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允许被轻视的LncRNA

2023-07-17 00:10 作者:Huiting6  | 我要投稿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顾名思义,即细胞内产生的不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的较长的RNA片段,其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nucleotide, nt)。正因此,LncRNA在科学界曾一度被称为“暗物质”、基因组转录的“噪音”。但就是这惨遭众多学者嫌弃的“无用产物”,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吸引越来越多研究者参与其中,期望有一天能将其神秘的面纱揭开。

所谓的表观遗传,即基因组的序列不改变,而通过基因表达过程的调控,使遗传性状发生改变,如DNA甲基化、染色体构象改变和非编码RNA作用等,LncRNA作为非编码RNA的重要一员,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基因表达的全过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LncRNA的身影。人类基因表达的过程,我们都非常清楚,总的来说,包括DNA转录为RNA、RNA翻译为蛋白质这两个过程。早至基因,LncRNA就可以通过抑制RNA聚合酶Ⅱ、介导组蛋白修饰以及染色体构象改变等,影响DNA的转录过程;而在DNA转录形成mRNA后,其又可以与部分mRNA互补结合,干扰其剪切等过程,进而使mRNA的剪切产物多样化、翻译出多样化的蛋白质产物;即使蛋白质已经表达完成后,LncRNA仍可以通过与蛋白质结合来调节其活性、细胞内定位等;除此之外,LncRNA还可以作为其他小分子RNA(如miRNA等)的前体物质的原料,在形成这些小分子RNA后,间接调控蛋白质的表达。

       最终,使机体在同样的DNA序列条件下,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蛋白质,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性状,而这似乎也使人类对于遗传学的研究迈入了一个新的难解的“深渊”,大概这也是就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几乎不可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即使是同卵双胞胎,由于后天生活环境的差异,在性格、体质等方面也会有或大或小的差异。

     从另一个方向思考,既然LncRNA的表达不受DNA原有序列的影响,那他必定主要是由DNA所处的细胞环境所决定的,例如细胞质中蛋白质、离子等物质浓度、种类的不同以及病原体等外侵物质的干扰等等。而这或许也是后天的不同条件会使个体的遗传特性发生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的饮食习惯、运动量、日照时间和感染等等,都可能会对LncRNA的表达、蛋白质的功能产生影响,从而使机体呈现出各种各样千变万化的不同性状,且由于这些性状的改变与DNA序列是无关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他们都是非遗传性的。这样看来,“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在分子机制上也是有一点道理的呢。

       其实,我一直都比较相信一句话——“存在即合理”,经过几十亿年的进化过程,在一个一个不断的巧合中,适者生存,最优解得以保留,才造就了现在的地球生态,人类在自然界面前,仍旧是如此渺小,唯有始终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不断向大自然学习、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文明方可发展进步、持续前行。

       庄子曾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我们万不可怀有一颗傲慢之心,有时候恰恰是我们认为毫无用处的东西,会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意想不到的用处。谁能想到曾经光亮微弱到需要用煤油灯才能看清的电灯,如今已经可以让世界不再有黑夜了呢;谁又能想到,曾比小男孩划船都慢的汽艇,现在已经可以载着几十吨的货物在海上飞驰了呢。正如LncRNA,曾经被嘲为基因转录的“噪音”,但随着他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显现出来,我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似乎他对人体的作用也是那么的不容忽视。而这也更显人体设计的巧妙,似乎任何资源都是不允许被无故浪费的,一切物质在人体内都可以是有用的。


不允许被轻视的LncRNA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