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陵:航拍阿史那社尔墓,起冢以象葱山
在礼泉县昭陵乡庄河村北侧,有两座墓冢分别矗立于两座山峰之巅,东西相对,蔚为壮观。其中,西侧的那一座是李思摩墓,东侧的那一座墓冢埋葬的是谁呢?
相传,这里埋葬的是阿史那社尔,他是东突厥处罗可汗的次子,后来成为唐初的名将。2018年2月11日,经过庄河村的时候,我远远就望见这座墓冢,但是找不到前往的道路。
航拍完李思摩和魏征的墓葬之后,我再一次经过这座墓冢的下方。先沿着东侧的小路向北,行至无路之处掉头返回,又顺着西侧的土路向北,墓冢就在道路旁边的山上,但是根本没办法直接到达。
于是,我在这条山路上放飞无人机,随着无人机的升起,原本陡峭的崖壁,瞬间如“走泥丸”一般从眼下划过,阿史那社尔的墓冢赫然呈现在山峰之巅。这时我才发现,在墓冢的北侧,竟然有一条水泥路,可以直接到达墓冢的脚下。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与世长辞,阿史那社尔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请求为唐太宗殉葬!虽然他的请求没有得到准许,但是他和十三位外族臣子的形象,被雕刻成仿真的石像,竖立在昭陵的北祭坛上。
六年以后,阿史那社尔病逝,他被埋葬在距离唐太宗昭陵很近的地方。如今,从空中俯瞰,昭陵的主峰就在眼前,阿史那社尔墓冢呈圆锥形,紧紧依附在唐太宗的山陵之下,由此可见君臣之间深厚的情谊。
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的《阿史那社尔传》中,对阿史那社尔的墓冢分别有这样的记载:“起冢以象葱山”和“治冢象葱山”。他的坟冢被修建成葱山的形状,以表彰他平定龟兹的功劳。虽然他的墓冢外观与其他陪葬墓冢差别不大,但是此墓居高临下,俯瞰山下陪葬墓群,大有君临天下之感,地位明显高于其他陪葬墓。
阿史那·社尔(604年-655年),他原本是东突厥拓设,统帅铁勒和薛延陀等部族,后来被薛延陀击败,率部西迁,并趁西突厥内乱,夺取其近半国土,自称“都布可汗”。
但是,他后来又被薛延陀击败,只得逃跑到高昌国。贞观九年(635年),社尔率部投奔唐朝,被封为左骁卫大将军,并与衡阳长公主结婚。此后,社尔随侯君集平高昌,又先后征讨高句丽和薛延陀。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社尔任昆丘道大总管,率领铁勒和突厥部众十万人击败龟兹,并迫使于阗国王臣服。
永徽六年(655年),阿史那社尔去世,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谥曰元,陪葬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