验证就过早上马,还不如干脆把平台本身的体量提前设计的更大一些。这就等于衣服设计宽大了,出现问题怎么都好改;而如果设计从一开始就过于窄小了,才是后续麻烦更多。而9万吨级平台本身,就存在非常明显的吨位和全长不足的问题,才导致前偏流板和前主升降机直接交叉的问题。因此如果全新平台直接把满排放大到12万吨以上,则决不会再出现这类低级缺陷。相反不论是电磁发射和回收,再就是主升降机的数量和位置安排,都有足够的富裕空间来自然解决任何交叉性干扰的矛盾。

至于动力问题,也专门论证过。只需要8台每小时可产生125吨级蒸汽的高压锅炉,就可以提供27万级的轴马力,在确保12万吨级的舰体最高速度可以达到32节的同时,维持本舰随时有10万千瓦的自主发电能力。如果动力和电力系统都可以提前验证,那么电磁发射和拦阻系统也等于一步到位的过关。如果事实如此,那么12万吨级的新平台,完全可以提前进入小规模船体模块的厂房加工阶段。时间宝贵,这样可确保早首飞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