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多林(Anton Dolin)

1904年7月27日出生于英国西薩塞克斯郡斯林弗尔德市(Slinfold,West Sussex)(原名为希里•弗朗西斯•帕特里克•切彭达尔•希利 - 凯(Sydney Francis Patrick Chippendall Healey-Kay)英国著名的芭蕾舞蹈家、编导和老师。他的父亲乔治•亨利(George Henry)是英国人(他在汉普郡业余打板球),他的母亲海伦•莫德(希利)(Helen Maude (Healey))是爱尔兰人(1960年去世),多林是他们三个儿子中的一个,他的母亲对他的一生影响较大并一直深爱着他。小时候,她母亲带他在伦敦大剧场看到塞菲拉玛•阿萨塔菲埃娃(Serafima Astafieva)的演出,给他留下如此强烈的印象。当他十几岁时,他的父母从斯林弗尔德市搬到布赖顿市(Brighton)。正是在这个时候,他打定主意要成为一名舞蹈男孩。虽然他的父母试图劝阻他跳舞,但他们还是把他送到米斯•克莱尔•詹姆斯舞蹈学校(Miss Claire James' Academy of Dancing)学习,后来每个星期从布莱顿市到到伦敦随米塞斯•格蕾斯(Misses Grace) 和莉莉•科内(Lily Cone)训练。
稍后,在布赖顿竞技场剧院(Brighton Hippodrome Theatre)跳儿童舞蹈,他给剧院的经理留下了深刻印象,建议他的父母送他到伦敦找最专业的老师去进行学习舞蹈。在大都市多林随意大利人孔蒂(Conti)学习,并在同时,他参加了皮特曼学校(Pitman School)讲授的速记法和法语。 1917年,参加塞菲拉玛•阿萨塔菲埃娃公主斯温伯恩芭蕾舞团(Princess Seraphina Astafieva's Swinburne Ballet)的演出后一个月,从此他决定,她应该是他的老师,他的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历程。13岁的小男孩,使他成为塞菲拉玛•阿萨塔菲埃娃(她以前是帝国学校(Imperial School)的学生和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Diaghilev's Ballets Russes)的首席女舞者)工作室的学生,坚持跟这位俄国芭蕾老师学习了四年,随后,阿萨塔菲埃娃在伦敦开办了唯一一所俄罗斯芭蕾学校,在这里,谢尔盖•佳吉列夫(Sergei Diaghilev)参观了学校,来找年轻的舞者在芭蕾舞剧《睡美人》出演儿童角色,他是第一次看到由谢尔盖•佳吉列夫。1921年,多林有幸被选中,参加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作为儿童演员出演了《沉睡的公主》(The Sleeping Princess),后来又回学校完成最后二年的课程学习。
1923年8月26日,阿萨塔菲埃娃以英俄罗斯芭蕾舞团名义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演出,以她的学生为主要舞者,多林从而开始了他的芭蕾事业。要知道,当时俄罗斯艺术家在西方是最流行的,他决定出现在剧场节目单中用一个新的名字,这一次首演,帕特里克•希利-凯决定选择一个俄国名字(在当时,俄罗斯不同意让自己的舞者移居到西方,所以佳吉列夫被迫聘请来自许多国家的的舞者,并给他们起个俄罗斯的名字来冒充,因为他认为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商机)他发现契诃夫(Chekhov)名为“安东”,后来谢尔盖•佳吉列夫建议改为帕特里凯夫(Patrikéeff),许多年后大家都称他为帕泰(Patte),但难以选择一个容易发音的姓氏,直到学校有人建议他取“多林”。 因此第一次出现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在上演的节目广告宣传单中改为“安东•多林”,在他自已创作的作品《太阳赞美诗》(Hymn to the Sun)和《俄罗斯舞蹈》(Danse russe)中表演了2个独舞。阿萨塔菲埃娃感觉她的学生现在可以加入佳吉列夫的俄罗斯芭蕾舞团,1923年11月,他加入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当时在蒙特卡洛跳舞,后随布罗尼斯拉娃•尼金斯卡(Bronislava Nijinska)进行了2个月的强化训练,然后,随恩里科•切凯蒂(Enrico Cechetti)学习。
1924年1月1日,他首次在古典芭蕾《达夫尼与克罗埃》(Daphnis and Chloe)中饰演达佛涅斯一角。1924年6月,在巴黎由让•科克托(Jean Cocteau)编剧,尼金斯卡编导的《蓝色火车》(Train Bleu)中饰演两个仆人之一漂亮的小伙子(Beau Gosse)。同年,他晋升为独舞。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多林迅速发展成为佳吉列夫芭蕾舞团中一名著名的艺术家,但在1925年演出季结束后,他与掌门人佳吉列夫发生争吵,由于谢尔盖•里法尔(Serge Lifar)在芭蕾舞团,两个舞者之间出现了竞争,无论是从艺术观点,还是对佳吉列夫的吸引力,因为已经形成的紧张气氛,不可能存在一个和平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所以,导致首屈一指的舞者多林离开了俄罗斯芭蕾舞团。多林成为佳吉列夫众多的同性恋伴侣之一(在瓦斯拉夫•尼金斯基(Vaslav Nijinsky)和莱奥尼德•马辛(Leonide Massine)之后,谢尔盖•里法尔之前),在与谢尔盖•里法尔和佳吉列夫的秘书兼编剧鲍里斯•科奇诺(Boris Kochno)争宠。科奇诺接受佳吉列夫的移情别恋。在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佳吉列夫与许多男明星的同性恋情是公开的秘密,多林和里法尔之间的争宠一直持续到1927年。
