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物语系列(三)血泪漂泊与国破之殇:巡洋舰肇和应瑞物语

巡洋舰肇和应瑞物语——海军之光与海防之泪
文/化学竞赛一把手
本文一共11555字,配图38张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致歉
求求审核大大一定过审啊,这真的只是一篇讲述军舰舰史的文案罢了,里面出现的那些东西都是历史影像没有其他意思啊,真的审核大大求求了新人up打文案不容易啊。
(一)青萍之末:大清帝国最后的巡洋舰——清末海军重建与肇和应瑞的诞生
随着甲午战争战败与马关条约签订,威海卫和刘公岛港内的北洋水师残余舰只以及重要的设备机械和弹药库存被日本联合舰队洗劫一空,尽管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期间的英勇作战让日本联合舰队损失不轻,但陆军在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溃败使得甲午战争局势无法挽回。中国海军的发展再一次进入到了一个黑暗的阶段。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留下来的仅有一艘被拆卸了武备的训练舰威远级炮舰康济号(时任舰长萨镇冰)用于运送包括丁汝昌在内的北洋水师高层灵柩以及战败投降的北洋水师官兵自刘公岛前往天津。

虽然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但京畿要地不得不防,于是海军衙门立即将南洋舰队的六艘主力舰即开济、镜清、寰泰、南瑞、南堔、保民这六艘无防护巡洋舰以及南洋、福建、广东各水师的主力炮舰相继调入北洋水师以拱卫京畿要地。
同时,清政府和海军衙门立即开始对外向日本、英国、德国以及奥匈帝国采购新式舰只,如装甲巡洋舰海天、海圻,防护巡洋舰海容、海堔、海筹,驱逐舰飞鹰、飞霆、海龙、海青、海华、海犀以及数十艘新式炮舰。同时在青岛、烟台兴办海军学校培养海军人才,为恢复北洋水师做好准备。

而海军大臣载洵更是提出了七年海军复兴计划,内容包括了七艘战列舰、二十艘巡洋舰、大批鱼雷艇炮舰以及相关配套的港口基地设施和人员训练,这样雄心勃勃的计划并非没有可能实现,如果清政府并没有因为革命而倒台,那么凭借与美国签订的伯利恒合同桓合同及其贷款,实现七年造舰计划,将给中国建造的南卡罗莱纳或特拉华级的准同型战列舰带回国内是可以实现的,当然那些都是后话了,辛亥革命和清政府的倒台将清末海军建设彻底扼杀,此后近20年中国海军再无新式主力舰。
1900-1901年的庚子事变中,由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留驻天津塘沽的四艘海龙级驱逐舰被当做战利品为英法俄德四国瓜分,其余舰只则因为参与东南联省互保而不在北方港口或驻泊旅顺所以并未受到影响,但海军的发展就此再次停滞。

1909年冬,为了重新拾起中断近十年的海军建设,海军大臣载洵和海军统制萨镇冰率清政府海军考察团前往欧州各国进行考察,他们在英国、法国、沙俄、奥匈帝国、荷兰等国进行了详细的海军建设考察,欧洲之行结束后,载洵和萨镇冰向英国的两家造船厂各发出了一艘巡洋舰订单,单价210000英镑,这就是两艘肇和级巡洋舰。肇和级巡洋舰由阿姆斯特朗公司首席舰船设计师约书亚·佩雷特为中国海军量身设计。阿姆斯特朗-埃尔斯维克船厂承造了肇和号,而维克斯造船厂承造了应瑞号。此后于1910年8月23日,载洵访问美国,他经过考察后于12月21日通知美国造船企业驻华总代表又以单价200000英镑向纽约造船公司订造了一艘同级舰,即飞鸿号。

在下订单前的磋商中,本来美方要求使用美军制式火炮,但为了标准化起见清政府还是要求其使用英式火炮,由于不想失去中国军火市场,美方最后同意妥协并与清政府签订了价值2500万美元的首期低息海军贷款,并要求清政府承诺利用海军贷款向美方订购无畏舰,同时美方将协助清政府改进军港和军械工厂,接收赴美留学生,派出美国海军顾问,向清政府进行技术转移,以及双方建立情报共享机制等。清政府同意并最终在北京于1911年10月21日签订了该条约即伯利恒合同。

