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胡言乱语1

2023-07-13 10:06 作者:Joe111111  | 我要投稿

浅谈“女性主义”

 

先叠甲: 我非常认可该主义的历史功绩,女性在权力支配和权利受保护方面均从弱势的地位逐渐改善。本想法只对当下该主义的大众话语进行评价。未系统学习社会学、文学批评等领域,仅为个人想法。如果以此文对我进行精神分析、身份分析和心理分析等等,那必然失败,因为本文仅能反映本人此时一部分的想法的切片。

 

性别作为社会属性之一,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察。一方面是文化方面,即与该社会属性相关联的固有观念与价值判断。另一方面在于权力方面,指拥有该属性的群体与个人在社会中的权力大小。这两方面是相互影响的,尤其是权力中的“话语权”(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说),可以为各种社会属性赋予价值判断,以此对其他社会权力进行分配。

 

所谓“女性主义”,如果指的是性别平等的话,那其实是一个迟早淘汰的词(并不是指达到平权后淘汰,原因见后文),因为任何平权思想若按一种性别命名,那么只会使其内容遭到扭曲。比如“男性凝视”的概念,明明指的是父权社会(这个词也怪的很,看到后面就知道了)下对两性的规约,凝视主体可以是两性中的任意一方,却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历史上可能有其合理性,但现在已因为望文生义,退化到了男性盯着女性看,照这种理解,那我天天还遭到“女性凝视”呢。(不是说盯着看不存在,只是和该术语所指的意思相去甚远,因为男性盯女性看本身反映的是一个权力体系才构成凝视,而这种权力体系在当下大多场合并不存在,单纯看并不包含任何凝视的概念,只要忽略就行,当然被观看的对象自己可能依然感受到了某种规约,只是这种规约和凝视有差距,因为该规约不需要性别赋予权力的支持,尽管和性别有关)而且所谓”凝视”的概念,通过使用隐喻,实际上是一种被再建构的概念。与其用这种很“时髦”的词彰显“advanced feminism”(借用某课文的词,该文实际上限于年代问题,对性别的看法还停留在单边叙事上),不如直接使用社会属性对人的规约、束缚。

 

现在所说的许多性别不平等,实际上仅仅在强调某一性别的弱势(男性女性互相抱怨),同时甚至鼓吹自身性别拥有的“优良品质”,以证明自身拥有权力的合理性。性别之间有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本身是否一定自然导致价值评判的偏向呢?(此处指的是具体方面)恐怕难以确定,毕竟人类社会目前也无法模拟。然而,所谓“优良”与否,本身就是在性别权力话语下建构的价值判断,判断的对象是附着在社会属性上的固有观念,背后则是对该权力的争夺。

 

插些题外话。为什么要强调自身的弱势地位呢?因为弱势意味着权力声张的合理性,而同时,这种群体的弱势,对于个人来说,是疏远的,非完全代表的(群体中的个人可以只有部分甚至完全不具有该群体所代表的弱势),但却可以通过群体的弱势要求个人(或代表个人)的权力。

 

要想达到性别平权,从社会属性的角度看,则只有以下两种途径: 一是对于价值判断(对象是社会属性附着的固有观念)的权力进行制衡,不偏向任一性别;二是消除固有观念本身,使得性别仅具有物理层面与认知层面的区别,实际上是消除了社会属性本身。

 

先从后者说起。消除社会属性本身,也就消除了与此相连的社会规约,消除了对人自由发展的束缚。没错,读到这里就明白了,这正是共产主义的理想情况的一个具体表现。(什么高中、大学政治讲一堆有的没的废话,不如讲点和当下个人密切相关的东西,比如讲讲性别,那肯定很多人愿意听……)然而,既然讲到了共产主义,那很明显,离实现还早得很,基本上不现实,所以现在基本上都是试图通过第一种途径达到平权。

 

然而,这第一种途径真的能够达到平权吗?看上去所谓权力制衡很美好,好像只要达到所谓动态平衡就行(这种废话都是照搬别的学科,然而毫无意义,更别提你这平衡是稳定平衡还是非稳定平衡?)。但是,人类社会并没有任何“动态平衡”成功的案例,大多时候,仍处在双方博弈的阶段,各有占上风的时候。我也不继续讨论这个问题了,毕竟很难有确切答案,但是我觉得这并不是要否定平权,而是说既然平权难以短时间达到,两方将长期处于对权力的争夺时期,且需要为此做好准备。

 

所谓“父权社会”的奇怪之处就在此。不是说否认历史上男性在该话语体系中具有强势地位、更多的权力,而是说这个概念解构的并不彻底。因为权力的偏向不可避免,平权社会只有在共产主义阶段才能真正实现,在此之前,社会只会是“父权社会”和“母权社会”。然而,通过完全污名化“父权社会”(因为这个“父权社会”根本不是一个东西,某些女权主义者仅仅用其代指过去的社会形式,但是根本不提其长期延续性),有时甚至鼓吹“母权社会”(母权社会实际上和父权社会并不会有多少区别,只不过是话语权掌控在女性手中而已,到时候就有什么男权主义了),把背后的实质--社会属性对人的规约--给完全(有时是故意)忽略了。

 

女性主义的几个层次如下(每个层次有其历史因素,排序并不是说它是高级与否,而是对于概念理解的深入程度,以及与2023年发展趋势是否相合)

1. 只强调女性自身所处弱势,并认为男性应为此负责,以此要求更多权利与权力(这仍然是需要的,因为在很多领域,歧视和不平等仍然严重,我只是想说要避免浑水摸鱼,比如新闻界(自媒体界)这种女性主导的领域)

2. 强调女性的特殊性,以此建立女性话语和女性优势,实际上也是对话语权力的争夺(不是说不好,只是指出实质而已)

3. 意识到性别平等对于两性均有极大价值,体现男性在性别不平等社会中受到的伤害(但是还是没跳出性别的领域,作为社会属性之一,仅仅由于基数大、不可回避,就成为讨论最多的属性,其重要性被严重夸大了)

4. 看到所谓女性主义实际上只是社会规约这一更广泛概念的一个分支,达到平权是最终目标,但很难短时间实现

5. 完全解构女性主义,意识到实际上为两性间关于权力的博弈(这里还是把性别理想化了,单一社会属性根本没法维系一个群体,群体内的个体差异可能极为悬殊)

 

所以,读到这里就知道为什么“女性主义”这个术语迟早会过时: 不是指其内容,而是这种命名方式是历史的产物。我也不多说什么了。只想说,正因为对于权力的争夺才是今后长期的状态,因而将女性主义神圣化,或者什么“高级的”女性主义(我是不明白为什么有“先进”的女性主义观念会让人感到刺痛),将其变为一种政治正确,往好的想,没有必要,往不好的方向想,这又被一些人利用成为争夺权力的手段,然而一部分自以为“觉醒”的男性,还傻傻的往人家圈子里跳,听信这一套被建构的话语……

 

竟然写了2500+字……荒废我一个多小时时间……感觉都可以水论文了……

胡言乱语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