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法国改玉华州:漏洞百出
灭法国的故事,86版西游记电视剧里没有单独演,而是把这个故事合并到玉华州了。其实在原著里是两个故事。
灭法国的国王,因为被和尚骂了,所以特别讨厌和尚,许愿要杀一万个和尚,已经杀了9996个,正好唐僧师徒四人来到。观音菩萨及时报信,孙悟空就进城偷了四身俗人的衣服,师徒们穿戴起来,假装俗人,进城找店投宿,找借口睡在一口大柜子里。不料晚上柜子被强盗当作财物抢去,很快又被官军缴获。孙悟空就半夜作法,变了千百个小猴,钻到灭法国的国王、王后、满朝文武家里剃头,第二天,君臣发现都没了头发,才幡然悔悟。这时捕盗官员将大柜送到。师徒四人钻出,告诫国王要遵信佛法,并把国名改为“钦法国”。
电视剧把灭法国改成了玉华州,把杀和尚改成了驱赶和尚,把起因改成了玉华王的噩梦。但结局做了魔改,改成三个太子奈何不了躲在箱、柜、席、缸中的师徒四人,直接把他们搬去见被剃光头的玉华王。这样改的合理之处有两个:一是玉华州治安非常好,不会像灭法国那样闹贼。二是原著中三个小王子跟悟空兄弟三人切磋过武艺,个个被制得服服帖帖,剧本和电视剧改成在赵寡妇店里用另一种方式较量,也为后面拜师埋下了足够的伏笔。
但是,这样的缝合终究还是暴露出一个问题:玉华王的权力被改大了,原著里他是藩王而非国王,只是天竺国国王的亲属,是一个州郡长官。但不管是剧本还是电视剧,都直接称他为“国王”,称他的儿子为“太子”,甚至他还自称至高无上,还自称“我国”。这些放到灭法国是完全合适的,但放到玉华州,则非常不合适。
说到底,这就是剧情缝合带来的不利影响,灭法国虽然疆域可能还没有玉华州大,但行政区划上绝对比玉华州高。灭法国国王有绝对权力屠杀和尚,而玉华州的玉华王则是天竺国国王王化之下的藩王,不可能有驱赶和尚的绝对权力。话说回来,作为佛教创始国治下的地方长官驱赶和尚,想想都可笑。
但是,不得不说,《传艺玉华州》这一集制作水准很高,无论是演员演技、镜头调度、武打设计还是特效制作,都是80年代的高水平。“传艺”部分设计得妙趣横生,黄狮精跟孙悟空的两场打斗戏都很精彩。只不过,原著里黄狮精的兵器是长杆的四明铲,电视剧改成了双锤。还有九头狮的戏,由于九个头的狮子确实是当时特技水平做不了的,所以就把他的终极必杀技改成了喷云吐雾、空中施展吸星大法。放在当时,已经是顶级特效了。可能是剧组怕观众不知道他原本应该有九个头,还特意把他的绰号“九灵元圣”改成了“九头元圣”。
最后,由于这一集占了原著四回篇幅,所以最终呈现效果非常“赶”。剧本中孙悟空偷衣服被正剧改成了明抢,抢的时候还没留名,不知道王小二是怎么跟丢了衣服的客人说出“齐天大圣”名号的。黄狮精偷兵器也改成了明抢,而且连孙悟空三人查访兵器下落的情节都省了,直接切到刁钻古怪、古怪刁钻两个小妖。猪羊道具改成了鸭子,沙僧装扮的赶鹅人由迟重瑞扮演,赶鹅人旁边的一个小妖是剧务沙杰。
可能是为了因地制宜多拍特效,正剧也没按剧本来,改成了黄狮精不允许看兵器,悟空三人悄悄进洞去偷,却触动了洞里的机关,机关跟妖怪的座椅互相感应,还挺有想象力的。但代价是后面的情节更加赶,连九头狮带狮子们复仇的戏都删了,直接改成九头狮置之不理,黄狮精一怒之下亲自送人头。九头狮突然良心发现,独自到玉华州绑票。孙悟空飞上天宫跟赤脚大仙打听出他的出处,然后太乙天尊还没出手,九头狮就主动把唐僧背出来了。情节非常赶,剪辑手法跟电影差不多了。