以下是肇和级的技术参数:
舰员:231士兵+43军官=274人
排水量:肇和号2750t/应瑞号2460t
舰艇尺寸:105.46m×12.8m×4.5m
装甲:穹甲甲板厚度51-19毫米,舰桥正面装甲厚度76毫米(应瑞号甲板装甲厚度减半)
武备:2门6英寸(152mm)50倍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
4门4英寸(102mm)50倍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
2门3英寸(76mm)50倍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
6门47mm哈乞开斯机关炮
2门37mm马克沁机关炮
2座450mm鱼雷发射管

动力:肇和号:2座亚罗水管锅炉以及4座亚罗单头圆形锅炉,4座帕森斯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8800马力,四轴推进
应瑞号:4座火管锅炉以及2座水管锅炉,3座帕森斯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8600马力,三轴推进
续航力:4000海里/10节
最大航速:22.26节
肇和级巡洋舰是清政府订购的最后一级巡洋舰,同时肇和级也是中国海军中第一级采用蒸汽轮机为动力来源的新式军舰。

1910年11月7日,肇和号最先在纽卡斯尔埃尔斯维克工厂开工,1911年10月23下水,1912年2月21日完工。应瑞号则于1910年12月12日动工,1911年7月14日下水,12月2日完工。飞鸿号在1912年5月4日下水,1913年的11月通过航试。因为肇和号比应瑞号先开工而应瑞号却比肇和号先完工,所以关于该型巡洋舰到底是肇和级还是应瑞级的争论一直没有一个结果,作者个人还是赞同主流观点即将该型巡洋舰称为称为肇和级。
等到1912-1913年间三舰完工时,由于席卷全国的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已经倒台,然而由于三舰是分期付款,造船的费用还没有全部结清。其中,肇和号清政府已付75000英镑,缺135000英镑,加保管费及运输费共缺尾款152828英镑;应瑞号清政府已付122400英镑,缺81600英镑,加保管费及运输费共缺尾款106640英镑;飞鸿号清政府已付30000英镑,缺170000英镑。对于前两艘船,新生的北洋政府都以高息债券抵帐打白条的办法购回国内。而飞鸿号则因为新生的北洋政府实在是财政困难,白条无法兑现,于是在民国政府默许后,纽约造船公司将飞鸿号变卖出售给了希腊海军,更名为赫勒号。

由于北洋政府的财政困难和恰逢英国造船业工人的大罢工,两舰直到建成了一年之后即1913年才回到中国加入了新生的北洋政府海军,肇和应瑞的传奇而又悲哀的一生自此才刚刚开始了书写。
(二)四海为家:军阀混战与漂泊异乡——清末民初的肇和应瑞
肇和号和应瑞号两艘练习巡洋舰终于回国。作为清政府最后的巡洋舰,此时的肇和应瑞两舰俨然是中国海军最为先进的两艘主力舰,但是在军阀混战的清末民初,两艘肇和级显然是不可能立于时局漩涡之中仍能独善其身的,两舰将在长达20多年的军阀混战中一次次改弦易辙,时而一同作战训练,时而姐妹炮火相向,被命运裹挟着跌跌撞撞地走向已知的未来。

1913年6月7日,经海军总长刘冠雄呈报北洋政府大总统袁世凯批准后,肇和号、应瑞号以及老式训练舰通济号单独编组为海军练习舰队驻扎上海,其中肇和与应瑞作为高等练习舰,主要担负轮训海军军官任务。
1915年12月,陈其美、蒋介石等人在上海响应孙中山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帝制独裁,肇和号舰长黄鸣球也同样响应起义,于是革命党人杨虎等带领30人登舰准备与起义军配合夺占上海。

5日下午1800,肇和号主炮开火,开始炮击位于上海的北洋军军营和江南制造局。但是,与肇和号一起停泊在黄埔江上同样隶属于训练舰队的应瑞号、通济号两舰却已被袁世凯派遣的杨晟和萨镇冰收买,两舰不仅没有声援肇和号,反而是于6日凌晨0400突然开炮袭击肇和号,由于肇和号此时仅是系泊在港内无法机动,且革命党人大多数对火炮操作并不熟悉且舰上海军官兵编制不全,于是肇和号在应瑞号和通济号两舰眼中就是活靶子,于是在两舰的炮击下,肇和号上的革命党人大都负伤或阵亡,舰上残余官兵纷纷跳水逃命,此时,舰上的军官练习生陈可均想将肇和号开走逃离,然而这时,应瑞号主炮的一发150毫米炮弹命中肇和舰锅炉舱,并引起了大规模爆炸,全舰立即起火。在岸上早已准备好的北洋军立即登上肇和号,将重伤无法逃命的陈可均等10余名官兵抓住随后枪杀。而舰长黄鸣球则因为有北洋政府的朋友求情而得免一死,最终被北洋政府囚禁。

