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
这诗读起来非常带劲儿,很喜欢!
但之前也没啥额外的想法,昨天想到的一种思路~
其他的鉴赏自己搜……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创作背景,百科
我主要的意思就是孔子提到的“三季人”!
前不见……我们看不见过去过去(事件、人之前的发展状态)
后不见……我们也很难预测未来(事件、人未来的变化)
我们就像活在当下的“三季人”!
用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去收集、判断当前层面的一切。
念天地……这里面提到了个“天地”…
“天”往往代表事物的发展能力、规则,代表未来。
“地”代表物质基础(过去的未来),代表现在。
作者本身也是在天地之中的一个人!
后面的“独”……
这时候可以拓展出几个层次的思路。
可以是说武后,可以说那个大将,可以说自己、也可以说其他人(比如同朝为官不帮自己的人)……
也就是类似,
别人很傻,但我也无能为力,我又能多聪明几分?
我再努力也不过是天地之间的“三季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