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验学校高三年级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实验学校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月考语文试卷
(2019.11.25)
一 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 ,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有诗句“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陶渊明《饮酒》中也有表达了同样意思的诗句“ , 。”
2.按要求选择。(5分)
(1)请你根据以下两幅对联选择恰当的横批( )(2分)
甲: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
乙:三星高照花红柳绿春不老,万事亨通物埠家丰岁常春
A.迎春接福/家庭幸福 B.春暖大地/吉星高照
C.春回大地/人寿年丰 D.春风化雨/福如东海
(2)在下文横线处应当填入的句子是( )。(3分)
这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中曾说:“对渊博友如读异书, 。”话确有见地,人生一世,除了亲情、爱情外,友情更是不可缺的。
A.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
B.对风雅友如读传奇小说,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名人诗文
C.对风雅友如读圣贤经传,对谨饬友如读名人诗文,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
D.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传奇小说,对滑稽友如阅圣贤经传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
魏忠贤真的能有效控制所谓“阉党”吗?
①论及晚明政局,我们通常熟悉的一种叙事是东林党与“阉党”的对立斗争。但是,“阉党”一词实际上是清代修明史之后才提出的。而在明代,无论东林党还是东林的敌人,都不曾发明“阉党”这个概念。更常见的说法是“魏党”、“逆党”、“附逆”等等。
②相比起来,“阉党”一词显然更具道德上的贬损意味,同时也很大程度上遮盖了这个群体的本质面目。甚至很多人犯了将“阉党”等同于太监势力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
③在晚明党争中,宦官们和文官们各自都不是铁板一块。党争敌我的分野界限也从来不是按照文官、太监职业区别来划定的。东林党会结交光宗最亲信的太监王安,东林党的反对者们,同样也会结交熹宗最亲信的太监魏忠贤。
④万历中期,东林党在与时任首辅沈一贯及其“浙党”的对抗中登上政治舞台,此后二十多年中,与“齐党”、“楚党”、“浙党”等众多党派相攻各有胜负,相持不下。光宗驾崩后,正因为其亲信宦官王安与东林党交好,天启初年,东林得以凭借拥立新君之功,大肆清洗、追讨、迫害万历年间的政敌,可以说,启祯年间,将党争推向第一个高点,并首先发难是东林人
⑤天启四年,魏忠在拉拢东林党失败后,与其决裂,东林党的反对者们趁机投靠于魏忠贤门下,希冀借助内延宦官的势力向东林党报仇,反攻倒算。魏忠贤实际是网罗了一批与东林党有私仇旧怨的文官,组成了一个反东林的临时联盟。而这就注定了“阉党”并非铁板一块,甚至所谓“阉党”不一定非常认同魏忠贤的所作所为。
⑥魏忠贤的野蛮做法,导致了两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方面,他变相成全了东林党的美名,使东林党在人们的印象中,从参与党争的朋党之一,变成了不畏权宦英勇殉节的忠臣形象。万历年间,东林党不止一次在与齐楚浙等党相争中失势,但最多罢官免职而已。而自魏忠贤随意杀人之后,东林党才获得了普遍的同情。以至当时舆论、后人的关注点皆放在了对东林党人遭受残忍迫害的事实,但却忽略了东林党人在这场党争中应负的责任,明代政治总体是一种道德政治,自有其运行逻辑,如果连表面文章都不于做,除了将对手送上道德高地让人敬仰,还能有什么效用呢?
