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热爱运动的自己——南卡 Runner CC 骨传导耳机评测

前言
生命在于运动,但单调重复的跑步,撸铁很容易让人产生厌烦。这时候如果能有音乐来点亮心情,调剂情绪想必是极好的。可说到运动时候听音乐,一大堆问题又接踵而来——线材凌乱烦人束缚行动,耳机固定不住总是甩掉,头戴舒适欠佳久用难受,入耳阻断声音有碍安全。有没有一款耳机能够解决以上痛点,让我们在运动之余能安心享受音乐呢?感谢zaker搞机团提供的测试机会,让我们来看一看南卡最新推出的Runner CC骨传导耳机吧,他轻巧的外观,与众不同的发声体验或许能够抓住你的心。

开箱部分
南卡 Runner CC采用双层包装,外层为牛皮纸运输盒,内层为硬质纸盒包装,非常坚固。纸质包装采用灰色加上银色的NANIC logo,简洁大方。等等,京东店铺的名称不是叫NANK嘛,NANIC,NANK,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

打开包装,还有一层透明塑料挡板。掀开挡板,我们的主角Runner CC和配件盒静静的躺在深灰色的泡沫中。耳机周围的泡沫裁切的严丝合缝,可以很好的包裹耳机,防止运输中的磕碰。安全性不用担心。

配件盒中没有太多花哨的东西,提供了说明书*1,充电线*1,耳塞*2。足够日常使用。

使用部分
Runner CC耳机采用了黑+灰的配色,简洁大方且百搭。通体采用了类肤材质,触感轻柔舒适。但是这种材质同时也比较不耐油污,实测跑步流汗会让材质表面变得比较难看,还是要注意每次跑不完都清理一下。好在耳机支持ip55级别的防尘防水,日常使用和清理不用小心翼翼,这点要给个大大的好评。

耳机的主要操作单元集中在右耳上,分别为充电孔,音量+和音量-。耳机侧面为开关机键,长按可以开关机,短按可以接听电话,暂停音乐。按压反馈比较清晰,实际使用体验不错。

通过micro-usb对耳机进行充电,当指示灯由红灯变成蓝色时候,就表示已经充满。耳机标配了150mAh,连续使用时间可以达到4-5个小时,完全满足日常运动的需要。

耳机采用了一体挂耳设计,配合35g的轻盈重量,佩戴起来十分舒适,基本没有压迫感。但是挂耳处不可以调节,实际佩戴运动两个小时后,由于出汗减少了摩擦,耳机后面会稍稍下沉,导致弯折处会有些顶耳后软骨,久而久之软骨部分稍微有些难受。一体挂耳设计相比真无线,带连接线设计,稳定性提高了很多,左右甩头不会掉落,进行激烈无氧运动时候也可以牢牢固定在耳朵上。只是现阶段佩戴口罩+眼睛+耳机跑步,对耳朵的负担还是稍微有点大。希望疫情早日过去,能摘掉口罩自由自在享受运动。

耳机头梁部分采用了360度的防暴力弯折设计,不用担心孩子因好奇而用力过猛把耳机折断,这简直是熊孩子父母的福音。

Runner CC耳机采用了QCC3003芯片,蓝牙5.0版本并搭配了陶瓷天线,实测连接比较稳定。耳机并不支持atpX,这点比较遗憾。测试时候采用AAC编解码,实际体验好于默认的SBC。

骨传导作为Runner CC的最大卖点,相信对很多人来说都非常新颖。传统耳机是通过耳机带动周围空气振动,从而传入耳朵引起鼓膜震动传给听小骨,使人耳可以听到,其主要传播介质还是空气。而骨传导耳机,顾名思义,是靠骨传递声音信号。他不与要经由外耳和鼓膜的传播,由颅骨直接传给听小骨。因此他不需要将耳机做成入耳,头戴等设计。在佩戴中,耳朵由于没有任何东西的阻挡,可以毫无影响的收听周围的声音,可以说在这方面比传统耳机要安全很多。那么Runner CC用来听音乐如何呢,实际使用下来。在安静的环境中,Runner CC的使用体验十分不错,采用无孔漏音机身设计,声音稍大漏音也不是特别的明显。在嘈杂的环境中,Runner CC的听歌体验比传统耳机要差一些,由于骨传导本身声音极限音量不如传统耳机,加上耳机没有对耳道进行覆盖,噪音如果过大,会出现听不清的情况。这时候耳机佩戴的耳塞就排上用场的,带上耳塞后,使用体验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不建议在街道时候带上耳塞,毕竟安全第一,这个时候更重要的还是耳听八方,实时观察路况。

Runner CC也存在一些小的缺点,比如系统背景提示音发声的时候,耳机会有明显的震动,这种震动频率让耳朵十分的不舒适。希望厂家可以优化一下发声,提高一下体验。

总结
Runner CC作为南卡面向运动人群推出的一款耳机,他新颖的发声方式,较为舒适的佩戴体验和足够的续航,ip55的防尘防水等级,完全可以提升我们日常的运动体验。真正的科技就是让你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希望南卡可以继续优化细节,让以后推出的运动耳机更加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