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干货 | 关于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你了解多少?

2023-07-11 17:04 作者:科学指南针  | 我要投稿

传统的动物实验方法常常需要在多个时间点宰杀实验动物以获得数据。相比之下,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具有直接观测、可同时观测多个实验动物、对同一个研究个体可进行长时间反复跟踪成像又无需处死动物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有关活体成像技术知识。



什么是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

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是指应用影像学方法,对活体状态下的生物过程进行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其基本原理是光可以穿透实验动物的组织并且可由仪器量化检测到光强度,同时反映出细胞的数量。常用于皮下移植瘤、原位移植瘤和尾静脉注射转移瘤等模型中。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主要分为可见光成像(optical)、核素成像(PET/SPECT),核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超声成像(Ultrasound)五大类,下表为这几种技术的差异汇总。

表1常见的几种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优缺点

体内可见光成像主要包括生物发光与荧光两种技术。前者是用荧光素酶基因标记DNA,利用其产生的蛋白酶与相应的底物荧光素(luciferin)发生生化反应,产生生物体内的光信号。后者则采用GFP、RFP等荧光报告基因和FITC、Cy5、Cy7等荧光素及量子点(quantumdot,QD)进行标记,通过激发光和发射光获取成像。

表2生物发光与荧光成像优缺点


生物发光成像实验

实验步骤:

1.用荧光素酶基因标记肿瘤细胞等。

2.筛选阳性克隆、绘制标记物的发光梯度曲线等。

3.选择转染率相对高且稳定的一批细胞进行体内实验。

4.麻醉实验动物。

5.注射底物荧光素。最佳的检测时间是在注射后10到15分钟之间。(对于不同的动物模型,发光动力学过程并不完全一致,最好先进行预实验确定何时发光信号最强)

6.成像。


结果呈现:

1.皮下移植瘤模型:

2.原位移植瘤模型:

3.尾静脉注射移植瘤模型:


荧光成像实验

实验步骤:

1.用荧光报告基团(GFP、RFP、Cy5、Cy7等)进行标记(注射入小鼠体内)。

2.小鼠经过麻醉后放入成像暗箱平台,照明灯拍摄第一次背景。

3.照明灯自动关闭,动物成像。

常用荧光染料:DIR、DID、CY5、CY5.5


结果呈现:

脾脏包膜肝转移模型:

以上就是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有关知识。

本文来源于凯基生物,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文章只为学术新闻信息的传播,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干货 | 关于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你了解多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