⑦另一方面的影响是,“阉党”内部由此迅速分化。其中一部分与魏忠贤决裂,并成为崇祯初年最早攻击清算魏忠贤者。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说魏忠贤是从“阉党”内部被清算攻倒的,也不过为。
⑧概之,“阉党”不等于宦官,而是以因反对东林党而一度投靠魏忠贤的文官为主。部分“阉党”文官与魏忠贤之间有着无法弥合的分歧,这使得“阁党”在失去共同的敌人东林党之后,内部彼此相攻、发生分裂。臆想中的魏忠贤统一号今、平息党争的景象,是不存在的。正如部分“阉党”所忧虑的那样,魏忠贤的行为反而助东林党取得了道德上的优势。而魏忠连“自己人”的支持都不能保持长久,得势时就遭遇“阉党”高官集体反水,死后遭到东林党和反东林人士的一致讨伐,可见魏忠贤其人的政治手段,实属拙劣至极。
3.第段中“铁板”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4.和“阉党”一词的命名规则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庖丁(语出《庄子》) B.弈秋(语出《孟子》)
C.乐毅(语出《史记》) D.优孟(语出《史记》)
5.对文章中“东林党”发展和作用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也是明朝党派势力的一员,互相争斗,各有胜负,相持不下。
B.曾凭借拥立新君之功,大肆清洗、追讨、迫害自己的政敌。
C.取得道德优势之后,团结斗争,促成了“倒魏”运动的最终胜利。
D.虽有遭受残忍迫害之实,但也应对明代的党争之祸负有责。。
6.能依据文意做出的推断是:( )(3分)
A.魏忠贤作为“阉党”之首,代表宦官集团利益,曾残酷迫害东林党人。
B.魏忠贤的凶残野蛮行径,是封建社会皇权至上,人治祸患的必然结果。
C.魏忠贤对所谓“阉党”的影响力,放大神话后,掩盖了派别内部纷争。
D.魏忠贤和“阉党”的内部斗争,变相促成了东林党人的政治“洗白”。
7.根据全文的论证逻辑,下列材料安排在文章的何处位置较为妥当,请试作分析。(5分)
交结魏忠贤得以入阁的大学士魏广微上疏,明确反对对东林党杨涟等人动用严刑。
“涟等在今日,诚为有罪之人,在前日实为卿寺之佐。纵使脏私果真,亦当转付法司,据律论罪,岂可严刑?……勿论伤好生之仁,抑且违祖宗之制,将朝政日乱,与古之帝王大不相侔”。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人间间谍
①以持续一生的冥寂无声,薇薇安·迈尔在身后获得了人们由的加冕和恒久的忆念。这冥寂无声,并非她生理性的喑哑或日常语言的强行关闭。在日常生活中,她仍然是发声的,以一个持续40年的保姆、管家的身份,她和男女主人进行简洁有效的交流;她和孩子们,当然说得更多些,为了行使照管和教育他们的职责。她的冥寂无声,主要是指她对自己终生从事的另一行当——摄影的彻底缄默。她近乎疯狂却又无比隐秘地拍摄,收好所有底片,秘不示人一一起先她随身携带这些底片,并以报纸、锁钥来遮掩它们;后来住所再也放不下了,她便将底片寄存于当地的储物柜,哪怕每月要为此支付对她而言十分昂贵的费用也在所不惜。当她于2009年去世,人们从拍卖会上以低的价格拍得她的遗产,也就是那几十只储物柜时,他们惊呆了:她留下了15万张底片。其中绝大多数是未曾冲洗的一—也就是说,因为无力冲印,她自己亦未得见自己的艺术成品。这些照片一经面世,不仅在网络上造成轰动,就连纽约最好的摄影大师都承认,薇薇安·迈尔已步入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行列。
②这样的命运真是意味深长。因为在她生前漫长的83年里,她未曾对任何人透露过这个秘密。虽然她曾经的女雇主中,有一个恰巧是当地报纸的图片编辑,她也从来没有与女编辑探讨过摄影艺术,或是有过求得图片发表的意困。是的,连意图都没有,更别说付诸言行。所以后来当得知薇薇安·迈尔惊人的成就时,这位图片编辑只能陷入诧异和沉默。人在两种时刻言说的欲望与热情最高:恋爱,或谈论艺术。前者是众生皆会经历的阶段,后则出现在醉心艺术者之中。《谈艺录》、《歌德谈话录》,以及诸多艺术气息浓郁的自传与日记,都是从艺者“谈论”之下的产品。做出艺术品还不够,还要喋喋不休地谈论与之相关的一切——这是艺术家某种未被认证却广泛存在的天性,是类似人体分泌物一样的东西。而薇薇安,对此只字不提。
③在某时、某地,只字不提是可能的,甚至是从事艺术工作所必需的。而整整一生都像蝉一样隐于黑暗的地下,这只有包括薇薇安在内的极少数人做到了。仿佛不是她带着一个秘密生活,而是一个秘密卷裹着她,把她当作一个人质,从这世上行过。微信公众号:沈姐的语文课堂。她坐在一辆叫“秘密”的大卡车上,篷布拉得严严的。她用摄影机牢牢地、死死地记录着外部。而外面,只有极少的几个人望见她,而且,即使望见了,也并不以为意。
