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考「言语理解-选词填空」难题解析

全文字数|3.6千
阅读时间|12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最后的纯考「近义词」国考难题
2.最后的纯考「近义词」国考难题(2)
3.成语的使用语境非常重要
4.固定搭配+使用语境+感情褒贬三大考点
本文为2015国考正确率≤60%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选词填空」难题解析。

一、最后的纯考「近义词」国考难题
【2015国考地市级卷30题/省级卷29题】作为全国最高的货币管理机构,央行独具优势,颇有「惯看秋月春风」的_______,由此而一展「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定力」是毫无疑问的。不过,一旦说到「精准发力」,央行究竟是为了稳定预期,还是真的自信能「精确打击」,倒是值得_______一番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气度 琢磨
(B)气概 捉摸
(C)气质 期待
(D)气派 商榷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气度 琢磨
(B)气概 捉摸
(C)气质 期待
(D)气派 商榷

本题共两个空,每个空对应的词都基本是「近义词」,而且题干中出现了大量带引号的概念,对考生的理解造成了困难。
总体来说,这道题更像是中考的语文卷,而不太像行测题。在2015年之后的国考中,此类纯考「近义词」的难题基本不再出现,国考的变化趋势可见一斑。
概括题干:
央行有「惯看秋月春风」的_______,定力十足;但央行「精准发力」的目的是稳定预期还是「精确打击」,倒是值得_______一番。
本题第一空可选AD,第二空只能选A,综合选A。
第一空需要注意前面的「惯看秋月春风」。
该句出自: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作者】杨慎 【朝代】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得益于《三国演义》电视剧,本文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非常著名,但中间这句「惯看秋月春风」知名度还是比较低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背过全文。但分析该句可知,「惯看」≈「见惯了」,「秋月春风」≈「大风大浪的往事岁月」=「各种大场面」,即「见惯了各种大场面」之意。
ABCD第一空都有「气」,因此解题核心在第二个字上。分析可知:
A「气度」的「度」为「风度」之意,强调素质、修养、风度,和上文「见惯了大场面」的语境能够完美搭配。
B「气概」的「概」强调正直豪迈的态度,比较有名的组词为「英雄气概」,显然不适合形容「央行的精准发力」这个语境,排除。
C「气质」的「质」和「质量」的「质」有些类似,一般指人的一种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也可用于拟人化的事物中。虽然本题把「央行」拟人化了,但「见惯了大场面的气质」这个搭配显然是不合理的,一般的语境为「某人见惯了大场面,因此气质非凡,让人感觉能够掌控场面」。
D「气派」二字联用,本身就给人一种宏大有气势的感觉,符合语境,可选。
第二空只能选A,「值得琢磨」的含义为「值得探讨、研究、思考」,与上文语境能够衔接,是本空唯一可行的搭配。
B「捉摸」的语境一般为「捉摸不定」「不好捉摸」,暗含否定之意,不适合用来形容央行的做法,况且第一空之前已经用「惯看秋月春风」来提醒考生,第二空不能用否定含义的词。
C「值得期待」看似是固定搭配,但问题是该搭配的语境必然为「XX措施能带来怎么样的(积极)影响,值得期待」。题干语境为「央行这种做法有两个目的,尚不明确是哪一个」,不符合C的语境,错误。
D「商榷」是本题的易错项,「值得商榷」同样是固定搭配,但这里的「商榷」不能简单理解成「商议研究」。「值得商榷」的必然带有「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妥当」的含义,是带有否定意味的含蓄说法,根据对B的分析可知第二空不能用否定含义的词,因此D错误。
综合考虑,本题A选项正确。
「值得期待」「值得商榷」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固定搭配,但它们有其自己的使用语境,在本文语境中就是不恰当的。
这种纯考「近义词」的题目一般考的很「细」,需要耐心辨别。

二、最后的纯考「近义词」国考难题(2)
【2015国考地市级卷32题/省级卷32题】装在司机座位上的这个系统可以在司机疲劳驾驶的时候,发出_______或者自动刹车。此外,这个系统不但可以提醒车辆被盗,还可以通过_______到的数据识别出盗贼的身份。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警戒 采集
(B)警报 汇集
(C)警示 收集
(D)警告 搜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警戒 采集
(B)警报 汇集
(C)警示 收集
(D)警告 搜集
正确率43%,易错项B

本题共两个空对应的词都是「近义词」,难度略高,但有快速解题的技巧。
概括题干:
系统可在疲劳驾驶时,发出_______或自动刹车。系统不但可以提醒车辆被盗,还可通过_______到的数据识别身份。
第一空可选BCD,第二空只能选C,综合选C。
由于选项都是近义词,所以本题考察的主要是词语的使用语境。
可发现第一空能够秒排除A「警戒」。「警戒」一词的使用语境是「警戒水位(洪水)」,「警戒线(案件现场)」、「警戒巡逻(警务)」,不适用于「汽车驾驶系统对人」这个语境,且「发出警戒」搭配不合适,明显错误。
其他三个选项都是可以的。B「发出警报」和D「发出警告」偏向于「报告给司机,有险情」;「发出警示」则偏向于「把险情示意给司机看」,三者都是可以的。
事实上BCD的组合也经常连用,例如「警示通报」「警示通告」等,如果没有很严格的要求,三者是经常通用的。
第二空只能选择C「收集」。由题干语境可知,车辆被盗时该系统可以「收到并聚集」盗窃的数据,搭配恰当。
A「采集」明显错误,该词常用语境为「采集指纹」「采集血液」,有非常明显的「采」这个主观动作,不符合题意,排除。
B「汇集」的潜台词有「各种不同的事物汇聚、集中在一起」的含义,例如「奥运会汇集了五湖四海的优秀运动员」,一般来说范围非常大,不适于本题语境。
D「搜集」明显错误,原因同A。该词常用语境为「搜集证据」「(主动积极地)搜集数据」。本题没有「搜」这个主观动作,语境不恰当,排除。
综合考虑,本题C选项正确。
虽然纯考「近义词」的题目近期越来越少见了,但此类题的解题技巧还是应该掌握,即:
「不要纠结含义,多看语境搭配」
「近义词」之所以有区别,其主要原因就是使用语境和固定搭配。