1925-1928年,多林创作了音乐剧和讽刺时事滑稽剧,与尼内特•德•瓦卢娃(Ninette de Valois)和维娜•尼梅希诺娃(Vera Nemchinova)在欧洲大陆一起巡演。
1927-1928年,他与维娜•尼梅希诺娃经营着自己的尼梅希诺娃-多林芭蕾舞团(Nemchinova-Dolin Ballet),编排的芭蕾舞剧有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作曲的《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和弗雷德里克•肖邦(Frederic Chopin)作曲的《“革命”练习曲》(Revolutionary’ Étude)同名芭蕾舞剧,而且也出现在伦敦西区剧演出轻歌舞剧。1927年年底,多林返回到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他与塔玛娜•卡尔萨文娜(Tamara Karsavina)演出了《彼得鲁什卡》(Petrouchka,1928年),与奥尔加•斯佩茜夫特塞娃(Olga Spessivtseva)演出了《天鹅湖》(Swan Lake)和乔治•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编导的《浪子回头》(Prodigal Son,1929年),他在俄罗斯芭蕾舞团一直维持到1929年8月佳吉列夫去世。
他为多个芭蕾舞团的建立起到了积极作用,1930年,多林帮助建立了卡马戈协会(Camargo Society),成为协会创始成员和舞者,这个英国的组织试图在英国重振芭蕾。一直到1934年。多林被认为是他那个时代最优秀的合作舞伴之一。他始终在多部古典芭蕾舞剧中出演主角,最为著名的作品有尼内特•德瓦卢娃编导《约伯》(Job)中的撒旦(1931年)和米歇尔•福金(Michel Fokine)的《蓝胡子》(Bluebeard,1941年)中的同名角色(这部作是福金最初在1934年为维克-威尔斯芭蕾舞团(Vic-Wells Ballet))。1933年,他还在巴兹尔俄罗斯芭蕾舞团(Basil's Ballets Russes)跳舞,他的作品极大地影响了英国芭蕾的发展。
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维克-威尔斯芭蕾舞团(后来被称为萨德勒之泉芭蕾舞团(Sadler's Wells Ballet),即现在的英国皇家芭蕾舞团(The Royal Ballet))的首席客座舞者(1931-1935年),主演了该芭蕾舞团首部作品中的角色,同时在哪里他与艾丽茜娅•玛尔科娃(Alicia Markova)这位最终被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舞蹈家成为一对最佳舞伴,1935-1938年,与玛尔科娃创办一个自已的芭蕾舞团,玛尔科娃-多林芭蕾舞团,担任艺术总监兼首席男舞者。1938年,离开了玛尔科娃-多林芭蕾舞团,加入了马辛新的俄罗斯芭蕾舞团,开始在世界各地巡演。
1945-1949年又成立了另一个芭蕾舞团——玛尔科娃-多林芭蕾舞团(Markova - Dolin Ballets),成为艺术总监兼首席男舞者,芭蕾舞团在英国进行广泛的巡回演出一直到1938年。1939年,他在澳大利亚与原俄罗斯芭蕾舞团跳舞。1940年,纽约市成立芭蕾舞团(现在的美国芭蕾舞剧院(American Ballet Theatre)),他在芭蕾舞团饰演主角,成为自1940年成立以来的领军人物,直到1946年,成为一名舞蹈家和编导。特别指出是1941年2月16日他重新复排了朱尔斯•佩罗(Jules Perrot)1845年7月12日为浪漫主义芭蕾四大女明星——玛丽•塔莉奥妮(Marie Taglioni)、卡洛塔•格丽西(Carlotta Grisi)、露西尔•格兰(Lucile Grahn)和芳妮•切里托(Fanny Cerito)创作的’《四人舞》(Pas de Quatre),由切萨雷•普尼(Cesare Pugni)作曲,莱顿•卢卡斯(Leighton Lucas)改编并配器。作品由娜娜•戈尔纳(Nana Gollner),艾丽西娅•阿朗索(Alicia Alonso),尼娜•斯特罗加诺娃(Nina Stroganova),凯瑟琳•塞加娃(Katherine Sergava)出演,这是一部传记体无情节的女子四人舞,表现了四大芭蕾舞女明星,彼此竞技争辉的历史场面,这部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后在世界各地上演,成为许多著名芭蕾舞团的保留节目。多林是古典芭蕾的一名忠实卫士,虽然他的作品不多,但他对英国芭蕾学派的创立与发展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编导,多林为现代观众复排了十九世纪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Swan Lake),《睡美人》中单独上演的最后一幕“奥罗拉公主”(1941)和《仙女们》(Les Sylphides)。