④她生于1926年—那是个有些兵荒马乱的年代。她一生的职业都是保姆、管家。一生都在为“谋生”付出。在芝加哥,在纽约,她辗转于一个又一个中产之家。收入微薄,然而有一处稳定的居所,后者正是她想要的。因为这样她可以放置越来越多的底片,而不被人发现。这个职业也是“遗传”。她的外祖母、她的母亲,都是保姆。她的家族还“遗传”另一样东西:未婚。她的外祖母未婚生下她母亲。她母亲生下她就和她父亲分了手。而薇薇安自己,也是一生未婚。男性一直阙如,透露的自然是这个女性家族对男性世界的失望与恨意。对于薇薇安,则部分地解释了她一生如此幽闭内心、如此自成一个动人世界的原因。
⑤她本是法国人,她的口音一生都带着法国味。她一开口,漂泊而来的天性便暴露了。而她对这一切讳莫如深。从20世纪5年代起,她为芝加哥的富人家庭帮佣。她每到一家,提出的唯一且固执的要求是:给我的住所装一把锁。闲人莫入,她固守自己的领地。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她开始醉心于摄影。这两件事情并行不悖。没有一家雇主发现她的秘密——说真的,这个世界早就如此;除了无聊时张望一眼,除了必要时对他人的生活加上自己的想象去演绎一番,甚至去打击一番,谁还会真正去关注谁呢?只有身边的孩子们发现了她的秘密,因为孩子们看见她拍摄任何见到的事物,果断、专注,像空中的老鹰俯视下界的食物一般。当孩子跌倒的时候,她并不急于扶起他们,而是一个劲儿地猛拍他们的窘状、哭泣与伤处。
⑥她脖子上永远挂着那个年代最好的禄来双反相机,这种相机垂下来后一般位于人肚脐的位置,摄影者需要低头取景。这样,被拍摄者很少被惊扰到,因而他们总是留下很自然的样子。多半时候她是拍街头,因为这是她的活动范围。她因此被后来的人们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街拍摄影师”。然而她的街拍对象并非红男绿女,并非一波波涌动的时尚,这些不在她的视野之内,或者说,她的灵魂会自动摒弃这些。她拍得最多的是街头的人,那些潦倒者:醉趴于地的酒鬼、乞讨的流浪汉、衣着寒酸的有色人种……还有狗;翻找垃圾的狗,有着外伤或内伤的狗,断了腿、打上白色绷带的狗……她也拍静物,比如报纸;街角报亭黑粘贴的一张,地上被风卷刮起一角的一张,一大捆报纸最上面的那一张。这些报纸都有共同的特征,便是上面醒目登着诸如“被虐待”或是“弃儿”的内容。这透露了她所关注的与她灵魂契合的东西——被遗弃者的命运、落魄者的沮丧,以及突如其来让人根本来不及躲避的祸患。这是边缘之所在,是人性之黑暗、世界之沦丧的那一部分,她把这些抓得死死的。在快门按下的瞬间,她像一枚钉子,钉入面对的事物,钉入这个世界。她紧闭的灵魂只为它们一次次打开。
⑦她的确是灵魂紧闭——她的外貌出卖了这一点。她不断地自拍,从镜子与玻璃上,从一切反光的物体上,可以看出她有一些独特的气质: 。
⑧基于性情,也许还有其他我们永远也不能明白的一些原因,她紧紧捂住自己的嘴巴,一生都未说出。这个捂住嘴巴的动作,令她一生都处于紧张之中。而紧张,你知道,往往是艺术创作者所必需的某种氛围。
⑨她为自己制造了这种与其艺术匹配的、恰如其分的氛围。同时她并不自知,她只听凭天性的指引,寻求最贴合的状态,因而才能完全地摒弃娇揉造作,达到一种天然的完成。当然,这“完成”在薇薇安·迈尔那里,是通过死亡来实现的。成为星辰,唯大一死—很多天才的命运都是如此。
⑩歌德那样在世即已名满天下的幸运儿并不多见。这也像果实,唯有从高高的枝头坠落——若是悬挂在空中,一枚水果永远成不了自己。
⑪晚年时,她已无力支付储物柜高昂的费用。连栖身之所,也是她曾照管过的几个孩子凑钱为她租下的。她长时间坐在河边,不与邻居交流。每个人都认为她精神有问题。最后她跌了一跤,很快就死在了医院里。微践如斯,地也井不曾吐露那些底片的秘密,不曾揭开高贵内心的一角。她很大程度上只面对自己的灵魂。虔信灵魂的人,才不需要向外。外界的认可,外界的反响,这些喧器与躁动,反而是对她寂静灵魂的打扰。她早洞穿这一点。只有洞穿,她才独自穿过这漫长时间,她才不言不语。
⑫她死去后,人们拍卖她的那些柜子。有人赌博般地买下,大约花了390美金。那个人面对她镜头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芝加哥,敏锐地嗅到背后的故事。他寻访她的来历,将她的部分照片上传至网络,地的秘密逐渐曝光。这是缘分,也是巨大的商机。如今,她的一张照片复印件已卖到200美元。而原件,一件8000美元。她终于以冥寂无声惊动了世界。
⑬在庸常人间,“一生只做一件事”已经算是了不起,已经是有境界了。而她,在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背后,其实做的是另外一件事。而她真正的目的,她真正的价值所在,正是这另外一件事情。这已接近于神的做法。神有可能化身平民,亦有可能在乞丐身上显灵——这也接近于大地的做法。在时间与大地的合谋下,一次岩浆活动,便捧出大地的珍宝。而她与时间合谋,留下了这些底片。或许,她是最深刻地理解时间的人。她不是战胜时间,而是成为时间本身。
