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奥南朵:让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是既得利益者的大阴谋

2023-06-12 21:39 作者:不染的梦幻剧场  | 我要投稿

我们对自己的批判,远远比任何一个人对我们的批判,来得更苛刻。

我们都试图变得完美,至少我们试图变得比现在的这个我们更好。我们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谴责自己,只因为我们没有达到我们要的标准。面对它吧!我们永远无法达到那些由无意识为我们所设下的标准。它们都是难以置信、高不可及的,不是吗?

为什么我们不能接受我们自己?为什么我们总想要变得不同,变得更像某些人呢?

“存在”里的每一件事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小至一根草、一片叶,轻至一朵云,它们也不例外,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并非一些新时代的哲学,这是科学的真相。

你是否注意过,存在里的每一件事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包括你。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人跟你一模一样,之后也不会再有。存在等你等了数百万年——你是不能重复的、世上绝无仅有的杰作。这不是很令人惊讶吗?

推想存在需要你,正如你需要它一样。这就是存在创造你的原因,不然它不会大费周章地把你创造出来。

所以,为什么你对存在说“不”呢?

每一样生长在你身上让你不喜欢的东西,尤其是当你赤裸时,你看着镜子对自己做出的评语,其实就是你对存在说“不,你犯了一个错误”。

一切已定,已无法退回去。

我们可以选择接受这样一个自己,享受这个独一无二的你。又或者我们悲哀、抱怨,千方百计去改变自己成为另一个人。我们不会成功的,因为除了我们自己,我们不可能成为任何一个人。所以我们只好悲哀,我们太懂得为自己创造那份悲哀了。


为什么我们总是尝试变得不同?

首先,从孩提时候起,身边的人已经让我们相信“我们不够好”,因为周遭的影响,我们产生了这种想法。我们意识到我们需要更加努力、更加进步,为的就是被认可、被接受和被爱。这是社会的大阴谋,父母、老师、政客和牧师把我们训练得服服帖帖,便于操控,好让我们死心塌地地为了这些“既得利益者”付出一生!

听起来像是个厄运,是吗?或者,我们想一想,如果我们喜欢这样子的自己,我们就不会为了一些政客而去战争,是不是?如果我们满足于这样子的我们,我们就不会强迫自己去迎合他人的期望,是不是?如果我们接受这样子的我们,接受我们的缺点以及一切一切,我们便不会跑到神父面前奉献我们的金钱,仅仅为了满足我们自然天成的欲望而赎罪,为挽救我们的灵魂而赎罪。我们将不会遵守那些对我们而言完全不合理的规则和制约。

如果我们尊重这个样子的我们,我们就不会为了获得认同和接受而对自己千般奴役。我们更不会默默忍受他人对我们施以的羞辱和不平等对待。

过去的年代里,“既得利益者”成功地令我们不接受我们自己,因为这个,我们恐惧人们对我们的批评,更甚的是,我们总是忧虑我们不够好。这些恐惧和忧虑带给我们压力,使我们不断努力去符合别人的那套生活形态。

这种制约一代一代地延伸下来,它没有因为年代而淡化,反而更丰富了,制约变得更严谨和密集,而它的目的和带给我们的信息从来没有改变过:“你这样子不够好。”

“你这样子不够好”这个概念,其实并没有让我们服服帖帖地接受它。我们自小便被灌输这个概念,但那个时候,我们会说“不是的,不是这回事,这不是事实”。但我们太小了,没有能力了解这里面发生着什么事。而“你这样子不够好”这个观念深入到我们的无意识中,成为了一个信念。

其实在我们意识深处,有一些我们记不起的,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发觉妈妈没有时间陪我:妈妈说她爱我,但是当我需要她的时候她并不在那里,也许她对我不耐烦;她有时外出把我留给其他人;爸爸有工作或健康上的问题,所以不能常常陪我玩。也许我们的父母在他们还是小孩子时没有得到爱,所以他们也不知道如何给予。也许我们的父母承受着压力所以经常对我们大喊,跟我们说“不”“不要那么做”,然后是老师、宗教领袖和政客与他们的权力机构。

这些情况可能跟我们无关,但它们不约而同地带出了一个信息——我们这样子不可爱,在我们还非常年幼的时候,我们已确认了这个信息。我们相信我们是错的,这令我们认为某方面的我们需要变得不一样,以博取妈妈的爱和爸爸的重视,以及社会对我们生存的认同。

这些信念从比我们年长的人身上得来,那些对我们来说像是上帝一样的人们,我们因为生存依赖他们,所以我们永远没有机会去质疑他们。我们只可以像接受真理一样去接受这些信念,让它们成为我们身份的一部分。

因为我们相信了我们就是人们所说的那样,于是我们开始演绎那些如咒语般深深根植在我们心坎里的批判,我们毫无困难地与每一句咒语融合混合,并且以行动活化它们。我们活在“信念之眼”底下,仿佛背负一只警戒灯一样地生活。我们借着对环境所产生的反应去证明我们的“信念”;我们也借着证明我们的“信念”,白白虚耗掉我们宝贵的余生!


制约是这样子发生的:一旦我们抓住了这些观念,并将之视作我们的,它们便开始影响我们所有的活动,特别是我们的反应。

举个例子,你可能得到了这个观念:你小时候很愚蠢,或者说你不像别人那样聪明。可能你父亲受到某些挫折时,好几次嘶吼着对你这样说过;可能无论你做什么你的母亲总要纠正你,而让你接收了这个信息;也可能是你有一个兄弟(姐妹),他所得到的赞赏比你所得到的更多。有许许多多的可能性让你萌生了这个观念,尽管把信息传递给你的人并不是故意的。

因为你那时候还非常年幼,对于别人说你笨,或认为你不如别人好这类的说法,你相信必然正确。这些观念深入你的无意识当中,就是这个部分(无意识)影响着你的行为。因为当你相信“你是笨的”或“你不够好”时,你便会无意识地呈现出“你是笨的”或“你不够好”,你会创造出恰如其分的状况不断地证明这是事实。这些观念制造紧张并且使你紧绷,它借此阻止你信任你的智慧,阻止你信任你自己。它让你犹豫甚至恐惧,最终引致一个后果——你感到自己愚蠢,你自己也表现出愚蠢。

这过程中的其他因素,是小孩对他们父母的巨大信任,还有小孩依赖父母才得以生存。假如你从父母那里得到这些观念,你不得不表现出愚蠢,尽管他们不是故意的。就心理层面来说,你不呈现出愚蠢,便是对父母不忠诚,这对纯真的小孩子而言是不可能办到的。

奥南朵:让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是既得利益者的大阴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