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现场 上海爱乐乐团2020-2021音乐季闭幕音乐会圆满落幕!

上海爱乐乐团
2020-2021音乐季
闭幕音乐会
2021/07/17 19:30
上音歌剧院
7月17日晚,艺术总监张艺执棒上海爱乐乐团,联袂青年大提琴演奏家徐暄涵共同奏响2020-2021音乐季闭幕音乐会。本乐季的闭幕音乐会延续此前的俄罗斯音乐探索之旅,以19世纪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隐城基捷日与费芙罗尼亚姑娘的传奇》组曲开篇,用真实与超自然手法、纯正俄式音响讲述英勇的古代俄罗斯人民在与鞑靼人的爱国战争中可歌可泣的事迹,诉说古老民族文化的深厚隽永。
本场音乐会第二首作品《洛可可主题变奏曲》是拥有如诗般意境与情调的俄罗斯洛可可,可谓是艺术价值和演奏技巧的高度统一,在大提琴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由青年大提琴演奏家徐暄涵演绎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举世闻名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本场音乐会第三首作品是20世纪重要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为缅怀战争中逝去的同胞谱写的《G小调第十一交响曲》。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作品 33
指挥:张艺
大提琴:徐暄涵
演奏:上海爱乐乐团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至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纪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 “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无论是歌剧、舞剧、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器乐独奏和歌曲都留下一批传世杰作,是最受观众欢迎的俄罗斯作曲家。
柴可夫斯基生于矿山工程师兼官办冶金工厂厂长家庭。1859年毕业于圣彼得堡法律学校,在司法部任职。1861年入俄罗斯音乐协会音乐学习班(次年改建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1863年辞去司法部职务,献身音乐事业。1865年毕业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同时积极创作,第一批作品问世。受富孀梅克夫人资助,1877年辞去教学工作专注创作。1878年至1885年间曾多次去西欧各国及美国旅行、演出。1893年6月荣获英国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同年10月底在圣彼得堡指挥《悲怆交响曲》,不久便去世 。
1876年,柴可夫斯基创作了《洛可可主题变奏曲》,题献给他的好朋友、德国著名大提琴家威廉·菲特芩哈根,该曲于1877年11月30日在莫斯科首演。以“洛可可”命名此曲,实则是表明该曲按照莫扎特的风格写成。曲调流丽安逸,同时也表现出柴可夫斯基的艺术个性,以及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洛可可主题变奏曲》由一个主题与七个变奏组成,是柴可夫斯基平静、明朗和欢乐的作品,反映出作者的精神乐观和开朗的一面,具有浓厚的俄罗斯音乐特点。由于这部作品是一首经典的变奏曲,所以版本也很多,但大提琴家菲特芩哈根编定、演奏的版本流传最广。
主题呈示之前,乐队首先缓缓奏出序奏。后半段圆号过渡,引出独奏大提琴的洛可可主题。这个主题纤巧、华美而典雅,完全符合“洛可可”的风格特征。
第一变奏:独奏大提琴以三连音型开始,情绪活泼、轻快,就像无忧无虑的童年。
第二变奏:独奏大提琴与乐队一问一答,好似两人在亲切叙谈,带有俏皮诙谐的特点。
第三变奏:持续的行板,大提琴宽广抒情、优美如歌,表达作者所偏爱的那种诗意情感。
第四变奏:类似加伏特舞曲,独奏大提琴从弱奏开始,欢歌乐舞。中段有大提琴炫技性的拉奏,华丽流畅。
第五变奏:这一变奏由第一长笛和独奏大提琴在乐队的伴奏下富有表情地开启,大提琴的颤音为乐曲增添了丰富的色彩,诙谐性的奔腾对独奏大提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第六变奏:这段更接近于俄罗斯风格的抒情浪漫曲,木管的凄清,大提琴的忧郁,最后以独奏乐器的弱奏结束,与下一变奏的情绪形成鲜明对比。
第七变奏和尾声:是技巧性的乐段,充满活力,情绪热烈,速度飞快,乐曲在急速进行的乐句和辉煌的氛围中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