⑭她早就在心里给自己定了位。有一次她与孩子在花园里玩一个游戏,当孩子们问“你是谁”时,她并未敷衍、并未玩笑,而是极为肯定与镇定地答道:“我是一个间谍。”
⑮的确是这样——她终生潜伏人间,没有人比她把一个间谍的使命完成得更好。
8.通读全文,归纳第①段中“薇薇安·迈尔已步入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行列”的理由有哪些?(4分)
9.根据上下文,补充第⑦段的内容。(4分)
10.第⑬段中“这已接近于神的做法”和“这也接近于大地的做法”是否矛盾?简析之。(3分)
11.赏析文题“人间间谍”。(4分)
(三)阅读下面首诗,完成第12-18(8分)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南宋)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①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②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①商略:商量。②天随;晚唐诗人陆龟蒙,自号天随子,其生前隐居之地,即是吴松。
12.“点绛唇”是这首词的 。(1分)
13.下面对本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3分)
A.从燕雁随季节而飞的无心,可见诗人心境的纯朴天然。
B.诗人打算追随陆龟蒙一起到天涯,实现自己的救国梦。
C.“残柳参差舞”象征南宋衰落但又包含不甘灭亡的意味。
D.全词委婉表达了词人凭栏怀古的复杂心情,苍凉悲壮。
14.任选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4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20题(19分)
①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也。永平中,奉车尉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显宗乃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躬以明法律,召入议。议者皆然固奏,躬独曰:“于法,彭得斩之。”帝曰:“军征,校尉一统于督。彭既无斧钺,可得专杀人乎?”躬对曰:“一统于督者,谓在部曲也。今彭专军别将,有异于此。兵事呼吸,不容先关督帅。且汉制棨戟即为斧钺,于法不合罪。”帝从躬议。
②又有兄弟共杀人者,而罪未有所归。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章应罚金”。帝曰:“章矫诏杀人,何谓罚金?”躬曰:“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帝曰:“章与囚同县,疑其故也。”躬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不逆诈。’君王法天,刑不可以委曲生意。”帝曰:“善。”③章和元年,赦天下系囚在四月丙子以前减死罪一等,勿笞,诣金城,而文不及亡命未发觉者。躬上封事曰:“圣恩所以减死罪使戍边者,重人命也。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诏令不及,皆当重论。伏惟天恩莫不荡宥,死罪已下并蒙更生,而亡命捕得独不沾泽。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以全人命,有益于边。”肃宗善之,即下诏赦焉。 (节选自《后汉书》)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帝以兄不训弟( )(2)尚书奏章矫制(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显宗乃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 )
A.带领B.推荐C.召见D.避开
(2)死罪已下并蒙更生( )
A.遭受B.继承C承受D.敬词,承蒙
17.把第①段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5分)
一统于督者,谓在部曲也。今彭专军别将,有异此。兵事呼吸,不容先关督帅。
18.用“/”为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3分)
