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天原创诗词0149《都江堰怀李冰父子》

都江堰怀李冰父子
初成于2019年8月16日
天府人杰都堰壮,地饶物阜岷江湍。
东旱西涝阻玉垒,火烧水淬通安澜。
鱼嘴宝瓶润两岸,飞沙卧铁泽四川。
二王功绩千秋祭,四海航船万古传。
自注:
01天府:天府之国,泛指以成都为代表的四川地区。一般认为天府之国是“上天”的恩赐,但我认为,李冰父子的治水功绩居功至伟,故作此。
02壮:壮丽,更是壮举!“说都江堰工程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一点不言过。”
02岷江湍:岷江水流量大、流速湍急。每当春夏山洪暴发的时候,江水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发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
03玉垒:玉垒山。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04火烧水淬:要想治理水患,凿穿玉垒山引水是第一步。但是当时凿山可没有我们今天这么方便,计算炸药量和埋放位置,把石头拉走就行了。按当时条件,只能用钢钎和铁锤,而采用这样的方式,凿开湔山至少需要三十年。李冰在这种情况下,居然想出了火烧水浇的方式,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岩石迸裂疏松,进而开凿。历经八年,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山口,取名为“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淬,由于内部应力引起破碎——玻璃未经正式退火或淬火发生破碎。
05鱼嘴: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形如鱼嘴的狭长小岛。鱼嘴外宽内窄、外高内矮,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起到“二八分沙”、“四六分水”的作用。
06宝瓶:宝瓶口。之所以要修宝瓶口,是因为只有打通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才可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田。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07飞沙:飞沙堰。河道利用江水直冲水底崖壁而产生的漩流冲力,将泥沙从河道侧面的飞沙堰排走,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08卧铁:是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卧铁主要是用来标记挖掘深度的。由于都江堰遵从李冰的“深淘滩,低作堰”原则,在从古至今,每年枯水期都要对河道清除淤积的泥沙。那到底挖泥沙挖到多深合适呢?经过人们的经验,找出了一个合适的深度,并埋上卧铁。以后岁修就挖到卧铁为止。
09四川:双关。既是狭义的四川平原,又是四面八方的河流平原。
10二王:李冰父子。齐明帝建武元年(494),为纪念中国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修建都江堰的崇伟功德,将原望帝祠加以改建,更名为崇德庙。宋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敕封为王,因此又改称为二王庙。
11祭:祭祀,祭拜。
12航船:由于李冰父子最大的功绩在于治水,因此以航船作比喻,套用“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以“凡有水行处,皆知李冰名”赞颂李冰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