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出话的公众人物

在网上,笔者最不能理解的,是总有人批评公众人物发言:“你现在有影响力了,不要乱说”。客观地讲,人家不是乱说,仅仅是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就被戴上“不负责”的高帽。
下面要说一句废话:公众人物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何人都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为使读者不一眼略过,再加一点说明:一个公众人物,首先要是个体,他如果连自己都代表不了,就更不用谈代表其他人了。情绪诉求与个人的表达,并不是不负责。表达感受是每个人的权利,公众人物也有表达感受的权利。他说了什么,听众自己去判断有没有道理。
胡适有一篇《文学改良刍议》,现在,不妨作一篇《公众人物发言改良刍议》。鉴于笔者没有胡适之博学,全文只想到一句:公众人物也是人,为什么不让其说人话呢?
公众人物说话前,如果先考虑自己的地位,利益,影响力,风评,那他实际就没什么可说的了。敢于表达真正想法的公众人物,多少证明他不在乎前面的因素,发言也才有一定的力量。郑爽式装疯卖傻的任性不在此列。
儒家文化里有这样一种糟粕,当一个人有影响力,他就一定要扮圣人模样,消灭七情六欲,然后帮助普通人也消灭自然的情感。他不愿,没事,下面的人会反过来规劝他,指责他:“你怎么不做圣人的模样?快来给我们以身作则。”这不是道德真正的模样,而是窠臼,迂腐。
一个人成功了,可能是靠偷鸡摸狗,但他在公众面前胡扯,说因为自己的理想与追求。然后教育别人,扯孔老夫子,圣人的淡。这种发言,对听众不仅没益处,反而在误导。听众被误导到头破血流,最后为成功也走上邪路。道德作为一种虚饰工具,在人们口中被吹捧至天,反过来又在生活中扮演吃人的角色。
这几日还发生了粉丝支援偶像倾倒牛奶的事。放到国外,指定没人管,你有消费力,随意去处置,旁人顶多说你一句:“你可真有热情。”当然,这是一句很重的讽刺。粉丝狂热让我无法理解的,是其与偶像同呼吸共命运的执着。它体现在粉丝不仅追捧偶像,还处处约束指点偶像,如果偶像不从,粉丝就痛心,像妈妈对待不成器的孩子,我不知道这种狂热与人的母性有没有关系。偶像是孩子,粉丝是妈妈,妈妈辛苦浇灌孩子,为孩子打榜,倒牛奶扫瓶盖,孩子用出人头地的优异成绩来回报妈妈的付出。严格地说,这件事与前者,总有人不满公众人物发言并没有直接关系,这只是笔者顺便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