19.根据第①和第②段的内容,归纳郭躬断案的特点。(3分)
20.在第③段中,郭躬对皇帝的劝谏具有说服力,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2分)
游丰乐醉翁亭记
(明)王思任
是时辛丑觐还,以为两亭馆我而宇之矣。有檄,趣令视事,风流一阻。癸卯入觐,必游之。突骑而上丰乐亭,门生孙教孝廉养冲氏亟觞之。看东坡书记,遒峻耸洁可受。登保丰堂,谒五贤祠,然不如门额之豁。上醒心亭,读曾子固①记,望去古木层槎,有邃可讨,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过薛老桥,上酿泉之槛,酌酿泉。寻入欧门,上醉翁亭。又游意在亭,经见梅亭,阅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是东坡手植。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驳之局,腐鄙可厌。还访智仙庵,欲进开化寺,放于琅玡,从者暮之,遂去。
滁阳诸山,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②耳,有欧、苏二老足目其间,遂与海内争千古,岂非人哉?读永叔亭记,白发太守与老稚辈欢游,几有灵台华胥之意,是必有所以乐之而后能乐之也。先生谪茶陵时,索《史记》,不得读,深恨谳辞之非,则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然之内也。一进士左官,写以为蘧舍③,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先生以馆阁暂麾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度何似耶?且夫誉其民以丰乐,是见任官自立碑也。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至矣。先生岂不能正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莳种,而导之饮。嗟呼!先生有知,岂不笑脱颐也哉?子瞻得其解,特书大书,明已为先生门下士,不可辞书。座主门生④,古心远矣。予与君其憬然存斯游也。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料》,有删节)
注:①曾子固:曾巩,字子固。②垞:土丘③蘧舍:旅舍④座主:古代进士称主考官座主。
21.“永叔”即 ,在学过的课文中他的文章 被明代人赞为“此等文章,千年绝唱”。(2分)
2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
先生以馆阁暂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度何似耶?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视事”指官吏视察巡视,“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B.文中的“风流”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及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句中的“风流”所指有所不同。
C.华胥是中国上古时期华胥国的女首领,她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炎帝和黄帝的直系远祖,誉称为“人祖”,是中华文明的本源和母体,被中华民族尊奉为始祖。
D.“介介”一词的意思和“不介意”中的“介意”意思相同。
2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趁癸卯年入朝见君的机会,决计要游玩丰乐醉翁亭,就骑快马先登上丰乐亭。
B.作者认为欧公建了两亭可以了,还要建一解酲亭就有些腐鄙可厌了。
C.文章第一段以游踪为线,写了作者观赏了登上醉翁亭、意在亭、梅亭、玻璃亭、老梅等返程时还拜访了智仙庵、开化寺。
D.作者虽然对欧公修筑亭子的原因不置可否但因为苏东坡领悟了欧阳修的见解,他们师生双方思想不同凡俗,还是让作者在这次游玩中醒悟了一些道理。
25.本文传达了山川是借助人的作用而流传千古的思想,如阳诸山景色平庸,但有了名人的垂青,便显现了价值正所谓名人效应。你对山川因景而名和因人而名有何看法?请类比生活现象(如看电影你首选主题还是演员等)作简要评述。(4分)
三 写作70分
如果不让自己的心灵经过一段孤独的“自我检验修复”,便让它急接受别人的真理,那么无论那真理多么光辉,它都可能对你无用处。
