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终端市场规模持续扩增 利好科隆新能等供应商

2022-03-24 15:09 作者:一人评论  | 我要投稿


根据中汽协给出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6倍,增速达到了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终端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增,受益的是包括动力电池、电池正负极材料等在内的上游产业链,河南科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供应链厂商受益匪浅。


据了解,科隆新能成立于2004年,主要从事电池正极材料及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电池正极材料产品包括锂电三元前驱体、锂电三元正极材料、氢氧化镍等;电池产品包括锌银电池、镍系电池、锂电池等二次电池及电池系统。公司电池正极材料及电池产品下游终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3C电子产品等领域。

招股书披露,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科隆新能实现营收分别为155,878.11万元、144,121.26万元、155,517.81万元和129,629.25万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49.39万元、5,318.36万元、5,425.66万元和3,976.74万元。

在科隆新能近年实现营收、净利稳步增长的背后,除了新能源汽车等终端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外,还有赖于公司自身多年来形成了技术研发优势。

具体来看,科隆新能早在2004年便开始从事镍系正极材料的研发和生产,2007年及2009年分别开始自主研发三元前驱体及三元正极材料,2012年承接二次电池及电池系统业务。公司在现有相关产品领域具有多年的研发及生产经验,配备有完备的各类型实验、检测等研发设备,组建有专业技术扎实的技术团队,在相关专业领域内拥有工程制备技术及产业化积淀等优势,可为技术研发的持续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科隆新能建立有河南省高效二次电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新型动力电池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系统及应用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研发创新平台的建设充分整合、集聚了公司研发及技术创新资源,支撑了公司现有研发项目的开展及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公司下一步的研发及技术创新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撑。

多年来,科隆新能围绕“前驱体-电池材料-电池-电池系统”全产业链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目前在相关领域累计取得专利140余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在长期业务发展过程中,科隆新能构建了强大的研发队伍和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技术,并与优美科、国轩高科、宁德时代、L&F、LGC、松下、特斯拉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科隆新能的创新研发步伐从未停止,近年来其本着“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发战略不断进行新产品迭代创新,保证公司产品持续具备竞争力。可以预见,在该研发战略下,科隆新能将能持续受益于终端市场增长,进而实现企业的长期稳步发展。


终端市场规模持续扩增 利好科隆新能等供应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