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剧】少年天子·顺治篇:枉我是万人之上

剧集:少年天子 av2213483 (2003年)
该剧根据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改编。
《少年天子》讲述了清朝开国皇帝顺治的一生:在短暂的二十三载间,他从不断挣扎着试图为自己做主,到最终对这个人世间失望透顶。
除顺治本人外,其他角色也都鲜明生动,毫无脸谱感;台词设计饱藏内涵,各种明讽暗喻。尤其是本剧第一段子手吴公公(吴良辅),一张嘴能把大道理说出十八个花样儿,话糙理不糙,将小人物演绎得淋漓尽致。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中非常注重借物喻人与前后呼应(flag高高立起),看剧时可以注意一下,会有更好的观感。
以下整理了三个看点,它们涉及的观点之深在如今的电视剧里实属少见,但意义重大,可谓本剧灵魂之所在。
【看点1:虐杀手无寸铁之人,是残忍而非勇敢】
故事由十几岁的小皇帝顺治(邓超 饰)被太后逼着娶表妹当皇后(郝蕾 饰),想要退婚没退成开始。孝庄太后(潘虹 饰)不动声色就有了两米八的气场,小皇帝全程苦逼,一直想自己做回主。

然而故事不只是严厉的母亲与年轻的皇帝这么简单。一直以来禁锢着顺治的,不仅是强势的孝庄太后,还有八旗亲贵的势力。
其实在本剧中,孝庄太后不是一个脸谱化的强权者的形象,她并不是以约束、限制、打压自己的儿子为乐。我个人看法是,她是一个克服了自己的人性弱点的人,是成功的封建皇权维护者,因此,她不能理解顺治的悲伤和痛苦,这些情感她自己也曾拥有过,但是现在她不允许自己拥有了。同理,剧中的八旗亲贵也各有不同的立场,但绝大多数都与剧中顺治的想法对立。
年轻的皇帝不论如何试图广布他的仁心,都会一次次地被当作“软弱”。八旗子弟非但看不起皇帝,而且还以虐杀囚犯取乐,口口声声“杀戮治国”。连科尔沁来的皇后都因此看不起他,夫妻迅速交恶。

他的弟弟博果尔,因参与虐杀被抓后,以为难逃一死,请求皇帝派他去前线粉身碎骨,不要让他死在菜市口——多“感人”的一幕,可是顺治却心寒极了,因为他知道博果尔不是为了求饶才这么说,而是真的这么想。
也就是说,博果尔并不知错在何处,他嗜杀嗜血,因为皇帝不肯派他上战场,就虐杀逃兵取乐,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所以顺治说:战死沙场是烈士的荣耀,你不配!
——不得不说,看了这么多剧,这个观点并不多见。放在很多剧里,博果尔一番哭泣诉求,加上他的悲剧结局,也许真就成功洗白,而观众不知不觉就被带偏了。
——对悲剧人物末路的同情,从来不构成对其无条件原谅的理由。
【看点2:主角亦有自身的人性污点】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主角的缺陷往往被编剧有意弱化,甚至美化;但在这部剧中,当我们同情皇帝不得自由的同时,其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弊端也不加修饰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他对百姓仁慈,也曾对后宫的女人温柔以待,但是他从心里是极其轻视她们的(除了后来的灵魂伴侣乌云珠)。
比如,皇帝为了羞辱皇后,将她的婢女花束子收为贵人。一开始皇帝喜欢花束子的温顺,但很快就因为花束子不识字、无法和他谈诗词而厌弃她;即使后来花束子努力学写字,也没再被宠爱过。甚至皇帝还在其他妃嫔面前,随意地贬低花束子。
在佟妃(杨蓉 饰)生产时,孝庄太后说了一句:“他是该去那里好好坐着,听听女人是怎么叫唤的,就像有人拿刀,割你的肉一样。” 这里其实也是借孝庄太后的口,说出了剧中顺治的弊端:他的“温柔”也只是相对那些嗜杀的八旗子弟而言,他依然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阶级,他深受其害,但也有权加害他人。
即使乌云珠(董鄂妃)是他的灵魂伴侣,但剧中乌云珠和他错过很多年,也是因为他随口答应把乌云珠让给弟弟博果尔,为此在选秀中剔除了她。也就是说,封建社会连贵族女子都是皇帝可以随口送出去的物品。
所以说,穿越到任何一个古代社会都不会比现代更好。那时对于人性和人权的无视,绝对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看点3:顺治和康熙的对比】
故事的尾声,有一幕让人印象格外深刻:董鄂妃(霍思燕 饰)病亡后,顺治心如死灰,意欲出家,孝庄太后勒令他让玄烨即位,但顺治拒绝了。因为他曾经见到玄烨手里抓着一只死掉的鸟,而这只鸟是玄烨嫌吵闹,令宦官打下来的。
顺治说,杀生是不好的。可是当时只有八岁的玄烨说:
“人都可以杀,为什么鸟不行?”
对人的物化可到如此地步。

这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幕了,不同于其他清宫剧对康熙的高度褒扬(甚至是盲目夸赞),在这部以顺治为主角与主视角的剧里,反而更加彰显了对善意的讴歌。可惜,在封建帝王家,这样的善意却是那么的无力和孤独。
《少年天子》中虽有明快的部分,但更多的是对顺治压抑的一生的映射。整部剧氛围沉郁,将亲情、爱情、君臣之间的关系、百姓对统治者的看法糅合在一起,以无数个细节共同组成了顺治从登基到早亡的二十三年时光。
其中,亲情与爱情虽着墨不多(这也是一个优点,董鄂妃作为各种剧中经常与顺治捆绑出现的角色,在本剧中的戏份竟然加起来也没有几集,整部剧还是围绕顺治的变化而展开的,没有因为爱情戏而失衡),但出现之处俱为点睛之笔——
最后一集的最后一个场景下,群臣叩拜,新皇登基,孝庄如同多年前那样,俯首为幼小的皇帝系好龙袍,随口叫了句:“福临”。
“皇阿奶,我是玄烨。”
倏忽十七年过去,当年那个六岁登基的小皇帝已然不在,他怀着满腔的不甘与痛苦,怀着对先祖的质询与愧悔,归为黄土一抔。
就像那个在他死前滚落到床底的人偶,那是他如同人偶般,从未自由的一生。

迟墨长玦
2017 初稿
2023-07-04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