1917年7月4日,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发动护法运动,1917年7月21日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响应,与孙中山联名发表全国通电,于是原驻厦门的肇和号和应瑞号巡洋舰等十艘军舰组成的海军第一舰队南下广州,8月5日抵达黄埔,加入海军总长程璧光领导的护法舰队,响应护法运动。
1920年,应瑞舰以练习舰身份开始常驻南京直到抗战开始。

1922年6月,中山舰事变发生后不久,肇和号巡洋舰与广州革命政府下辖舰队的其他军舰发动叛乱,原地改换门庭加入陈炯明粤系军阀海军。
1924年1月,肇和号巡洋舰与另外五艘军舰从汕头叛逃至青岛,加入北洋军渤海舰队。
1926年,由于驻青岛渤海舰队被奉系军阀吞并,肇和号巡洋舰加入奉系东北海军舰队。
1926年同年,蒋介石在广州发动北伐战争,应瑞号巡洋舰所在的闽系海军舰队组成中央海军舰队归属北伐军指挥,而其敌人恰好就是肇和号巡洋舰所在的奉系海军舰队。
1928年5月12日深夜,东北海军司令沈鸿烈派遣肇和号巡洋舰南下试图攻占厦门,在开进厦门近海后被守军发现,胡里山炮台、磐石炮台和白石头炮台立即开炮还击。双方激烈炮战1小时后,肇和号巡洋舰不敌撤退,但全舰并无战损。
1928年东北易帜,东北海军海防和江防舰队包括肇和号巡洋舰等在内全部归属南京国民政府指挥。

1932年春,东北海军第一舰队司令凌霄、海琛号巡洋舰舰长刘田甫、肇和号巡洋舰舰长方念祖、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舰长吴兆林等人将东北海军司令沈鸿烈绑架至青岛崂山上清宫海军督练处,史称崂山事变,方念祖、吴兆林二人坚持要将沈杀掉,而刘田甫坚决不同意,凌霄态度不明。最终在众人犹豫争论时沈鸿烈被救脱险,方念祖叛逃,离开青岛南下广州再次加入陈炯明粤系军阀舰队。
1932年同年,东北海军划归中央海军后驻防天津,肇和号巡洋舰则被安置在烟台、龙口一带维修保养。
1935年,肇和号移驻广州接受维修保养,此后一直驻防广州,舰长再次更换为方念祖。

此后肇和应瑞二舰并未参与军阀政治事件或作战直到抗战开始,她们最终将在抗日战争的洪流中抵达她们生命的终点。
(三)惊风乱飐:江阴海空战——应瑞的落幕
1920年应瑞号加入北洋政府海军练习舰队后一直驻防南京,随后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中国后,应瑞号被划归中央训练舰队。
1930年代初应瑞号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并加装了两门40mm砰砰炮作为对空战斗武器。
1937年8月八一三淞沪战役爆发,应瑞号和同属练习舰队的同济号随中国海军第一舰队平海、宁海、逸仙等舰进驻江阴要塞守卫长江口防止日军自长江口北上与上海方面日军夹击首都南京。

1937年9月下旬的江阴保卫战具体内容我不在这里继续写,应瑞与第一舰队的平海、宁海、逸仙等舰一道在江阴与日本海军航空兵激战,但与她并肩作战的第一第二舰队的姊妹舰几乎全部战沉,她是此战中唯一幸存的中国海军巡洋舰。10月10日,应瑞号接到命令开往南京采石矶拆卸武备,将舰上除防空炮外所有武器拆除上岸交给海军江防军部队。然而当火炮拆卸完毕后,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七架日军舰载机并对应瑞号发起空袭,应瑞号随后被击中搁浅,被迫当做水面固定防空炮台使用,最终,应瑞号于1937年10月23日在安徽采石矶附近江面被日军舰载机再次发现并彻底击沉,共阵亡官兵17人,受伤59人。应瑞号的传奇故事最终于惨烈的江阴海空战中落幕。