他原创的芭蕾舞作品包括:《波莱罗》(Bolero,1932年,由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作曲),《五人舞》(Quintet,1940年,由雷蒙德•斯科特(Raymond Scott)作曲),《浪漫时代》(Romantic Age,1942年,由文森佐•贝利尼(Vincenzo Bellini)作曲,安塔尔•多拉蒂(Antal Dorati)改编),《随想曲》(Capriccioso,1940年,由多梅尼•科奇马罗萨(Domenico Cimarosa)作曲,吉安•弗朗切斯科•马利皮耶罗(Gian FranceSco Malipiero )和维托里奥•蒂耶蒂(Vittorio Rieti)配器,根据1928年创作的《意大利组曲》(Italian Suite),由多梅尼•科奇马罗萨作曲而改编的新版本));《四变奏》(Variations for Four,1957年,由玛格丽特•基奥(Marguerite Keogh)作曲,理查德•萨维奇( Richard Savage)配器),是多林刻意为表现当代男演员各种不同的风姿而创作的一部作品,深受所有男性格舞者欢迎的作品,由约翰•克里扎(John Kriza),埃里克•布鲁恩(Erik Bruhn),斯科特•道格拉斯(Scott Douglas),罗伊斯•费尔南德斯(Royes Fernandez)出演。
1944-1945年,他精心编导了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首部作品——芭蕾情景讽刺时事滑稽剧《七个活泼的艺术家》(Seven Lively Arts,1944)在纽约上演。1945年10月改革了玛尔科娃-多林芭蕾舞团(1945-1948年)致力于古典芭蕾,在美国的第一个演出季,他就预订了60场的演出,玛尔科娃和多林对芭蕾舞团的舞者将进行选择和训练,11月份开始在美国各大城市进行巡回演出。之后他在原俄罗斯芭蕾舞团、萨德勒之泉芭蕾舞团、蒙地卡罗俄罗斯芭蕾舞团(Ballet Russe de Monte Carlo)做客席艺术家。
1949年,他与玛尔科娃成立了另外一家芭蕾舞团, 到1950年11月,成为节日芭蕾舞团(Festival Ballet,后又成为伦敦节日芭蕾舞团(London Festival Ballet),现在的英国家芭蕾舞团(English National Ballet)),战后为繁荣芭蕾舞曾作出一些列非常受欢迎的演出形式。随着芭蕾舞团的发展,他但任首席舞者和艺术总监(1950-1961年)并创作了芭蕾舞剧成为保留剧目,包括19世纪的经典剧目,并补充许多现代作品,有助于与英国皇家芭蕾舞团(Royal Ballet)竞争。无论在国内外,许多优秀的舞者在多林的指导下并成功地上演了结合普及并有创意的节目,多林的名字吸引了世界一流的舞蹈家来芭蕾舞团担任客席,并有本土的明星,其中包括有才气的约翰•吉尔平(John Gilpin),此后成为多林的终身朋友。他还组织芭蕾舞团的明星们在英国各地进行巡回演出,其中他创作了大量芭蕾作品在全国到处演出,从而受到广泛的欢迎。1970年后主要从事教学工作,曾任教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通过无线电在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广播。同时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和芭蕾大师并在世界各地的芭蕾舞团任客座编导,如:罗马歌剧院芭蕾舞团(Rome Opera Balle)的艺术总监和编导工作(1961-1964年);加拿大大芭蕾舞团(Les Grands Ballets Canadiens)的艺术指导,赢得世界广泛的好评,是20世纪英国最好的男舞者,他起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并振兴了英国芭蕾的景象。虽然他的批评者抱怨说他的技术技巧的效果过于浮夸,太多的沉浸于商业剧院。他在几部戏剧和电影饰演的角色,包括:赫伯特•罗斯(Herbert Ross)1980年的电影《尼金斯基》(Nijinsky)中的切凯蒂。
多林还写了几本书,包括:《娱乐性插舞》(Divertissement,1931年);《圆梦芭蕾》(Ballet Go Round,1938年);《双人舞,舞伴合作的艺术》(Pas de Deux, the Art of Partnering,1950年);《艾丽茜娅•玛尔科娃:她的生活和艺术》(Alicia Markova: Her Life and Art,1953年),《自传》(Autobiography,1960年),《沉睡的芭蕾舞女首席:奥尔加•斯佩茜夫特塞娃的故事》(The Sleeping Ballerina: The Story of Olga Spessivtzeva,1966年) 。
他是一个真正的明星,与独特的个性相称,而且他在古典芭蕾的范围之外是大家熟知。在随后的生命中,他的慷慨和仁慈赢得了新一代舞者的厚爱,1981年,他被封为爵士。1983年11月25日突然在巴黎与世长辞——仅仅3个月后,约翰•吉尔平也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