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猪坚强”因年老衰竭去世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中国小康网6月17日讯 建川博物馆消息,14岁高龄的猪坚强于2021年6月16日晚10点50分去世。

此前,建川博物馆馆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有朝一日,猪坚强死后,或将被制作成标本,而“猪坚强之家”也会成为“猪坚强”纪念馆。

“猪坚强”原本是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团山村村民万兴明家的大肥猪,汶川大地震中被埋废墟下36天,靠吃木炭与雨水坚强存活,2008年6月17日被成都军区空军某飞行学院战士刨出。

据@建川博物馆聚落:猪坚强于2021年6月16日晚10点50分因年老衰竭往生!
猪坚强14年的生命历程
自2008年6月建川博物馆收养猪坚强起,它的“猪生”似乎一直无忧无虑。除了在博物馆内“营业”,与游客互动,它的主业就是吃吃、喝喝和睡睡。
“猪坚强”原本是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团山村村民万兴明家的大肥猪,因为在汶川大地震中被埋废墟下36天坚强仍存活而出名。
2008年6月17日,彭州龙门山镇团山村,某飞行学院战士来到村民万兴明家,帮助清理废墟。随着猪圈的木板被掀开,万兴明惊叫起来:“天啊,我的猪还活着!”此时,距离5月12日已经有36天。

2008年6月,建川博物馆花3008元将其从原主人手中买下,正式给它命名为“猪坚强”。
记者曾于2019年采访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他讲述了当年救助“猪坚强”时的故事。
樊建川介绍,2008年6月,他花费3800元购买回这头幸运猪,并给他取名“猪坚强”,小名“36娃儿”,并给了万兴明一家1万元慰问金。
樊建川说,当初,他们刚接到猪坚强时,“它的眼睛已经一闭一闭的,又不吃东西,感觉活不成。”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们给它灌米汤,之后精神慢慢恢复,又活了下来。

“理论上猪坚强应该是2007年五六月份出生的小猪儿,长到2008年地震前就该杀了。结果两次都没杀成,一次是因为下雨,一次是因为杀猪匠摔倒了,后来地震埋了它36天,还是逢凶化吉了。”樊建川说,当时,就想争取让猪坚强多活,让它继续创造一个遇难成祥的‘典型猪’。”
入驻建川博物馆后,猪坚强有了专门的“生态猪舍”,在这里与观众见面。地震中房屋坍塌,有钉子把猪坚强身体刮破,造成皮肤外伤较多,发炎流脓。为了给猪坚强进行有效治疗,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专门为其请来了兽医。挤脓、清洗、治疗,在人们的照料下,猪坚强的身体慢慢好了起来。
2020年1月,猪坚强又搬了新家。新建好的“猪坚强之家”仍然位于建川博物馆内,外形似一个猪头,建筑面积约50平方米,室内被划分成生活区和参观区,墙面有介绍与影像,标注着“猪坚强”的生平事迹和成长历程。

在建川博物馆许多工作人员看来,猪坚强充满灵性。
龚国成多年来一直担任猪坚强的专职饲养员,是猪坚强最为熟悉的伙伴。在他眼中,猪坚强很通人性。“它最亲近人了,心情好的时候很配合照相。”“很贪吃,要是有游客喂它,就会一直望着头问你要吃的,跟着别人走。”“天气冷了喜欢赖床。”“很讲卫生,不会在马路上拉屎,即使憋得再厉害,都要到了果园再拉。”
樊建川也了解它的习性:“它知道走出来上班,到了下班时间,晓得自己走回猪圈。最聪明的是,很多猪都是猪圈拉屎撒尿弄得很臭,那么多年它基本不在猪圈撒尿拉屎。”
而多年来,猪坚强最大的问题,则是“太胖了”,为此,樊建川还和饲养员特意为其制定了“减肥计划”。控制饮食,早晚散步,在2018年,就成功减重100多斤。
原主人发声:舍不得,但是想到一只猪能活到这个岁数,也是个心理安慰

4月30日,建川博物馆发布微博,猪坚强可能即将走完整个生命旅程,惦记猪坚强的人们五一期间一定要来博物馆最后探望它。5月10日,建川博物馆发布微博,据兽医说,猪坚强“已在弥留,只在须臾”。后来该微博改为猪坚强已进入生命的晚期。

当时游客们已从全国各地过来和它告别。5月11日,记者在现场看到,猪坚强基本就只能维持着右侧着地的姿势侧躺,除了吃饭时能勉强立起两条前腿。安仁古镇上的兽医给猪坚强做检查后表示,它的心跳还算正常,但是体温只有37℃,比正常猪的体温低1℃多。为了增强体质,兽医给猪坚强开了葡萄糖(http://hot.ffsy56.com/latest.php),一瓶500毫升,他还开了鱼石脂和碘伏,由饲养员涂在褥疮和猪蹄上,对伤口能起到一定治疗作用。

5月12日,猪坚强的原主任万兴明夫妇也从四川彭州龙门山镇老家赶到大邑县建川博物馆,猪坚强看到他们拿着食物进来,勉强立起两条前腿,万兴明的妻子蹲下把手里的苞谷一粒粒搓下来,堆到猪坚强面前给它吃。最后它吃了一根苞谷,5根莴笋。
万兴明当时接受采访时说,“今天看到猪坚强,算是了结了一个很久的心愿。它已经14岁了,看起来很老了,身体也不比以前,只能趴在那里。看到它现在的样子,心里有点难过,有点舍不得。但是想到一只猪能活到这个岁数,也是个心理安慰。”