(四)戗风而行:珠江口抗登陆作战、虎门海战与广州空袭——肇和的落幕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第三舰队立即启动对中国沿海的封锁和撤侨,将其麾下的两个水雷战队分别派往华北和华南沿海执行封锁。其中,由大熊正吉少将指挥的第五水雷战队派出两个驱逐队,以台湾、澎湖马公等地为基地,负责掩护撤退华南汕头、厦门、福州等地的日侨,同时,还要负责封锁广泛的华南方向中国对外交通,断绝中国获得海外援助的渠道。
所以正当淞沪会战在进行之时,日军在华南沿海的封锁也正在进行中。但由于珠江口外有香港澳门两个由英国和葡萄牙占领的殖民地,日军在这一线作战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引发祸端,且日军此时主力尚在淞沪战场,上海作战的兵力都还捉襟见肘,何谈在华南战场有所作为。故在没有万全之计情况下,日军在珠江口地区暂且不敢轻举妄动,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则要求第五水雷战队紧急进行撤侨同时攻占万山群岛等珠江口外海的岛礁以封锁珠江口航运,航空兵则对广州虎门等地进行空袭骚扰,待兵力充足后再行作战。但由于香港、澳门这样的国际港存在,也因为珠江口本身水域较为宽阔,再加上此时日军兵力不足,所以即便日军占领了外围岛礁,它们也无法拦截所有商船。

而珠江口地区作为此时唯一一个能够接受外国援华物资的国际港口广州的门户,自然是日军封锁和登陆作战的重点。而虎门要塞则是珠江口通向广州的门户,为确保虎门要塞和珠江口地区安全,又鉴于广东海军仅有肇和号巡洋舰和十余艘近海炮舰,无力抵挡敌海军舰队入侵,故虎门要塞守备司令陈策海军中将和广东海防司令部决定珠江口地区防御策略为以航路封锁为主,舰艇巡逻为辅,搭配虎门要塞的岸炮群节节阻敌,最终,海防司令部决定对虎门要塞和珠江口周边做出如下防御部署:

1.航道堵塞和封锁:
(1)珠江三角洲天门(即虎门、模门、蕉门、磨刀门、虎跳门、崖门)和泥湾门、潭洲口各航道,用废舰、废船、石头等加以沉塞以阻滞敌舰进犯
(2)广东海军旧存的各式水雷布于珠江口的虎门、崖门、狮子洋和汕头的马屿口等五处封锁航道以阻滞敌舰进犯

2.海军舰艇部署:
(1)肇和号巡洋舰等5舰守伶仃洋至虎门一带
(2)坚如号炮舰等3舰守潭洲口一带
(3)江大号炮舰等4舰守横门一带
(4)江巩号炮舰等4舰守磨刀门一带
(5)安北号炮舰等1舰守崖门一带
(6)鱼雷快艇4艘驻防横门口一带,伺机出击袭击敌舰。
3.空军航空兵:
(1)广州白云、天河航空基地:广东空军第29中队霍克III型驱逐机9架
(2)南雄、韶关航空基地:不详(并未支持虎门要塞作战)
4.要塞守备和周边兵力:
不详(本人未找到资料,有清楚的读者麻烦在评论区中告诉我我进行修改和增补,谢谢)

1937年7月28日,隶属于第29驱逐队的疾风号、追风号两艘驱逐舰抵达中国海域加入第三舰队第五水雷战队和29驱逐队另两舰朝风号、夕风号会合。
8月8日开始,日军侦察机首次飞抵侦察虎门要塞,遭到守军的防空射击。在此之后,日机又多次临空侦察或轰炸。
31日,日军6架九六式陆上攻击机自台湾起飞无护航远程奔袭空袭广州白云、天河航空基地,空军第29中队(原广东空军第7中队)升空应战,关于此次空战过程,中方战报中记载如下:

“ 1937年8月31日,日木更津航空队(疑为鹿屋航空队,此处可能有误)三菱96陆攻轰炸机6架由台湾起飞,首次轰炸我广州天河、白云机场。时值29中队飞行员黄绍廉、邓从凯、谢全和三人负责战斗值班,他们冒着炸弹,从天河机场强行起飞,赶上了投完弹返航的日机。
黄绍廉从后上方靠近一架九六陆攻对准机体开火射击。由于广东空军在开战前只训练过飞行、地靶和夜航,没有进行过格斗空战和空靶射击,因此居然三位中国空军飞行员首次面对日本飞机时,不知道如何下手,也不懂计算提前量。虽轮番攻击,但是命中甚少。
直到飞过了虎门 ,邓从凯冲到日机水平尾后方,拉平后攻击,才将日机击落,但自己也因为敌护尾机枪的射击中弹受伤,被迫返航。黄绍廉跟上去又用拉平射击法击伤了日编队中左边飞机,该机油箱泄露,拖着白色长带逃走,后在珠江口坠毁。这是广州市上空的第一次空战,敌折损2架宝贵的96陆攻,我方仅2机受伤(事实上,中国军队战报记载有误,据日方战报,折损的两架应为一架击落一架击伤但最后迫降返回,我方两机受伤返航记载无误)迅速修复。 ”

9月1日,一架日机在虎门炮台附近侦察时,遭到高射炮的集火射击,当场被击落坠毁于黄潭,机上二人死亡,中国军队将日机残骸运回莞城,陈列在民众教育馆鼓舞士气。
9月初,日本海军第三舰队一支小规模的分舰队占领伶仃洋南部的大铲岛和珠海三灶岛,并以此作为前进基地试图实施海空封锁。

9月4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在第五水雷战队掩护下攻陷万山群岛。万山群岛基地是我国在南海设立的第一个军事基地,上有海军陆战队一部驻守,并建有兵营、气象站、瞭望塔等重要军事设施,一旦此地为日军所占,再加上已经为日军所占的大铲岛和三灶岛,珠江口外的航路可以被日军基本切断,战略位置重要。3日夜,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一部上岛,中国海军陆战队激战一夜后于早晨向广东海防司令部发去绝命电,此时陈策中将正在打电话催促陆军归还借用的岸防火炮,接到这个消息后,陈策犹如晴天霹雳,立即命令海军陆战队和要塞守备部队加强弹药贮存,舰队巡逻力度加大,日军此时随时可能侵入珠江口对虎门和广州发起登陆作战。
5日,由于缺乏陆上基地的日机只能从遥远的台湾长途奔袭而来导致对珠江口地区的空袭效果不佳。为加强空中力量,第一航空战队的龙骧、凤翔两艘轻型航空母舰于从佐世保启航前往华南沿海加强日军航空力量。
6日,日本海军陆战队经过战斗登陆并占领了汕头市对出海域的东沙群岛,并以此作为入侵华南的前进基地。

此后,因第29驱逐队所属舰艇在大陆沿岸执行的数次撤侨行动相继结束,该驱逐队的作战重心转移到了切断华南海上交通线上。于是日舰多次在珠江口出现,拦截中国商船。陈策中将于9月8日密电余汉谋也提级了该舰队动向:
“敌舰四艘(疾风、追风、朝风、夕风)及被扣小轮今天中午驶进赤湾海面停泊,午后六时,又来敌巡洋舰一艘(夕张),仍泊赤湾海面。”

由于广东海军舰队即中国海军第四舰队的存在以及虎门要塞完备的防御体系,日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部经研判认为,若要攻克广州则必须歼灭广东海军,并从火力相对薄弱的侧翼进攻虎门要塞并占领之,随后才能彻底封锁珠江口。
而南京方面也意识到了珠江口地区作战的严重性,于是立即自杭州等地调拨飞机增援广东。
13日,为履行研判结果,第五水雷战队旗舰夕张和第29驱逐队追风、疾风两艘驱逐舰会合,准备护航和支援甘丸号运输舰及其搭载的海军特别陆战队两个中队向虎门要塞发起进攻。
13日同日,广州天河机场起飞了三架霍克III前往珠江口袭击日舰,当他们到达虎门上空时,各炮台官兵和各舰水兵出来观看,欢呼拍掌。不幸的是,三机飞行员误将肇和、海周二舰当成日舰,随即向下俯冲投弹扫射,舰上人员见状,也以为是日机伪装成中国飞机前来空袭,肇和、海周二舰随即还击。万幸的是双方都未能对对方造成损失,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仅海周号舰艏主炮的一发炮弹落入东莞厚街爆炸,但同样无人员伤亡。
14日,真正的战斗打响了。

