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切皆虚

2021-07-29 09:55 作者:虚空之孤寂  | 我要投稿

一切看上去是真实的,其根本却是虚无。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切问题要追寻清楚彻底,就要追寻到一切的本质。

一切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和“我”的本质,唯此两者。

这两者或许是一体的,或许不是,我想两者大概是一体的,会在后面说明。

人存在,人思考,人见世界。

他人属于世界的一部分,而自己属于“我”,这在某种意义是根本上不同的。

“我”存在,“我”思考,“我”见世界。

对世界的认识,首先要经由自我,不清楚自我的情况,关于“世界”的一切都无法确定可靠。

那么“自我”是怎样的呢?

或许更关键的是——自我对自我的认知是怎样的呢?

认知不是平白无依的,依靠之所在的可靠性,决定了认知的性质。

人认知世界,是依靠自我——感官只是自我与外部连接的媒介。

那么人认知自我依靠什么呢?

试图排除人的一切感官,人最后似乎还能剩下一种感知,就是对自我的感知。

在完全的漆黑中——不单指光线,而是在概念上,周围全部为空白,为无。

这时还剩下什么,剩下人的自我。

可是自我是如何认知自我的呢?

人已经没有比自我更深层,更基础的东西了。

人认知自己的外表,靠镜子或其他人的描述,但这并非自我认识自我,而是自我通过外部的媒介,去认识自己这个人的外在。

自我对自我的认知,是虚无的,是没有所谓“镜子或其他人描述”的,或许某一天通过思维或自然科学的方法,人类能稍稍触及这一虚无,但我想或许从概念上从理论上就不可能触及,或许这虚无是绝对的,永远的。这无法下定论,因为这并非“知道”,而是“不知道”,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下定论是不负责任的。

但这虚无“似乎”是可以体会的,这虚无就好比天空,无论在哪一个位置都无法触及,这是根本的,概念上决定的——能触及的只有空气,而不是天空。

自我,就是这样虚无。

这并非仅是自我认识的虚无,而是自我的虚无。自我认识的虚无只是整个自我虚无的感受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体现。

更重要的是自我的由来——似乎从时间顺序分析大概较可靠有效。

人生于世,是否是自我的创生,人在世间生活,自我是否被环境塑造?

后来的存在依托于原先的存在,从时间上如此,从概念上如此。

自我是否从来就有呢?

人的记忆,人生于世之后的体验,基本呈现自我伴随人出生而创生,即使原本就有自我,出生前后的联系也过于非正常了。

那么自我该是创生的,伴随肉体出生创生的,自我又是如何的无中生有呢?

具体一概无法得知,但应该来说只有两种因素——随机天生和继承。

不管是随机还是继承,都完完全全由“外在”按“外在”创生的“自我”,这样的“自我”,真的真实吗?

这是自我先天创生的虚无。

自我后天来说呢?

人生于世,而后逐渐成长,这基本是确定的。

是如何成长的呢?

最初创生的自我自我演进?

那应该全归于最初的创生,而创生完完全全是外在的,绝非真正“自我”的。

因外界的环境而成长?

那同样全归于外在。

能称为“真正的”,“真实的”自我的是什么呢?

随机的因素吗?那同样不能算真实的自我,而属于外在的。

以此来看,几乎不可能找到真正的、真实的自我。

所谓的“自我”,分析下来完完全全的归于外在。

这是自我彻底的虚无。

除了从自我创生和形成所见的彻底虚无,自我的行为和内含若是向深探究,所见亦为虚无。

人是如何行动的呢,是为何行动的呢?

行动归于目的,目的归于人根本的原则。

笔的意义是为了书写,纸张的意义是为了记录和传播,而这些意义都是人加的,人赋予的,对于人的。那么人的意义呢?

人的意义是谁加的,是谁赋予的,是对于谁的?

人的意义是纯粹对于自己的吗,若是“真正的人”,“独立的人”。

但如自我无法依托于本身,“人”,“人的意义”,就能依托于本身吗?

自我对自我究竟意味着什么,人对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人或许不曾去认识,或许没有找到,或许——自身对自身的意义并不会存在。

人行事最根本的是依据人的原则,可人的原则是什么?

高尚是普遍尊崇的概念,但所谓高尚的行为,往最深追溯又是怎样?

拯救他人,但拯救他人是将意义建立在他人的意义之上,且不论正确与否,意义是无法建立在不存在的意义之上的,拯救他人仍无法独立于“更根本的意义”。

那么更根本的意义是否存在呢?

找不到。

原则、意义,更直白的体现是人的想法和欲望。

人行事有什么想法,生活有什么欲望呢?

吃喝休息的愿望,受人拥慕的愿望,广施恩义的愿望,肉体的欲望,存活的欲望。

对他人的拯救被称为高尚,可实际除了受人拥慕的愿望,广施恩义其实也纯粹在满足自己的愿望——拯救他人满足了自己的愿望而已,这不算可耻,但真的能认为是真的高尚吗?

而进一步发现,人的愿望或是欲望似乎尽归于原始的本能。

人吃喝休息,追求伴侣,和生物最基本的特性、本能有何不同?

而人希望受拥慕,广施恩义,这其实也完全延续了动物基本的社会生活规律——更好的社会配合与奉献让种族更容易延续,这是生物体内本能的因素,种族的本能。

那么除了生存延续的种族本能——以及社会化的种族本能,人,又有哪部分能真正称为自我的呢?

足够正确和深入的分析,却发现自我的行为,其实都彻底归于这些生物的本能。基本无法找到例外。

这就是以人的行为所见,人自我的虚无。

或者说很直接自我意识的虚无。

而从物质结构上如何生成“自我”这种或许永远无解的问题,甚至已经不必再说了,自我的虚无已经很显现了。

那么再看世界呢?不以“自我”为重点而以“世界”为重点,抛开自我所显的虚无单看看“外在”。

外在的世界看上去是物质的——也有人认为是精神的,这同样无法从根本上确定,而外在世界的“虚无”也不需依靠物质或精神的状态体现。

和自我一样,外在的世界也深刻的面临着始终的问题,也面临着自身无法建立于自身、依靠于自身的问题。

“世界”是如何创生,“世界”依存于何物?一直向上依存追溯,总会到无所依无所创的虚无。

而自我若是结束,或许还能对“世界”留下痕迹,但世界的磨灭呢?沧海桑田海枯石烂或许还有痕迹,但再磨灭,无限的磨灭下,连任何痕迹或许都消失了吧。世界的痕迹消失,自我的痕迹消失,任何存在,又还有什么意义呢?毕竟未留下任何痕迹和影响,这不是很显得虚无吗?

哪怕有些事物并不磨灭,可对于已经消失结束的自我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哪怕自我并不消失,但无尽的时光,终会让一切都归于枯燥。人做一件事,总有一天能彻底厌倦——除非之前的记忆、印象淡去,可若是之前的记忆和印象全会淡去,又怎么能说自我长存呢。

而无限的时光,总能让人对一切熟悉,对一切厌倦。

自我若无法长存,自我的破灭为虚无,自我若长存,自我终也归于虚无。

这是世界的虚无,时光的虚无。

那么不去管时光的虚无,只顾现在的“意义”呢?

深究总会发现这所谓的“意义”是建立在虚无之上的,这“意义”固为虚无,刻意去忽视不过是无奈为之的逃避。

所见一切,深究下去,皆见虚无。

其根本唯虚无。

“真实”不存在。

寻觅下去,会有找到“真实”的可能吗?

或许吧,但更或许没有。

见到一切根本的虚无,而感受到一切一切的虚无,或许这“虚无”就是“真相”。

一切皆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