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整理归纳:不科学开悟的方法(初版)

2023-06-12 21:40 作者:锁骨虾  | 我要投稿

整理归纳:不科学开悟方法(初版)

想开悟很简单。

首先你需要敏感。

不需要学识丰富,也不需要阅历丰富。

只要你识字,知话就行。


因为有些事情,尼知道不代表尼明白。

尼明白不代表你通了,你通了不代表尼透了。

尼透了不代表尼可以行了。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知其不然所以知其然。


使用敏感,把握日常生活中的所闻,所知,所见,所受。

当你能够因某一个字词,语句,话外语,获通某种愣神式的发呆时,就算是开始入门了。

剩下的时间就是不断的积攒这种愣神。

从愣神一段时间,到愣神一瞬间。

时间的长短比重越来越接近。

发呆的时间越来越短。

然后你就自动发现了,短暂愣神与发呆带来的果实。

之后只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行驶那不可言说的果实,就可以开始下一步了。

那就是通过自我调整出的舒适姿态,去识文话谈,不断的获取那可以让自己愣神与发呆的点。

不断的积累这些点。

越多越好。

然后就是量变到渠成的过程了。


在实际生活中,你会发现随着自己开始工作与处事,一些很难明说的东西开始出现于脑中。

一开始是备选方案与演算模板般的存在。

可选择确立性直接动用,也可以审视后再行动。


此法成效的性很慢。

非常考验时间与氛围环境。

而渠成后并不是直接开悟。

而是间歇性的开悟。

这种状态里。

你只会觉得,你把问题找到了,想通了。

但并没有透彻,还是无法进行有效执行。

真正的开悟,你需要渠成后成量,冲岸。

进行更透彻的觉悟。

而这需要一些刺激性的事件与心灵磨难来促成。

相当于在渠成后汇聚成小水桶。

你需要外力来晃一晃这个快满了的水桶,把里面汇聚连贯起来的点晃匀称。

使它们更像是一个整体。

然后就是倒水的过程。

而倒水的的条件就是外部生活事件。

你可能会面临找工作,工作不顺利,生活不如意等等乱七八糟的事情。

而在处理事情上这被条件因素导出来的水,就成为了你应对当前环境因素处理事物时,取得帮助的有效帮扶性成果。


人嘛都有求救本能,这是一个个人心性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普遍性的心理学问题。

世上无完人,在面对现实事情上总得有个过程。

没有谁能一开始就能把遇到的突发性情况,处理的面面俱到。

一开始都会有逃避心理与求救意向。

而导致你可以使用导出来的水,进行解决问题的根本条件,就是你这个意向。

这个意向即是发往外界的,同时也是发往内心的。


而普通人与能够开悟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这个意向性。

有些人一味地总想在外部获得帮助。

有些人却从一开始就在内部寻求帮助。

向外求者,求的到是好事。

求到了,你可以继续平凡的一生。

求不到,就会开始自暴自弃,深陷困苦与焦虑中。

而这些困苦与焦虑就是一种心灵刺激。

同时也是开启自身敏感与怀疑的钥匙。

只要选择把困苦与焦虑的方向点转为内求,就可以开始开悟。


当然也是存在年龄界限的。

而实际情况是,积攒不够,不到年限者。

哪怕你懂得需要向内求,也求不到什么。

因为你没有积攒出足量的愣神与发呆。

你也没有时间用于积攒。

因为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能够把控的。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遇事逼事盲目的前行。

因为你没的选,选择的空间太窄了。

你只能一条路的莽着走。

然后在现今的成功学与失败学中,从新开始认识自己。


当然环境因素很重要。

而现在的大网络环境,就给予你积攒愣神与发呆,提供了优秀的培养土壤。

你不可能什么都接触过,也不可能什么都知道。

面对你不知道的东西,你就会下意识的愣神与发呆。

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情况。

也是因为有着这种情况的发生,使得可以开悟成为了可加速的情况。

你只需要在网络的海洋中不断的认知学习,就可以了。

理不理解是后来你需要用于哪种情况与哪块区域的意向性问题。

理解了最好,可以直接跳过低级开悟。

透了更好,可以直接跳过中级开悟。

行了更好,可以直接跳过高级开悟。

过了高级开悟后,你就会明白的理解到。

什么是一通百通,万法皆妙,自然成熟。

这个时候你只需要把心性成长匹配起来,懂得梳理脾性与癖性。

就可以在任何场所中收放自如。

什么社交恐惧症,什么社交障碍,什么语言表达障碍。

完全不是事。


这是一个懒人方式的开悟方法。

应对的就是那些不喜欢思考与学习的人群。


之前整理书写的那些开悟,是针对脑子很乱又喜欢思考的人群而书写的。

同时环境因素也适应于这类人群。


开悟者与平凡者差的就是那么一点刺激与土壤。

跟经历学说,阅历学说,学识学说,心性学说,品性学说。

在根本上看起来一样,其中的不一样之处也很简单。

那就是有些人喜欢思考,有些人不喜欢思考。

在面临低级开悟到高级开悟时,都会遇到一样的情况。

那就是对于可以帮助到自己,用于事件的处理的信息突然性出现的应用上。


喜欢思考的,面对突然出现的可能级答案会去反复的分析验算,来取得一个自我认可的最终答案。

所以在处理事情上会显得做事很慢很细。

也是因为这种喜欢反复验算分析的特性。

使得他们可以在任何事件与问题中,游刃有余。

那怕最终结果不如自己的意,也可以马上出台更新一个的处理方式与解决方针。

继续慢工出细活的实施。

当然,他们也可以很快。

而快的过程就是一个由勤到懒的过程。

经过前期的大量数据分析后,已经可以做到更快速的抓住要点了。

然后就会呈现出一种懒态。

能简单就绝对不会在去搞复杂。

谁想搞复杂了来折腾他们,他们就会直接给你掀桌子,挑梁子不干了。

然后在未来的某一天或更快时间节点上的某一时刻,反过来给你分析出一堆问题与解决方案。

逼着你们这些想折腾他们的人士不得不去完成。


而不喜欢思考的,面对突然出现的可能级答案就不会想那么多,而是拿来就用。

用的好,得了满意的成果,也不会去过多的较真。

只有当用的不好,没得到满意的结果,才会去选择性意向思考那么一下下。

然后,重回懒散模式,不再过多的在意。


低级开悟相当于水桶的量,中级开悟相当于池塘的量,高级开悟相当于河流的量。

超越 高级相当于大海的量。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整理归纳:不科学开悟的方法(初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