1937年9月14日子夜,日军夕张等舰自大铲岛启航向约100公里外的虎门要塞驶来并隐蔽于舢板洲南侧待拂晓时分再度起航突袭沙角炮台,等到拂晓时分,日舰完成准备并向虎门要塞继续前进,而此时肇和号和海周号两舰正好起锚自大虎山出发开始伶仃洋海域的例行巡逻,因为编队司令姜西图不满时常怯敌且其履历有不少污点的肇和号舰长方念祖,姜西图选择的编队旗舰是吨位火力均落后的海周号,故按照惯例,编队由海周号领先,肇和号跟后,从大虎山出发向大角炮台前进,然后左转至沙角炮台,再又左转至威远炮台,最后返回大虎山则为一圈。

然而当天正当两舰开始巡逻没多久,拂晓0556,刚刚在大角炮台左转不久的海周号炮舰的瞭望哨突然发现南方海平面出现舰影并伴随有烟,这说明有敌舰闯入了珠江口,两舰立即升火备战。来者不是他人,正是隐蔽在舢板洲以南的第五水雷战队三舰,这次日军的参战兵力为第五水雷战队旗舰夕张级轻巡洋舰夕张号、隶属于第29驱逐队的神风级驱逐舰追风号、疾风号以及一艘运输船甘丸号搭载两个中队1000余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向虎门要塞杀来,其目标正是虎门要塞的最外围防线——沙角炮台。

海周号炮舰是由陈济棠通过香港购得,原为英国皇家海军于1916年2月5日在贝尔法斯特建造的花型护卫舰第三批次中的一艘,原名钓钟柳号,陈济棠买来时该舰已经拆除了武备并改名为莱拉号并于1920年4月20日作为商船出售,后来广东海军自行安装了一门4.7英寸(120mm)阿姆斯特朗速射炮主炮和一门20mm机关炮作为武装缉私船使用,而该舰排水量更是仅有1600吨,航速仅17节。且事实上,该舰是为了支持被任命为广东省盐务局长的陈济棠胞兄陈维周武装走私而购买的,这样的武装缉私船一共有两艘,均以陈维周名字命名,一艘为海维号,另一艘则为海周号。
如此落后的护卫舰和一艘已经服役24年的老式防护巡洋舰在面对联合舰队火力强悍的轻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定然是毫无胜算,但海周号依旧义无反顾的向前冲去接敌应战。
0559,五舰相继接近至炮战距离,夕张号率先开火,双方激烈的炮战开始。刹那间珠江口水域炮声隆隆,硝烟四起,就这样,抗日战争中唯一一场舰对舰海战就在这般仓促之下打响了。

日舰分工明确,第29驱逐队疾风、追风两舰攻击靠前的海周号,而五水战旗舰夕张号则集中火力攻击肇和号。一旦中国海军舰队被击溃,三舰将掩护海军特别陆战队登陆并攻击虎门要塞。
训练有素的日军水兵炮术水平精湛,仅仅开战不过数分钟,海周号就被接连击中三炮,一炮命中机舱,一炮命中后舱以致舵链被炸断,最后一炮打中驾驶室,海周舰上伤亡惨重,操纵主炮的十多名水兵非死即伤,驾驶台官兵也几乎全部牺牲,军舰失去控制,海周号航向变成对准日军舰队直冲而去(不过虎门要塞和肇和舰上人人都以为是海周号勇敢地向日军冲去)三艘日舰不得不分散躲避,编队被海周号意外冲散。
正在虎门要塞内安的陈策中将命令距离舢板洲最近的虎门沙角灯台岛炮台立即开炮支援肇和、海周二舰。但由于灯台岛炮台射角受限,且日舰凭借射程优势,避免靠近炮台,故沙角炮台暂时只能发炮射击前出攻击海周舰的两艘驱逐舰,但没有任何命中。
在海周号重创的同时,肇和舰长方念祖下令横过船身以舷侧对敌,发挥最大火力齐射还击日军,在第三轮射击中,一发炮弹命中10公里外的夕张号弯曲的烟囱,但炮弹过穿,并未能引起爆炸,不过在日军战史中却查不到命中记录,也没有在炮战中出现人员伤亡的情况,最多的描述是有炮弹碎片击中过夕张号的烟囱,估计是一发近失弹所致。

