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蓝色的声音》[美] 何莉·佩恩
2001年,南斯拉夫,一件所有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事件发生了,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
1991年,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六个共和国之一的斯洛文尼亚宣告独立,战争爆发。
1991年,考学失败的美国女孩儿萨拉·福斯特只身前往欧洲,打算教匈牙利上流人士学习英语,却被送往难民营当英语老师。在难民营里,她结识了一名当地著名的作曲家,米兰。二人语言不通,但通过音乐缩短了距离、萌生了爱意。然而,米兰突然不辞而别,只留下一曲乐谱。——来自于网络
因为这本书已经是我一个多月前看的了,当我现在看到上面这段官方简介时,我想:这是萨拉·福斯特前往欧洲的原因吗?我阅读的时候感觉并不是如此。
“《蓝色的声音》中取得的最大成就,是让故事不局限于具体情节:这些人物谁对谁做了什么。而是在此之上,展现了一个更开阔的视野在这里,唯一真正重要的,不是她是否是塞尔维亚人或是克罗地亚人,而是他们都是难民。”——来自某美国媒体评论
对此,我只能说:好一个视野啊!如此它们永远都可以说,不在于是否是阿富汗人、伊拉克人、叙利亚人、乌克兰人等等等等,而是他们都是难民。不要问为什么没有印第安人,因为印第安人被圈起来了不算是难民。
蓝色的声音,奏响的是安眠曲,治愈心灵的声音,寻找故乡之旅。
所以,你要不要问一问它们:为什么要打仗?为什么要离开故乡?
别了,它们甚至都不敢回答,发不出一点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