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话听起来不像吴语,很多发音词汇与吴语不太一样,这是为何?
杭州话听起来不像吴语,很多发音词汇与吴语不太一样,这是为何?

有词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许多来杭州旅游的人会发现,杭州话听起来与周边的绍兴话、苏州话不太一样,虽然同属吴语区,但却显得格格不入,其中有何原因呢?
杭州话的确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杭州话中的“你,我,他”,和普通话词语并无二致,但是其他吴语区,比如上海和绍兴叫做“我,侬,伊”,还有杭州方言中的脸盆,周边吴语区叫面盆;杭州话中的太阳,周边吴语区叫日头。

之所以会有这种差别,主要出于两点原因:
其一就是宋朝皇室南迁杭州。自南迁时起,大量北方官话的发音和词语习惯被带入了杭州,导致杭州话在大量语音表达上采用文读,也就是书面用语。
这也是为何杭州主城区内的方言多会让人觉得有点官腔,而周边的富阳、余杭则稍微好一些,正是因为当年官绅与豪门聚居区主要是在城内,而乡郊野外受影响比较小。

其二就是吴语经过历史的发展变迁,产生了许多变化。杭州话只能算吴语的一个小片,而不同吴语区城市几乎都在方言上有不同的特点,因为近代人口流动变迁,许多人会把自家方言的习惯带入当地,也导致了这种形形色色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