与此同时,性能明显更优的“夕张”号主炮连连命中“肇和”,致“肇和”号机舱被击穿进水,死伤惨重。由于“肇和”炮塔后面是敞开的,“夕张”舰长广濑南部称:“……用望远镜看到,‘肇和’每中一弹,甲板上的水兵就要倒下一片”。
当海周舰因舵机失灵冲向日军舰队一段距离后,海周号舰长陈天得又恢复了对军舰的控制,同时预备炮手赶到主炮位,发现炮火本身并未严重损毁,还能够继续发射。但因铁锚被炸断脱落入水,且舰体情况已然不佳,海周号随即被迫搁浅在沙角炮台附近的浅滩上。
海战持续约30分钟后,中方两舰均已重创,失去作战能力,而日军却几乎毫发未损。方念祖只得指挥肇和号一边以尾炮回击,一边往珠江上游退却。此时的肇和号舰体因进水已经出现侧倾。但夕张号的炮弹依然持续袭来并不断命中肇和号。肇和号的穹甲设计虽然能够提升舰体内部防御,但一旦进水过多将会导致舰体沉没速度更快,为保全肇和号,方念祖最终指挥肇和号在珠江口东岸浅滩搁浅。
海战基本尘埃落定了,中方两舰重创搁浅,日方几乎无损,日军舰队继续高速向珠江口内追去试图击沉正在后撤的肇和号,这时,一直隐藏在日军舰队后方的运输舰甘丸号开始出现在战场上。准备放出搭载的海军特别陆战队队员在珠江口登陆,从陆上攻击虎门要塞。

虎门要塞的要塞炮是清末购置的克虏伯150mm火炮,发射方式仍然采用的是过时的火药包,尽管陈济棠曾举办过一次国防公债以更新虎门要塞的火药包,但到抗战铜壳炮弹早已普及时仍然显得太过落后,因此射程仅仅12000米。在此前的海战中,也正因为此,沙角炮台的要塞炮虽然积极支援前方的肇和、海周二舰,但始终打不着或是打不准,没有任何命中记录。
了解这一点的日军当然不会抵近去撞炮口,且由于大口径的火炮应当布置于靠后的威远炮台,所以甘丸号在距离沙角炮台15000米处从容地下锚并立即吊放了小艇,海军特别陆战队员集结在甲板上准备换乘登陆,然而此时,沙角炮台上却炮声大作,一颗150mm炮弹正中甘丸号舰首,接着又一发炮弹命中甘丸号中舱,正在甲板上等待换乘的海军特别陆战队员死伤惨重。情况紧急,甘丸号舰长被迫下令砍断锚链向南撤离。
这是因为虎门要塞的要塞炮在战前就对岸炮进行了改动,在陈策请来的火炮专家指导下,经过减轻炮弹弹头装药量、倾斜炮座以改善火炮仰角等改造后,要塞炮的射程提高到了15000米。而炮台面对的是已经下锚停泊的甘丸号,要塞炮自然就比较容易地命中了这样一个固定目标。

随后,陈策又命令驻防横门口一带的4艘广东海军新式鱼雷艇出击。这4艘鱼雷艇中各有2艘引进自英国和意大利,拥有40/41节的高速。而此时夕张正开始以炮火压制炮台,于是追风、疾风二舰立即以中小口径火炮阻击鱼雷艇。四艘鱼雷艇不顾干扰,利用高速躲过了120毫米与76毫米炮的拦截,进入自己的射程。但由于广东海军的鱼雷艇仍采用无发射管的抛掷发射法发射鱼雷,所以在远距离上命中率比较低。于是不出意外,四艘鱼雷艇发射的鱼雷无一命中。而四艘鱼雷艇也被迫高速撤离战场。
夕张号在躲过鱼雷威胁后,继续炮火压制虎门要塞并与之展开远距离对射。但夕张号上没有携带水上飞机用于校准弹着点。且夕张号是在颠簸的水面上进行远距离射击,精准度相当低。而炮台的守军同样无法在如此远的距离上,确保命中高速移动的夕张号巡洋舰。于是双方炮声接连不断,在珠江口水域掀起一个接一个的水柱,却没有任何的命中,于是双方的激烈炮战变成了雷声大雨点小的虚张声势。

