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场旧忆 —— 阿登第116装甲师奥通之战


题图:阿登战役期间,12月21日,隶属于第116装甲师的一辆“豹”式G型与611号IV号坦克在奥通(Hotton)被美军击毁。
原文:https://zhuanlan.zhihu.com/p/641645132
注:本文编译自Wyprawy śladami I i II Wojny Światowej的Łukasz Włodarczyk所著的《Ghost of war: Panther Ausf. G & Panzer IV Ausf. J '611' of Panzer Regiment 16, 116. Panzer Division. Hotton, the Battle of the Bulge》。
声明:翻译不易,未经译者许可,本文严禁任何公众号或网站私自转载。另外,译者强烈谴责任何盗载或是洗稿本文以牟取私利的行为。
本文是译者对旧译文《漫长的守望 - 乌法利兹“豹”的过去与现在》中出现的阿登战役第116装甲师奥通(Hotton)之战的补充。

阿登战役期间,位于北向的SS第6装甲集团军的推进远不如预期,其失败的攻势让西线总司令部(OB west, OBerbefehlshabere West)的参谋们只能将最后的希望寄托于由冯·曼陀菲尔指挥的第5装甲集团军。
作为第5装甲集团军麾下的一支劲旅,第116“灰猎犬(Windhund)”装甲师经历了诺曼底及许特根森林的艰难战斗。阿登战役期间,第116装甲师的单位被分散为4个战斗群,其中实力最强的是由第16装甲团团长约翰内斯·拜尔(Johannes Bayer)上校指挥的“拜尔”战斗群(Kampfgruppe Bayer),下辖:
第16装甲团;
第156装甲炮兵团的一个营;
第60装甲掷弹团的一个加强营和一个工兵连;
第560国民掷弹师的第1130掷弹兵团。

在阿登战役正式揭开序幕后的前两天,跨越乌尔特河(River Ourthe)、交通拥堵以及燃料不足等后勤问题延误了第116装甲师的推进步伐。随后,趁着圣维特(Sankt Vith)与巴斯托涅(Bastogne)之间美军防线的空虚,第116装甲师长驱直入,迅速向默兹(Meuse)河方向前进。
在推进途中,第116装甲师斩获了不少意外之喜。在N4公路北侧,美军第101空降师的所有医生连同伤病员,以及所有药品全都落入德军之手。在桑雷(Samrée),德军攻占了美军第7装甲师的大型燃料库,缴获了25000美国加仑(约94600升)的汽油和15000份口粮。
根据德军的报告:
美国人的组织能力实在是太令我们钦佩了,这些白送的燃料全都整齐地储存在燃料罐中。我们把所有的士兵全都投入到装载的工作中,让所有驶过装载点的车辆都能迅速被满满当当的燃料罐给填满,这样就能在不耽搁任何时间的情况下为燃料快要耗尽的部队进行补给。
接下来,第116装甲师的目标是距离默兹河仅有五十多公里的奥通。有几条道路交汇于奥通小镇上横跨乌尔特河的桥梁,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能夺取这一奥通的乌尔特河渡口,德军能成功渡过默兹河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12月20日,作为第116装甲师的前锋,“拜尔”战斗群已抵达奥通东北方向区域。此时,驻守奥通的美军单位为:
普雷斯顿・B.霍奇 斯(Preston B. Hodges )上尉指挥的美军第51战斗工兵营(51st Engineer Combat Battalion)的一个排;
1辆M18“地狱猫”坦 克歼击车与美军第3装甲师的2个坦克排组成的一小支装甲单位;
美军第3装甲师的后勤单位,如厨师、维修人员及文职人员。
12月21日清晨约7点半时,德军炮兵开始轰击奥通,随后“拜尔”战斗群的坦克及步兵开始从东北方向对奥通发起进攻。
由库尔特•科恩(Kurt Kohn)中尉指挥的“豹”式冲锋在前,将美军第3装甲师的装甲单位击退,在击毁了1辆“谢尔曼”坦克、1辆M5“斯图亚特”坦克及1辆卡车后,即将登上桥梁时,美军部署在乌尔特河对岸的一门57mm火炮将这辆“豹”式截停 —— 这门火炮毁伤了“豹”式行走装置,使其动弹不得。
在这如火如荼的战斗中,一名手持火箭筒的美军士兵走向霍奇斯上尉,勇敢地向他喊道:“上尉,我要去干掉桥那边的德军坦克!”
“去吧,小伙子。”霍奇斯上尉如此回应这位士兵。随后,这位士兵带着火箭筒消失在了建筑物之间。围绕着德军坦克的狩猎就这样开始了,最终,M18坦克歼击车拔得头筹,将那辆抛锚在桥头的“豹”式击毁。
总计有4份美军单位的作战日志与这场战斗相关,足以揭示小规模战斗中“是谁,何时,在哪,发生了什么”的经典疑问。其中一份报告还提及了德军在12月24日的进攻中损失的装甲车辆的数量。总而言之,在奥通之战中,M18坦克歼击车取得了战果,而一位带着火箭筒的无名美军士兵同样参与了猎杀德军坦克的战斗。
最后,让我们进行一下总结,在奥通之战中,德军总计损失7辆坦克:
一辆“豹”式坦克,位于桥头附近;
一辆“豹”式坦克,编号为332,位于高街(Rue Haute)后面戈德尼尔(Godenir)医生家的园地;
一辆“豹”式坦克与编号为611的IV号坦克;
此外,根据残骸照片,还有3辆IV号,分别为602号,512号,和一辆车号未知的IV号;
“拜尔”战斗群对奥通的进攻最终被美军击退。在记录这场战斗时,第116装甲师的指挥官冯·瓦尔登堡(von Waldenburg)如此写道:
我们在奥通之战中蒙受了惨重的伤亡。有几辆坦克被美军的炮火击毁,其余坦克也受到了损伤。我们的士兵疲惫不堪,自12月16日以来,他们一直承受着寒冷潮湿的严冬,不断地行军与交战。由于恶劣的天气与糟糕的路况,许多车辆因长时间的行驶而发生故障。
部队已逐渐意识到这场原本被认为是“决定性一击”的攻势肯定已经落空,或是压根就无法取得最终的胜利。各单位的士气与作战效率开始因为这些消极气氛的传播而不可避免地受到负面影响。
然而,12月21日时,第116装甲师是所有参与作战的德军部队里推进得最远的单位。即便如此,该师也无法改变整个战局的走向。
截至1944年12月31日,第116装甲师总计损失:
2044名士兵,约占总数(共14,747人)14%,其中224人死亡,787人受伤,1033人因其他原因损失;
30辆“豹”式坦克(开战前保有68辆);
11辆IV号坦克(开战前保有31辆);
3辆突击炮(开战前保有29辆);
3辆IV号坦克歼击车(开战前保有21辆)。