剧本中,九头狮带着自己的四个狮孙子复仇,分别是:黄狮精、猱狮、雪狮、伏狸。黄狮精就是普通的猫科动物狮子,猱狮见于元朝陶宗仪《辍耕录》的宫廷朝会:“虎豹熊象之属一一列置讫,然后狮子至,身材短小,绝类人家所畜猱狗,诸兽见之,畏惧俯伏,不敢仰视。”猱狮体型不大,像狗,其实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大号狮子狗,广东民间最爱舞的那种动物。雪狮是藏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出没于雪山间的狮子,鬃毛绿色,身体白色。伏狸记载于《博物志》卷三:“魏武帝(曹操)伐冒顿,经白狼山,逢狮子。使人格之,杀伤甚众,王乃自率常从军数百击之,狮子哮吼奋起,左右咸惊。王忽见一物从林中出,如狸,起上王车轭,狮子将至,此兽便跳起在狮子头上,即伏不敢起。于是遂杀之,得狮子一。还,来至洛阳,三十里鸡犬皆伏,无鸣吠。”这个一看就是传说,东汉末年的中国境内不可能有狮子,更不可能有制服狮子的狸。
对比原著,剧本中的九头狮其实被削弱了。原著里,九头狮从来不用兵器,曾一个照面擒住孙悟空和沙僧。没办法,九个头一起进攻,靠武艺根本不知道怎么打,孙悟空的顶级武艺反而用不上。但九头狮也只成功了一次,能轻易消灭八百里狮驼岭小妖孙悟空还没使用大神通跟他较量,所以不能说他综合实力一定比孙悟空强,这一点从他不敢追击孙悟空的表现上也能得到印证。剧本中的九灵元圣弱了很多,连八戒、沙僧都没咬住,被他们跑了。据《太乙救苦护身妙经》记载:太乙救苦天尊“足蹑莲花,圆光照耀。手执柳枝净水,九头狮子左右从随”,“是九阳之精,甚灵甚灵”,“此圣最尊最贵,最圣最灵”。又同经载太上老君咒云:“元元之祖气,妙化九阳精。”故天尊的坐骑九头狮子号“九灵元圣”,即从这些经文捏合而来。再强调一点:《西游记》里这位太乙救苦天尊跟哪吒没有任何关系,也不是什么“十二金仙”之一。
另外,原著里的九头狮还有三个孙子——狻猊、白泽和抟象。狻猊就是狮子的另一个名字,但民间造型还是更像狗。白泽见于《云笈七签》卷一百:“黄帝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也算上古神兽了,据说很像狮子,能作人言,严格来讲,也是大号狮子狗。抟象见于《初学记》卷二十九引宗炳《狮子击象图序》:“沙门释僧吉云:尝从天竺欲向大秦,其间忽闻数十里外哮哮槛槛,惊天怖地。顷之,见百兽率走,跄地足绝,而四巨象俄焉而至,以鼻卷泥自厚,涂数尺,数数喷鼻隅立。俄有师(狮)子三头,抟象血若滥泉,巨树草偃。”能攻击大象的狮子,印度产,应该就是猫科。
师、狮同音,古代常因谐音而互相借用。例如雕塑、绘画大小狮子,谓之“太狮”、“少狮”,即谐音官名“太师”、“少师”,以取吉利。狮子在古代也写作“师子”。因为孙悟空三兄弟好为人师,所以惹来一群狮子。这一难渡过后的收货是“顿脱群思”,即摆脱各种杂念。“思”和“狮”是谐音。此处借狮子精比喻修道中内心产生的各种思虑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