这段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考参考答案
1. 青冥浩荡不见底;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 (1) C (2) A(3分)
3.(1)集团内部意见统一。(2)政治立场和结盟对象固定不变;(两点各1分)
4. C 5. C 6. C
7.第5段之后。(2分)
全文的论证逻辑:(3分)
首先辨析“阉党”一词的概念,指出党派纷争的利益观点,不应以身份职业确定;
其次,从东林党的发展和魏忠贤暴行所引发的内部矛盾和意外结果,指出“阉党”内部的巨大分歧。
最后,总结“阉党”的概念失实,既不是宦官为主体,也不是魏忠贤可以统一命令。
佐证的材料,正好是“阉党”内部纷争,意见相左的有力证明。所以应放在第五段之后。
8. 拍摄抓点:窘状、哭泣与伤处或者被遗弃者的命运、落魄者的沮丧,有意无意地展现了社会的底层和伤口,拍摄的角度和抓点都是低下身子而不是高高在上。2分
拍摄方式:随时、随机,展现了社会和心灵的本真。1分
拍摄定位:冷静旁观、只拍给自己紧闭的灵魂看。(不欲公开,但成秘密)1分
拍摄时间:一生(用生命相随)1分
拍摄总数:15万张底片,没有冲洗的贫穷造就了艺术的富有。1分(注意:只写出数量多而不分析不给分)
9. 她有一些独特的(男性的)气质:穿宽大的外套,戴大檐帽,试图藏起自己的身体;她穿款式中性的衬衫,配她没有笑容的表情,很酷。她的脸有矿物质的冷,石头的单一,以及凛然不可侵犯之气。她不笑。不笑的人,即使身处人群中还是那样孤僻,神思恍惚。她不在此处,或者说,她意欲像刻刀雕镂一块石头那样活着。她即使穿裙子,裙子也没有任何灵魂,只是一块布,遮盖住她的身体——她这样的冷酷,在她所处的时代,甚至在所有的时代,都只会显得怪异与疏离。凡·高、塞尚、卡夫卡,都是这样。这算不得什么。
评分标准:男性气质2分;没有表情(或者笑容)1分;冷酷(与世俗疏离)1分。
谈到类似凡·高、塞尚、卡夫卡,1分。
10.不矛盾。
“这已接近于神的做法”:一生只为自己的灵魂而摄影。没有任何世俗的欲念。1分
“这也接近于大地的做法”:薇薇安的作品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下被发现,好像岩浆爆发需要时间与大地深层的能量契合一样巧妙,这个深藏的偶然惊天动地,可以无限阅读!2分
11.人间:优雅的文字比“人世间”多了点世态的滋味,多了点“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文艺感;
间谍:偷偷地自我的观察的角度;1分
紧闭心灵、紧锁嘴巴、紧守秘密、紧张姿态——如同间谍;1分
但是却成为了将近大半个世纪的忠实的记录者,超越了间谍的服务范围的狭窄。1分
注意:只有点句子不连贯、不分析,不给分。
理解要点:必须读懂这句话——而她,在一生只做一件事(保姆)的背后,其实做的是另外一件事(摄影)。
12.(1分)词牌
13.(3分)B
14.(4分)答案示例:冬日山“清”,而“苦”字写出了山峰孤峭的特点(1分)。“商略”,酝酿的意思,形象地传达出黄昏时浓云低垂、山雨欲来的情景(1分)。拟人写山(1分),凸显出词人悲苦无奈的心境(1分)。
15.(2分)(1)教导 (2)假托
16.(2分) (1)C (2)C
17.(5分)校尉要由督帅总管,这是指校尉是督帅的部下。现在秦彭另率一支军队,情况和这个不同。军情瞬息万变,不容许先禀告督帅后再作处置。
(得分点:补充主语、一统于督者、谓在部曲也、专军别将、兵事呼吸、不容先关督帅,错一点扣一分)
18.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用(3分,错一个扣一分,故误之间可断可不断)
19.(1)以案件的实际情况为依据。(2)以法律条文和制度规定为依据。(3)心怀怜悯、宽容大度。(3分)
20.郭躬首先指出大赦这一举措的宗旨在于对人命的重视1分,随后陈述实际情况,说明大赦未能完全满足实际需要,从而与其宗旨有所悖离1分。最后,说明调整后的大赦令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1分。在奏折中,郭躬多用敬语,言辞恳切,这也增强了说服力1分。(4分,得分点为大赦宗旨是重视人命、大赦宗旨与实际执行情况不符、调整后的大赦能产生积极影响、奏折的语言风格)
21. 欧阳修 《伶官传序》
22.先生以馆阁暂麾\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度何似耶?
23.A.24.A.
2 5.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理在其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