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碳资产系列6——碳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和破局之道(三)

2021-10-07 06:59 作者:舍得低碳频道  | 我要投稿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碳资产系列的第五部分:碳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和破局之道(二)


今天和大家分享第六部分:碳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和破局之道(三)

1、交易:提高碳交易市场流动性,优化交易规则,提升碳资产金融属性



1)现状问题


A、碳市场交易规则有效性不足


A1)强制碳市场约束力欠缺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尚未正式发布。已生效的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为部门规章,法律位阶较低,且其规定的处罚力度低,无法形成有效约束。 


A2)碳配额发放免费为主


一级碳市场配额发放免费为主。配额拍卖作为一种更有效率的初始分配手段为“适时引入”, 无法形成有效市场激励和预期。


B、碳市场流动性低


B1)市场主体单一


目前全国碳市场仅覆盖电力行业,钢铁等其他七大重点行业尚未纳入;履约企业之外的其他主体入市 所需规则不明确。 


B2) 碳市场活跃度弱


控排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碳资产金融属性未真正激发的碳资产管理体系,交易主要出于履约目的;自愿企业的“碳中和”为长期规划,尚未形成规模化需求。


C、碳资产金融属性未真正激发


C1)碳金融产品单一


市场以现货交易为主,缺乏碳远期、碳互换、碳期货等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工具。在欧盟碳市场中,碳期货已成为主流交易产品,在EU-ETS第二阶段执行期,碳期货交易量占EUA总交易量的85%  。


C2) 碳金融规模小


碳金融产品创新往往停留在首单效应上,零星试点居多,规模化程度低。


2)破局之道


A、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逐渐完善交易规则,扩大市场主体


A1)尽快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提升碳交易市场立法层级,增强威慑和约束力。


适度从紧发放配额,尽快引入有偿发放配额机制,扩大允许的自愿减排量抵扣比例。扩大市场开放程度,建立和完善市场投资者管理制度、允许投资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通过碳配额储备、碳市场平准基金等类似机制,平衡市场供需,形成相对合理 的碳价预期。


B、企业明确规划自身的碳资产管理方案,组建及聘请专业团队


B1)无论是有履约义务的高碳企业,还是开展节能减排具有自愿碳资产的低碳企业,都需要积极开展碳资产管理,明确规划和实施路径,充分发掘和实现企业碳资产的价值。


碳资产管理的对象除了碳配额、自愿减排量,也包括尚未被纳入交易机制的减排量;既包括碳资产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签发、交易管理,也包括和金融机构合 作开展的各类碳融资业务,如碳资产抵质押融资、碳资产回购、碳减排挂钩贷款 等。


未来,随着碳市场和碳金融活跃度的提升,企业有必要部署专业人员、团队或者外包专业人员开展碳资产管理,包括处理碳资产交易所涉及的复杂财务及税率问题等,实现碳资产的精细化管理。


碳资产系列的第六部分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明天和大家分享第七部分的内容:全球自愿减排交易量持续走高,2019年再次突破1亿吨,是有效的补充市场


快车通道:


碳排放管理员证书、碳资产管理证书到底有什么区别?

碳资产管理,你了解多少?

碳资产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绿电:新能源发电为何引发资本市场如此剧烈反应?

从“限电”看双碳时代的趋势性机会

被限电了,制造业企业应该怎么办?他们需要为不能交付的订单承担赔偿吗?

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想做储能生意的看过来:储能投资需关注的细节


碳资产系列6——碳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和破局之道(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