接下来是照片时间:
首先是美军于1944年12月29日摄制的宣传影片:

请注意,根据奥通之战刚结束不久的照片,被遗弃在民房前的这辆“豹”式并没有起火的痕迹,因此在该影片中,摄制人员可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而特意将“豹”式引燃的。






















最后是单独的答复,编译本文的初衷其实是因为有一位网友给我留言,说他最近在制作模型,希望我能提供几张611号IV号的照片。
以下是我从朋友那里获得的一张带着水印的611号照片,根据他的说法,这张照片来自ebay。

此外没有更多611号IV号的照片了。
另外是涂装样式参考,以512号为例:

第16装甲团的第2营装备IV号坦克,采用的是1944年秋季的标准涂装,即“伏击”迷彩。
直接搬运我在《虎落阿登》里的解释好了:
自1943年以来,大部分的德国坦克出厂时,都会在已喷涂的深红色防锈底漆上再喷涂暗黄色(RAL 7028)的外漆。部队里的士兵通常会用橄榄绿(RAL 6003)与红褐色(RAL 8017)的涂料来给车辆绘制伪装涂装。
【译者注:德国工业标准规格体系(RAL Deutsches Institut für Gütesicherung und Kennzeichnung),简称RAL标准,1925年时由德国化学工业基金会设立。RAL研究所是德国工业界各行业协会联合体的实体单位,负责相关工业产品的品质监督及标准规格的制定。在工业涂料领域,RAL研究所制定了标准颜色体系,每一种颜色对应一个唯一的编号,即RAL色系编号。】
自1944年夏季开始,德军开始采用新式的三色迷彩涂装,这种涂装以暗黄+橄榄绿+红褐色混合的不规则色块为底色,然后在每种底色的色块上再附加其他底色的斑点。1944年8月,德军发布了新的规定,要求在新车辆出厂前,其制造厂必须提前为这些新车辆喷涂好标准的三色迷彩。德军将这种涂装称为“光影”迷彩(Licht und Schatten Tarnung/light and shadow camouflage scheme),在今日,这种涂装通常被称为“伏击”迷彩(Ambush camouflage scheme)。
【译者注:即在橄榄绿底色上以一定规律喷涂块状图案的暗黄色及红褐色迷彩,然后在橄榄绿和红褐色块上随机涂上较小的暗黄色斑点。这些暗黄色的斑点又称“伏击”斑点(ambush dots),可以模拟阳光穿透树丛投向地面的斑驳光影。此外,纵向喷涂的细条带状深黄色色块,能让部分或整体隐藏在森林区域的坦克在被枝叶间洒落的阳光照耀时,随着太阳高度的推移,模拟出光影在 伪装成林中植被的橄榄绿 及 伪装成泥土阴影的红褐色的 涂装表面上移动的效果。这种涂装也被称作“光影”迷彩或“伏击”迷彩。涂着这种迷彩的车辆,若是再辅以枝叶来掩盖车身原先的轮廓,就能很好地隐藏在树丛中,难以被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