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公交历史车型 11-SWB6105P-3(含折叠门)
自申沃P-3和HZP开始,公交车自此彻底进入SWB时代,自这批公交车开始,这时候的申沃公交车也开始进入SWB编号。不过前置车标仍然显示了上海公交车的标志,而这个标志一直延续到HDP公交车,直到电喷和6850才正式进入申沃车标时代。与其说P-3是较为先进的前置公交车,倒不如说是时代畸形产物,用一个非常好的壳子套着前置发动机的车体。不过比起P-3,电喷显然更加畸形,比起P-3,电喷其实才是最为畸形的产物,这部分畸形公交车我会在电喷公交车再细讲。比起电喷来说,P-3的出生年代相对较早,所以相对来说并不是那么的畸形,也算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为什么说他畸形呢?因为P3、电喷这一类公交车,当时已经出现了后置大柴公交车,并且在青岛公交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SK大柴)。但不知道为什么,公交可能是觉得现在还不可以放弃青岛公交前置公交车的原因,所以依旧在生产前置公交车,并且还是套着大柴的外壳。至于电喷,更是严重的时代畸形产物,我后面会再说。对于P-3的印象,我以前主要是坐的207路P-3。作为新一代的前置公交车,P-3有着和SK大柴相同的车内设计,相对来说比较舒适,而且乘坐体验较好。但是唯一可惜的是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动机。P-3无法让人理解的使用了前置发动机,而207路升平路西段和青峰路段对于前置公交车非常不友好,有着很多的上坡路段。自从207路在使用前置公交车的时候,这一直就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前置公交车的动力不足在这些上坡路段暴露的很严重。而且就算是新一代的前置公交车,显然申沃并没有在这方面做出优化,P-3的动力依旧是像棺材头一样惨不忍睹。不过这不能怪申沃,毕竟前置公交车有着无法突破的动力桎梏。但这样糟糕的动力体验使得P-3就算是新车给人的印象和体验也并不好,显然不如大柴那么受欢迎。所以P-3的受众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广泛,不过还算是占有了一席之地,主要是在相对短途和距离公交主动脉比较远的地方使用。P-3分为两种形式,折叠门和双开门。折叠门颇有复古的感觉,而双开门则顺应时代,各有优劣,这个大家对于喜欢的点我不做评价。P-3曾经翻新过,从原先的座椅翻新为普达牌座椅。不过这个翻新给乘客的体验改善不明显。这个翻新同时代的HZP\HDP等大柴公交车也做过。P-3由于其前置公交车性能的特殊弊病,所以在奥运公交等速度流公交到来后开始越来越没有市场,并且在2010年CNG公交车的到来更是加速了这批前置公交车的覆亡。2012年,随着第二代天然气公交登陆岛城,P-3逐渐退出了他们的主场,尘归尘土归土。值得提一句的是,P-3和电喷这两种车型,在青岛公交市区服役年限显然没有达到人们满意的需求,甚至一度被拉到胶州莱西继续使命,可见这两款相对畸形的公交车在青岛相对不待见。不过尽管如此,P-3当年的运载力和双折叠门的独特设想,还是在青岛公交编年史上留下了一笔。
双开门曾经服役线路:2、4、15、101、110、112、113、118、120、371
双开门最后服役线路:2、4、112、113、371
折叠门曾经服役线路:24、109、112、113、130、207、233、368
折叠门最后服役线路:109、112、113、130、207、233
【备注】 1、P-3分为两种开门形式,一种是和大柴一样的双开门、一种是和绿皮、白皮、棺材头一样的折叠门
2、P-3分为两种不同的涂装,一种是咖啡色带灰色条纹,另一种是咖啡色带红色条纹和底部蓝色涂装
3、P-3服役的线路不同,其中112、113为双开门、折叠门双服役线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