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凉宫春日系列》与推理文学的千丝万缕【SOS超解析 #1】

2019-06-12 19:02 作者:凉宫春日应援团  | 我要投稿

文:辩明君

        看过《凉宫春日系列》的人,一定对凉宫春日创造出的闭锁空间里肆意破坏的蓝色巨人,或者说“神人”印象深刻。用书中古泉一树的话说,“若按照物理观点来看,像他那样的巨人应该会因自己的体重而无法站立。可是,他却像处于无重力状态似地随意走动。虽然破坏大楼这种举动牵扯到质量的改变,但这个原理似乎不适用在他身上。所依就算出动军队,想必也无法阻止他。”

        无视物理定律的巨大生物似乎是幻想文学的专利,但真的如此吗?在推理作家岛田庄司代表作《奇想·天恸》中,也有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的白色巨人存在。书中的主角吉敷竹史刑事需要解决一桩发生在三十年前的诡异案件,而案件谜面的一部分,就是在当事人眼中抓起一节火车车厢,将它抛出爆炸的白色巨人。在各自作品的设定中,古泉和吉敷两人的职责,都决定了他们必须将即引起读者兴趣,又破坏作品中世界秩序的巨人消灭。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双方使用的武器:超能力和推理。

        《奇想·天恸》是《凉宫春日系列》作者谷川流开出的书单《有希百本》中的一本。这部书单是谷川流假借爱书少女长门有希的名义,在《Sneakers》杂志2004年12月号上发表的。不消说,书单实际上反映的是谷川流本人的兴趣,以及《凉宫春日系列》的灵感来源。因涉及外星生物、人工智能、时间旅行、超能力等典型科幻元素,《凉宫春日系列》在多数读者眼中都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科幻作品。另外,原作中提到长门在文艺部室里阅读的书,也以科幻文学为主。因此,除了系列中少数几篇推理气氛浓郁的短篇外,我们很容易忽略《有希百本》中的一大部分,同时也是谷川流的一大兴趣——推理文学对谷川流的影响。

        然而,滥觞于十九世纪的两大类型文学:科幻和推理,实际上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推理文学的主要关注点是打破常规秩序的异象,也就是案件,以及解决案件的过程。而科幻文学则是关注非常规秩序的发现和确立,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问题。两者都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受众需求下,对文学传统中的重要母题——日常与非日常所做的重新诠释。

        另外,作为类型文学,悬念也是科幻和推理所共同关注的。两者的相关之处,不仅仅是重视悬念本身,同样也在于解决悬念的方式:在科幻中,这种方式自然离不开科学;而在推理中其实同样如此:可以说,没有近代科学被运用于刑事侦破的历史事实,就不可能有推理文学。纵观推理文学的历史,作家们总是争先恐后地将最新科学成果运用在作品当中,无论是一百年前的毒物学和心理学,还是近来的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

        谷川流曾在为《有希百本》中的一部科幻小说,野尻抱介的《太阳篡夺者》撰写的解说中这样评论:“《太阳篡夺者》一开始便向读者呈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奇特现象。随着故事的推进,现象的本质逐渐暴露,但这并没有平息读者的好奇,因为新的谜题又浮现出来,解谜的过程再次开始——如此反复,环环相扣[…]了解真相后,不可思议的事件褪去神秘色彩,读者对现实的旧认知解体崩溃,新认知迅速建立起来。这种观念上的更迭会让读者情不自禁地高呼:‘原来如此啊!’”

        如谷川流所说,《太阳篡夺者》是一部推理色彩浓郁的科幻小说,全部故事情节围绕着一个悬念进行:外星人为什么要来到太阳系?故事的主角为了解答疑惑,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了与外星人的交流。同样,整个《凉宫春日系列》也是围绕着一个悬念展开的:女主角凉宫春日究竟是不是“神”?或者说,是什么样的“神”?

