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12AU7电子管丨TA10下“古董or复刻”的胆味对决
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文中言论不代表乙迷观点。
作者:tacevoli(大家坛)
廉价的古董管:
关于12AU7,其实刚开始都在瞎玩复刻管,包括俄罗斯大盾(因为不常听,跟朋友换了根天籁之音)和金狮,还有国产贵族之声。在鬼鬼版主的TA20换管帖子和我的交流中,我明白了一件事,复刻管结构类似,而古董管的结构、产地以及声音都有巨大的区别,心想不如试试古董管吧?

不过我的机器是TA10,虽然只有一根胆管,不用考虑配对问题,但也如同其他坛友说的,换太多管不如换机器,自然更不能像鬼鬼版主那样"酱油比鸡贵"地玩。可自己还是想知道古董管的声音,最后在坛友的推荐下,弄了两根比复刻管还便宜一半以上的古董管——美产的飞利浦和RCA的光头仔。

12AU7结构:
在讲声音之前,为了方便对比古董管和复刻管的结构区别,我先用我坏掉的天籁之声来说简单一下12AU7的结构,(幸好鬼鬼版主让我留着)方便不懂胆管结构的朋友理解下文的一些名词。

云母片:不同管子的区别,主要还是在形状、厚度、数量上。

屏极:这个研究可就大了,什么短屏、长屏、滑屏、坑屏等等…

珊极:一般被套在频极里面,看不见的,上面捆有线圈。

消气剂:如果银色的消气剂变成了白色,或者减少了,就是漏气不能用了,之前我还在坛子里问了一圈。

消气环:都是在消气剂下面,有些是比较难看到的。

针脚:很多复刻管都是金色的,反而古董管都是灰色的,甚至有点氧化的蓝色。

不过,我并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如何影响声音的,而且里面还有一个珊极,因为不好看到,所以没有展示,想要知道这些是如何影响声音的,可以一起等坛子里的大神来解答。

RCA光头仔:
先来说结构的区别,因为复刻管的结构大多类似,会有一些小区别,但是大体不变,因此以我最喜欢的复刻金狮作为参考,进行结构对比。

1、 RCA光头仔的管身、屏极更长,而且玻璃壁更薄,所以摸起来更纤细。
2、 频极不光是长,形状也有着明显的区别,金狮没有开孔,而RCA有四孔。
3、 光头仔的云母片是长方形的,而非圆形。
4、 消气剂在侧面,消气环为方形,这也就是它为何叫做光头仔的原因了。

关于听感方面,因为我手上只有hd660s(流行人声、小编制)和dt1770pro(器乐、大编制、爵士),因此听感是基于这两条耳机的。对比以金狮为代表的复刻管,但是终究是我自己的听感,仅供参考。是否喜欢还要看你自己,最好有机会自己去听听看。
在HD6660s上,光头仔的人声要更为近一些,而且能感觉到更为饱满、柔和。金狮在可能是因为声音不及光头仔那么宽松,给了我一种声音的密度更大更紧实的啥感觉,金狮在高频的延展性要略微好一些,但是却不及光头仔那么亮,甚至有点生硬。

在DT1770pro上,能感觉到光头仔的声音整体更放得开,更柔和和宽松,金狮的声音则显得密度更大、更紧实;反而低频的量略少于光头仔,下潜略差于光头仔,不仔细听有点难听出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光头仔残响更多,所以感觉光头仔声场更大一些。

黑屏飞利浦:
而飞利浦的这根12au7,其结构也与金狮、甚至和rca有着更为明显的区别:

1、 飞利浦的管身比金狮要更短,但是屏极要更长。
2、 飞利浦的屏极不同与光头仔和金狮,是黑色的,而且有两开孔。
3、 云母片是白色的,但是能明显看出来要更薄。
4、 飞利浦的消气环和光头仔的结构类似,只不过是菱形而非方形。

在HD660s上,飞利浦这跟管子,不仅比金狮要均衡,中频部分的器乐和人声,都没有那么内凹,而且显得更加柔和有味道(但是不及光头仔)。而且在高频要更为顺滑、连贯。
而低频的层次感和下潜,与金狮五五开,但是却有着更为浓郁的氛围感。

其实我金狮认为与dt1770并不搭,因为会让1770比较亮的高频、比较硬的声音,显得有点躁,而且过分强调器乐会盖掉一些人声(不过也没人会用1770听人声吧?齿音可以杀人的)。反而飞利浦管的均衡性和柔和感,让其的听感要柔和、顺滑。
与光头仔一样强化了这条耳机原本欠缺的味道,虽然说不能改变其是工具耳机的事实,但确实会更有味道一些。

光头仔 VS 飞利浦:
光头仔与飞利浦就不再仔细结构上的对比了,不过明显能看出光头仔更长、更细,甚至玻璃底座部分直接突出一点在外面,下面还是直接说听感吧。

无论是在660还是1770上,我总觉得光头仔的声音要更为细碎一些,反而飞利浦的声音听起来更为连贯顺滑,也因此能让我觉得光头仔的人声和背景器乐的分离感更强。但是飞利浦更为均衡一些,RCA的光头仔在高频明显要更亮、且更饱满。

最后叨两句:
这篇文章我早在6月就想写了,可惜遇到了考试再加上我懒,而且放假回家之后都在写作业、和同学网吧开黑打炮(当然是坦克世界)。要不是这次乂度的活动,我为了拿乂度的内测资格,想提前试试ta30,以后拿ta10换ta30,估计现在也还没开动。

其实我还和我手上所有的复刻管与古董管进行了对比,发现古董管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就是声音的整体氛围上更为宽松柔和,更耐听更有味道,拥有极好的适应性,这是复刻管很难带来的。所以我现在都是用RCA的光头仔听,因为这根管子无论是660还是1770,都能带来让我喜欢的声音。

而关于古董管价格的问题,其实并非一定要盯着名气很大的、价格很高的古董管买,偶尔试试冷门古董管反而性价比高,比如我入手的这两根,加起来还没金狮贵。不过这也是我为ta10买的最后两根电子管了,再投入就真的不值得了。

顺便提醒一句,入手古董管之后,一定要检查管子内部结构有没有问题,不要着急插上去听,比如飞利浦这根就翻车过一次,明显能看到云母片这里剥离了,最后左声道出现了明显的雪花音,虽然能听,但终究是不爽的。

作者:tacevoli(大家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