三、成语的使用语境非常重要
【2015国考地市级卷33题/省级卷33题】发展经济并没有错,有效利用文化资源带动当地社会发展也是很好的尝试。但倘若不论真伪,抑或不顾文化自身的形态,_______、强行落地,旅游未必能够发展起来,反而可能_______。它所反映出来的,恰恰是对文化缺乏认识,对建设缺乏创新的「啃古」心态。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牵强附会 劳民伤财
(B)曲意逢迎 适得其反
(C)偷梁换柱 进退维谷
(D)附庸风雅 无所适从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牵强附会 劳民伤财
(B)曲意逢迎 适得其反
(C)偷梁换柱 进退维谷
(D)附庸风雅 无所适从
正确率57%,易错项B

概括题干:
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时,若不论真伪、不顾文化自身的形态,_______、强行落地,旅游不能发展起来,反而可能_______。上述情况反映了缺乏认识创新的「啃古」心态。
第一空只能选A,第二空可选AB,综合选A。
本题第一空的上文为「不论真伪、自身形态」,即「不顾自身实际情况」;下文为「强行落地」,即空中成语含义应与「不结合实际强行推进」有关,A「牵强附会」意味「非常勉强地把关系不大的事物扯在一起」,符合题目语境。
B「曲意逢迎」意为「违背自己的本心去迎合别人的意思」,主要用于「下级揣摩迎合上级」这个语境中。B的问题在于原文完全没有提到这一点,不能强行脑补有这种语境。
C「偷梁换柱」意为「把房梁偷换成柱子」,可用于「暗中使坏」「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语境中。C的问题和B一样,在本文中没有对应描述。
D「附庸风雅」的使用语境必然和「装作有文化的样子」有关,一般用来讽刺有钱没文化的人的行为,本题同样没有对应描述,排除。
第二空和「不能发展起来」对应,A「劳民伤财」的角度为「发展不起来,损耗民力钱财」,B「适得其反」的角度为「不恰当、强行上马的行为反而造成了和初衷相反的恶果」,两者都是可行的。
C「进退维谷」意为「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语境必然和「进退两难」有关,但本文没有对应描述,排除。
D「无所适从」意为「不知听从哪一个好」,即「不知怎么办才好」,本文强调的是「不能发展起来」,和「不知怎么办」无关,排除。
综合考虑,本题A选项正确。
需要注意,题干虽然有「文化建设」的字样,但「附庸风雅」并没有存在的语境,所以要排除。
成语的使用语境非常重要,掌握得当可以快速确定正确答案。

四、固定搭配+使用语境+感情褒贬三大考点
【2015国考地市级卷38题/省级卷38题】相对于其他作品,史书有太多芜杂的琐碎记载,把主线_______得有些模糊不清。然而细节有细节的_______之处,因为虽然撰写史书的史官难免受到某些思维导向的影响,有意无意地隐此扬彼,但所谓「细节之中有魔鬼」,某个历史人物的性格总会在一些细节之中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遮蔽 精妙 若隐若现
(B)隐藏 奇巧 跃然纸上
(C)衬托 精彩 昭然若揭
(D)叙述 可爱 露出马脚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遮蔽 精妙 若隐若现
(B)隐藏 奇巧 跃然纸上
(C)衬托 精彩 昭然若揭
(D)叙述 可爱 露出马脚
正确率55%,易错项B

概括题干:
史书的琐碎记载把主线_______得有些模糊不清。然而细节有细节的_______之处,某个历史人物的性格总会在一些细节之中_______。
本题第一空可选AC,第二空可选AC,第三空可选AB,综合选A。
第一空可选A「遮蔽」,角度为「琐碎的的细节挡住了主线」;也可选C「衬托」,角度为「细节太多,使得主线不够突出」。
B「隐藏」搭配错误,虽然本题语境是可行的,但「藏」是一个主动的行为,史书的琐碎细节是一个客观事物,不能「把主线隐藏」,搭配不当,正确描述应为「历史主线隐藏在了史书细节中」。
D「叙述」同样搭配错误,不存在「把主线叙述得……」的说法,可以说「史书细节琐碎,叙述主线不够清晰」或「史书细节琐碎,把主线展示得不够清晰」。
第二空较为简单,B「奇巧」的「奇」以及D「可爱」在原文中根本没有对应描述,直接排除即可。A「精妙」和C「精彩」对应「细节虽然琐碎且使得主线模糊,但……(填入相反词)」的语境,可选。
第三空由于放在最后,没有下文,无法判断作者的意思是「细节中,历史人物的性格稍微显现」还是「明显展现」,因此A「若隐若现」和B「跃然纸上」都是可行的。但C「昭然若揭(坏想法都明显地露了出来)」和D「露出马脚」都有着很强的贬义,不符合题干客观中立的语境,排除。
综合考虑,本题A选项正确。
这道题同时考查了固定搭配、使用语境、感情褒贬三大考点,水平很高。
需要注意客观中立的文章一般不会有太强烈的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