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汝伦康德哲学》笔记

2022-09-13 21:26 作者:生渓よ  | 我要投稿

张汝伦教授观点

康德在人类文明史及哲学史取得崇高地位的原因

不是来自于其异乎寻常的思维能力,而是来自其深厚博大的人性。

康德把至善看做是纯粹理性的最终目的。


康德认为哲学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问题上

我能够知道什么

我应当做什么

我可以希望什么


哲学的这三个基本问题,归根结底可以归结为第四个问题,就是人是什么。


《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


康德著于1755年,是他关于自然科学著作中-部最主要的著作。在这里面包含着著名的康德星云假说。这个假说就是天文学中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的组成部分之一,是18世纪末叶和整个19世纪的宇宙起源论的一般理论基础。


如果康德在五十岁的时候就去世的话,我们将不会再有“康德哲学”,他仅仅是我们值得称赞的启蒙者之一。[德]亚斯贝斯


康德“三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

《判断力批判》


康德的批判哲学,是他对他所面临的启蒙的哲学危机长期思考的产物。


启蒙的两个理性概念

理性的批判性

理性的解释性


想象力为什么能够沟通感性和知性?

具有感性的某些特点

具有知性的某些特征


纯粹知性概念在与经验性的,甚至一般感性的直观相比较中是不同质的,它们在任何直观中都永远不可能找到,那么把直观归摄到概念之下,因而把范畴应用于现象之上是如何可能的。


这样的综合或者说连接直观的杂多的这些规则,就叫做范畴。范畴不是从经验当中派生得来的,而是知性提供的。


知识的来源:

感性

知性


感性的杂多或者直观的杂多本身不能够构成知识,而只能够构成知识的材料,我们人类只有通过理性的范畴,把各种各样的感性杂多或者直观杂多这些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则综合在一起, 形成判断,那才叫知识。


为了拯救理性,康德的两个基本任务

要防止批判和自然主义的自我毁灭(知识的问题)

自由的问题


康德认为“形而上学”必须要经过三个阶段

独断论的形而上学

批判的形而上学

科学的形而上学


为了拯救理性,康德的两个基本任务

要防止批判和自然主义的自我毁灭

1、知识的问题——为知识奠定基础:

要建立不会导致怀疑论的批判,因此要重新建立一种批判的原则,重新向我们保证——知识是有的、我们能够认识世界,以解决知识的问题。这也是维护理性自主性原则的问题


2、自由的问题——为自由奠定基础:

若一味坚持科学的自然主义,一切都可以用自然知识来解释,那么理性的自主性也就完了。一切用自然主义解释的话,自由在哪里?自然规律支配一切的话,就是否认自由。


3、知识和自由的基础:理性

用理性的批判来说明,知识的基础是理性,自由的基础也是理性。理性可以奠定知识和自由的基础。


4、理性的危机归根结底是形而上学的危机,理性的问题是形而上学的问题。


康德是启蒙的坚定的维护者,但是也是启蒙最严厉的批判者之一。他批判启蒙不是为了埋葬启蒙,而是为了拯救启蒙。


想象力实际上是图式的承载者


范畴只能用于经验的可能对象


知识与经验的两个来源是感性与知性


只有通过它们在经验性直观上的可能的运用,才能做到这点,就是说范畴只用在经验性知识的可能性上,这种知识就叫做经验


协同性的时间是一个实体的规定和另一个实体的规定,按照一条普遍规则同时并存。


时间是一切表象联结的形式条件。


原因范畴的图式是实在之物,只要愿意设定它,就总是有另外的东西接踵而来,所以这个图式就在于杂多之物的相继状态。


图式无非是按照规则的先天时间规定而已。


时间是一切现象共同的特征。


我们对一个人的质疑和反驳,必须从接受他的前提开始,提出的质疑和反驳才是有效的。[德]黑格尔


想象力为一个概念取得它的形象的某种普遍的处理方式的表象,我把它叫做这个概念的图式。


图式的定义:产生图像的规则或者程序。


我们必须要认为某些事情是有绝对的价值的,对于我们人来说,有绝对价值的东西是什么?有绝对价值的东西就是尊严。


虽然我们绝不可能完全被迫去做我们要做的事情,因为我们有些事情还是要取决于机遇和某些我们始终不能自己决定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始终对我们自己要做的事情有某种责任。


不为物欲所役


萨特(1806 1880)法国思想家、作家、存在主义哲学大师

其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是人的“自由"和对存在方式的“选择”


康德对定言命令的经典表述:

◆要这样行动,就好像你的行为的准则应当通过你的意志成为普遍的自然法则似的。

◆要只根据休同时能够愿意它成为个普遍法则的那个准则去行动。


对人构成无条件约束力的法则或绝对品令有两个条件:

◆有某个我们理性需要的目的,并且所有人都能在理性上必须试图去完成那个目的。

◆有一个命令,它是一个真正的法则。


假言命令

自由的因果性一自律

自然的因果性一他律


与此相比,理论的关注在此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一[德]康德


理念是构造和安排我们对世界的反思


法的领域和德的领域的区别:

为了有德,我必须为别人的善而行动,或者为我自己的完善而行动,把这些目的看做是道德所要求于我们的。


德性领域是由每个人德性的义务组成的,这种义务不是一种可以由法律强加的义务。


法权领域是由政治上和社会上无条件要求我们的事组成的领域。


康德把道德世界分为两个领域:

法权领域

德性领域


康德的道德哲学有两个基本原则:

◆可普遍化

◆要尊重所有人内在的尊严


道德性存在于一切行为与立法的关系中,惟有通过这种关系,一个目的王国才是可能的。康德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立法的一个基本准则:

要把自己当目的


人的自由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是有最高的价值的,而且,人与人之间应该彼此互相尊重这种能力


把我们自己当目的,不要当手段。


康德被后人广为传颂的一个伟大的思想: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张汝伦康德哲学》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