接着,3架广东空军第29中队的霍克III驱逐机自广州天河机场起飞,每机挂载一枚227kg航弹向日军舰队杀来。三机一共发动了4次俯冲,其中一枚227公斤炸弹在命中夕张号的左舷外侧并爆炸,炸伤了舰上的5名水兵,但对夕张号舰体没有造成影响。
至此,虎门海战又匆匆落下帷幕,日军舰队见虎门要塞抵抗激烈,继续深入恐难占到便宜,于是相继撤出珠江口水域。民国海军利用炮台、舰队和航空兵的陆海空立体防御在兵器代差极大的情况下击退日军,艰难地为自己取得了一场对日本海军的胜利。尽管代价高昂,却也已经是超常发挥了。此后,第五水雷战队虽仍在珠江口巡弋并封锁珠江口航道,但不敢再冒险深入靠近虎门要塞半步。

海战结束后,趁着涨潮,虎门要塞出动舰只将受创两舰拖回,海周舰被拖至威远炮台修理。肇和舰则返回黄埔的珠江江面停泊修理。而设置在黄埔的军委会行营认为肇和舰寄泊在黄埔吸引日军空袭,影响行营的安全,下令肇和号立即开回虎门,但方念祖对此命令置之不理。行营遂以他临阵退缩为由将其逮捕。1937年11月15日,方念祖因临阵脱逃而被枪决。
1937年9月下旬,增援华南的日第一航空战队轻型航空母舰龙骧、凤翔二舰抵达珠江口外海并增强了拥有79架飞机的第一联合航空队,发动了对广东的大举空袭,其主要目的正是打击驻防广东的海空军。炮舰海虎、海强、江大、坚如、舞风、运输舰福游先后被击沉。肇和号中弹数发彻底损毁。广东海军主要水面舰艇基本全部损失,仅执信、仲元等浅水炮舰退入珠江上游的西江水域,从此失去珠江口控制权。

而海周舰的命运同样悲惨,因在海战中已经重创残破不堪,海周舰在威远炮台简单修理后,由海虎舰拖去新洲尾处理。舰首主炮移交虎门要塞,以加强要塞火力。上级指定黄昌带水兵数名守卫破舰。但日军以为海周舰有颇高的战斗力而常派飞机前来空袭。海周号上没有防空炮,一旦遭遇空袭,黄昌只得带领那几个只携有步枪的水兵离舰上岸到新洲尾避难。到最后一次空袭时,海周号又被日机航弹命中,舱底大量进水。本可以塞死抢救,但为免居民再受空袭。又由于该舰已经解除武装,残破不堪,上级同意其就地沉没,只要求沉得正,将来易于打捞。
就这样,肇和号于1937年9月21日被龙骧、凤翔两艘轻型航空母舰空袭击沉对于虎门要塞附近,海周号于1937年9月30日在新洲尾被日机击毁后自沉。


此后,虎门要塞连续8次面对日海军进攻均屹立不倒,日军不得不改为自大亚湾登陆从陆上迂回围攻偶。1938年10月23日虎门要塞从陆上被攻破,29日广州沦陷。广东海军的抗战故事就此终结。
(五)微澜之间:肇和级巡洋舰的落幕
肇和级是大清帝国的最后一级巡洋舰,也同样是在抗日战争中最后损失的一级巡洋舰,两舰自1913年开始服役,至1937年双双战沉,在这24年中,两姐妹聚少离多,炮火相向,但最终都为中国的抗战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她们是不幸的,在抗战之初就被日军的飞机击沉,但同时,她们也是幸运的,因为她们最终摒弃前嫌,一同为了中国海军,为了中国抗战而并肩携手,最终战沉在抗日的第一线。虽然肇和级巡洋舰已经战沉了85年,但在2022年的今天,我们依旧铭记着她们为抗战的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她们也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垂不朽。
全文完
2022年11月22日19:41于重庆巴蜀中学
ps:公众号“燃烧的岛群”中相同投稿也是我自己进行的投稿,并无任何侵权或抄袭问题,请勿随意举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