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琨人体解剖学(带字幕)

骨学总论
一.骨的形态:
按部分:
- 颅骨
- 躯干
- 附肢(上肢和下肢)
按形态:
- 长骨:四肢骨较长,以关节为轴,可以做幅度较大的杠杆运动
- 短骨:手骨的腕骨,足骨的跗骨,长宽高近似相等

- 扁骨:围成颅腔的骨,扁薄成弓形的骨,胸廓的骨以及骨盆的骨,都围成了骨性腔,对腔内脏器起到了保护作用
- 不规则骨:脊柱上的椎骨,颅骨的下颌骨
- 长骨:长骨体,骨干,骨骺,骨骺的游离端有关节面,关节上方附着有关节软骨(蓝色部分),长骨骨干可以看到一些小孔,叫滋养孔,血管经过此孔进入骨质内

二.骨的构造
1.骨质(密质 松质)(参考骨的剖面)

- 骨的外周有致密坚硬的部分叫做密质,在骨干处厚,在骨骺处薄
- 疏松网眼状,松质,在骨的内部,干内无松质,所以形成一个结构:骨髓腔,松质在干骺端向骨干处逐渐减少,到骨干处松质消失

△:骺板:上图蓝色部分的软骨板
- 骨向长生长:骺板增长速度快,使骨长径被拉长,增长的同时又被骨化,再增长再骨化,所以骨因此由短变长
- X光线下骺板(呈现骨分离的状态)

之所以会分离,是因为软骨在x光下不显影,形成一个带状的透明区
骺线:增长速度小于骨化速度,骺板变薄,最后消失,形成骺线

2.骨髓
- 红骨髓:存在于骨松质的网眼内(红色部分),有造血能力(6岁前后,长骨骨髓腔内的 红骨髓 逐渐转化为黄骨髓,只存在于成人长骨骨干的骨髓腔内)

- 黄骨髓:仅存在于长骨的骨髓腔内(在患某种贫血症时,黄骨髓可重新转化为具有 造血功能的红骨髓)

3.骨膜

- 骨膜覆盖在骨的外周(关节软骨表面无骨膜覆盖),是一个结缔组织膜,关节软骨终生保留(不骨化,且无骨膜覆盖)
- 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骨折的时候疼痛难忍,因为骨膜里有很多躯体传入神经)
- 易与骨面分离
- 骨膜的内层细胞:有两种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参与骨的生长和修复)
4,骨的血管和神经:
- 骨的血管有丰富的来源,有骺动脉,干骺端动脉,随着滋养孔进入骨内的滋养动脉(分为升支和降支),还有骨膜上的丰富血管(骨膜动脉)

A:动脉
三.骨的生长
1.两种方式
- 膜化骨:
新生儿头上的囟

- 软骨化骨
骺软骨逐渐增长使骨变长


- 骨向粗生长:成骨cell

银丝掉到了骨髓腔内
骨向粗生长,髓腔随之变大(破骨cell)
举例:

使骨壁保持一定的厚度,减少骨的重量(破骨cell)

骨向长生长靠两端(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