有网友称:“‘猪坚强’是地震灾难中的一个励志故事,让我们记住‘5·12’,记住在遭遇困难与大灾大难时,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现在,“猪坚强”走了,但它带给我们的那份感动与励志,会一直在。
猪坚强之所以能活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原因一、神奇的半米空间
猪圈垮塌后,阁楼的木板砸下来,但在离地半米高的地方,被没有倒的砖墙支撑着。潘邦贵估计当时猪可能在地上趴着或躺着,所以它没有明显外伤。而身长超过1米的猪,被压在了半米高的空间。“这半米空间很幸运地保护了它。它在地上趴着,不能走来走去,就没有消耗太多能量,否则可能早就死了。”
原因二、木炭充饥
平常吃食的猪槽,震后一直被砖块掩埋着。猪没有食物。猪阁楼上堆放的木炭撒落一地。从它拉出了炭球以及被救后仍然在吃木炭这一现象可以推断,这头猪在饥饿时吃了不少木炭。木炭没有毒,也没什么营养,但是可以充饥。在没有一粒米可以吃的情况下,吃木炭减轻了它的饥饿感,让它不至于被饥饿击倒。
原因三、震后几场救命雨
万兴明家在半山腰,山泉就从房子旁边流过。震后当地下了几场大雨,潘邦贵推测有雨水渗进猪圈,所以猪没有被渴死。
2008年6月它被建川博物馆收养,“猪生”一直无忧无虑。除了在博物馆内“营业”,与游客互动,它的主业就是吃吃、喝喝和睡睡。

得知“猪坚强”去世的消息,网友们纷纷转发送别:“可爱又坚强的猪猪,下一辈子也要快乐”、“你的坚强教会了我们人类很多”、“谢谢你用自己的坚强诠释了生命的伟大”。

猪坚强难以自主站立
2021年5月10日下午,建川博物馆聚落官方微博发声,称兽医说,“猪坚强”已入弥留,只在须臾。随后,该条微博被重新编辑,称兽医说,“猪坚强”已进入了生命的晚期。
10日,封面记者现场探访建川博物馆“猪坚强之家”,它躺在圈舍之内,时而发出呼呼鼾声,时而四脚动弹,上午十一点过和下午一点过,还挣扎着试图自主站立起来。

记者从照料其6年的饲养员龚先生处获悉,猪坚强的状态确实不如从前两三年,它的食量从此前的二三十来斤减少到目前的十来斤,也难以自主站立。
回顾:
地震中被埋36天坚强存活
“猪坚强”原本是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团山村村民万兴明家的大肥猪,因为在汶川大地震中被埋废墟下36天坚强仍存活而出名。
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介绍,2008年6月,他花费3800元购买回这头幸运猪,并给他取名“猪坚强”。
樊建川说,当初,他们刚接到猪坚强时,它的眼睛已经一闭一闭的,又不吃东西,感觉活不成。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们给它灌米汤,之后精神慢慢恢复,又活了下来。
“理论上猪坚强应该是2007年五六月份出生的小猪儿,长到2008年地震前就该杀了。结果两次都没杀成,一次是因为下雨,一次是因为杀猪匠摔倒了,后来地震埋了它36天,还是逢凶化吉了。”樊建川说,当时,就想争取让猪坚强多活,让它继续创造一个遇难成祥的‘典型猪’。”

充满灵性
曾因太胖一年减重100斤
入驻建川博物馆后,猪坚强有了专门的“生态猪舍”,在这里与观众见面。地震中房屋坍塌,有钉子把猪坚强身体刮破,造成皮肤外伤较多,发炎流脓。为了给猪坚强进行有效治疗,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专门为其请来了兽医。挤脓、清洗、治疗,在人们的照料下,猪坚强的身体慢慢好了起来。
2020年1月,猪坚强又搬了新家。新建好的“猪坚强之家”仍然位于建川博物馆内,外形似一个猪头,建筑面积约50平方米,室内被划分成生活区和参观区,墙面有介绍与影像,标注着“猪坚强”的生平事迹和成长历程。
在建川博物馆许多工作人员看来,猪坚强充满灵性。
龚成国多年来一直担任猪坚强的专职饲养员,是猪坚强最为熟悉的伙伴。在他眼中,猪坚强很通人性。“它最亲近人了,心情好的时候很配合照相。”“很贪吃,要是有游客喂它,就会一直望着头问你要吃的,跟着别人走。”“天气冷了喜欢赖床。”“很讲卫生,不会在马路上拉屎,即使憋得再厉害,都要到了果园再拉。”
樊建川也了解它的习性:“它知道走出来上班,到了下班时间,晓得自己走回猪圈。最聪明的是,很多猪都是猪圈拉屎撒尿弄得很臭,那么多年它基本不在猪圈撒尿拉屎。”
而多年来,猪坚强最大的问题,则是“太胖了”,为此,樊建川还和饲养员特意为其制定了“减肥计划”。控制饮食,早晚散步,在2018年,就成功减重100多斤。
转载于:http://www.wlchinahn.com/news/hangyezixun/202106/24896.html
http://hot.ffsy56.com/show.php?itemid=1392917
http://toutiao.wlchinahf.com/wlzc744661.html
http://www.wlchinajn.com/news/slh214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