        很可惜的是,悬念背后的真相至今仍未揭晓给读者们。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凉宫春日系列》的读者们还是在阅读过程中多次获得了“原来如此啊”的快感,而这是离不开谷川流对推理文学创作手法的借鉴的。在这一方面,首先要提到的是“有希百本”中名列首位的那本书:埃勒里·奎因的《希腊棺材之谜》。在这部推理小说黄金时代的作品中,名侦探埃勒里·奎因先后对同一案件提出了四次解答,这本书也因此被奉为推理小说中“一案数破”模式的经典之作。在《凉宫春日系列》中,同样可以看到“一案数破”模式的运用。从古泉一树的口中,我们知道作为“机关”代表的他,在故事的不同阶段对凉宫春日的“神性”提出过多次不同的见解。通过这一过程,读者在一步步接近事件真相的同时,也被迫和书中的主人公阿虚一样,展开自己的思考。

        和“一案数破”模式类似,而又不同的是“多重解答”模式。在推理文学历史的早期,出场的侦探角色一般限定为一位,警察、助手等配角虽然也可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但都是作为衬托之用。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有作家不满足于这种单一的形式,让复数侦探在作品中登场,对同一案件提出不同的解答。

        “有希百本”中也包含一部“多重解答”模式的经典之作:罗纳德·诺克斯的《陆桥谋杀案》。说起罗纳德·诺克斯,稍微熟悉推理文学史的人都知道他曾经提出过“推理十诫”,明确规范了本格推理小说的创作。而在《陆桥谋杀案》中,诺克斯让四位福尔摩斯迷业余侦探同时登场,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推理方式对案件提出自己的解答。“多重解答”的模式同样也被谷川流运用于《凉宫春日系列》,其中最典型的是《凉宫春日的叹息》一书。

        《凉宫春日的叹息》中,凉宫春日在拍摄电影时任意妄为,导致世界面临失序的危机,让外星人、未来人和超能力者三方势力之间的矛盾爆发出来。三方之间的矛盾除了不言自明的利益冲突之外,也在于对凉宫春日神力和世界本质的不同解读。《陆桥谋杀案》中四位侦探的推理最后被证明全部偏离真相,而在《凉宫春日的叹息》结尾,谷川流也借长门有希之口,向读者道出了类似的所谓“真相”:“我再怎么据实已告,你都没办法得到明确的证明,因为没有人能保证我所说的话是真的”。

        《凉宫春日系列》中的角色们在面对凉宫春日的神力时,总是不得不做出“能力不足以分析”的感慨。其实,即使是在没有神力的日常世界,推理小说中,特别是所谓重视逻辑的本格推理中的名侦探也是没有用武之地的。在《有希百本》中,就有这样一本对毫无现实可行性的本格推理小说大加吐槽的作品,东野圭吾的《名侦探的守则》。在这本短篇集中,东野借书中人物之口一一吐槽了各种推理小说的经典题材,包括密室、暴风雪山庄、时刻表、童谣杀人等等,揭示了本格推理小说常见模式的荒谬性。而在《凉宫春日系列》的推理短篇中,谷川流同样揭示了这一点,例如在《孤岛症候群》中,所谓的杀人事件其实并不存在,只是“机关”按本格推理模式设计的推理游戏而已。

        以上谈到的只是《凉宫春日系列》与《有希百本》中推理文学的一些结构性的联系,至于设定和描写上的关系,还可以举出更多具体的例子,例如麻耶雄嵩《夏与冬的奏鸣曲》中“少女为神”的中心情节,以及理查德·霍尔《谋杀我姑妈》中第一人称男主角的吐槽等等。可以说,《凉宫春日系列》的众多受人欣赏之处,是借鉴前人而又加以翻新的产物。然而,艺术创作的常态正是如此,或许正是巧妙而广泛的借鉴,让谷川流得以打造出迄今为止最精彩、最丰富的系列轻小说。

文:辩明君

创作不易,喜欢的话就三连支持吧~

系列文章及同名视频长期更新,欢迎关注!


《凉宫春日系列》与推理文学的千丝万缕【SOS超解析 #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