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氰的
氰,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氮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CN)2,结构式N≡C—C≡N。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无色带苦杏仁味的气体,燃烧时呈紫红色火焰,其边缘略带蓝色。氰为直线型分子,碳氮三键的键长为115pm,碳碳单键的键长为138pm。化学性质与卤素相似故称为拟卤素。化学活性位于氯之后溴之前。可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加热至400℃以上聚合成不溶性的白色固体,主要用作熏蒸剂及有机合成原料。
主要用作熏蒸剂及有机合成原料。
氰是碳和氮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化学式(CN)2,结构式N≡C—C≡N。无色带苦杏仁味的剧毒气体,其毒性与HCN相似。燃烧时呈紫红色火焰,其边缘略带蓝色。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为10ppm。氰为直线型分子,碳氮三键的键长为115pm,碳碳单键的键长为138pm。化学性质与卤素相似故称为拟卤素。化学活性位于氯之后溴之前。可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加热至400℃以上聚合成不溶性的白色固体。用于有机合成和消毒、杀虫的熏蒸剂。

最常见的氰化物是氢氰酸、氰化钠和氰化钾。
氢氰酸,HCN,是氰化氢气体的水溶液,(HCN)是一种无色、带有淡淡的苦杏仁味气体。有趣的是,有四成的人根本就闻不到它的味道,仅仅因为缺少相应的基因。易溶于水、酒精和乙醚。易在空气中均匀弥散,在空气中可燃烧。氰化氢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5.6~12.8%时,具有爆炸性。氰化氢为气体,其水溶液称氢氰酸。氢氰酸属于剧毒类。其主要套用于电镀业(镀铜、镀金、镀银)、採矿业(提取金银)、船舱、仓库的烟燻灭鼠,製造各种树脂单体如丙烯酸树酯、甲基丙烯酸树酯等行业,此外也可在製备氰化物的生产过程中接触到本物质。
氰化钾和氰化钠都是无色晶体,在潮湿的空气中,水解产生氢氰酸而具有苦杏仁味。
氰化物拥有令人生畏的毒性,可以说,只要用舌头舐它一下就会中毒。人们在电影或电视上不止一次看到,间谍在被捕时突然咬一下衣领中预藏的氰化钾,立即就会死去。这并非戏剧夸张,一般人只要一次误服0.1克左右氰化钠或氰化钾就会中毒死亡,敏感的人甚至吃进0.06克就可以致死。这种急性中毒可以在几分钟之内猝死。因而,氰化物被称为“谋杀者毒药”。
氰化物的毒性主要由其在体内释放的氰根而引起。氰化物可由呼吸道和消化道摄入体内。氰根离子在体内能很快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抑制该酶活性,使组织不能利用氧。当大量吞入或吸入高浓度氰化物时,中毒者随即倒地,意识丧失,瞳孔放大,迅速死亡。吞服氰化物较少者,开始感到咽喉紧缩、强烈恐惧、胸内抑闷、眩晕、呕吐、眼睛凸出,肌肉痉挛、脉搏快而弱,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前后不过20分钟左右。摄入体内低浓度的氰化物,一部分转化成硫氰酸盐随尿排出体外,一部分逐渐在体内蓄积,久而久之,引起慢性中毒。患者头痛失眠、四肢乏力、容易疲劳、胸部与上腹有压迫感,血压下降。
氰化物并非化学家的创造,恰恰相反,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其是生物界。氰化物可由某些细菌,真菌或藻类製造,并存在于相当多的食物与植物中。例如,在杏、桃、李、枇杷、樱桃、梅等核仁中,以及在木薯、嫩毛笋、茅膏菜及嫩高粱叶中,都含有一种叫氰甙的物质,可使人中毒,最常见的是吃苦杏仁中毒。在植物中,氰化物通常与糖分子结合,并以含氰糖苷(cyanogenic glycoside)形式存在。木薯中就含有含氰糖苷,在食用前必须设法将其除去(通常靠持续沸煮)。水果的核中通常含有氰化物或含氰糖苷。如杏仁中含有的苦杏仁苷,就是一种含氰糖苷,故食用杏仁前通常用温水浸泡以去毒。
人类的活动也导致氰化物的形成。 环境中的氰化物主要来自工业“三废”,也有含氰的杀虫剂或药剂污染的,但以前者为主。汽车尾气和香菸的烟雾中还有燃烧某些塑胶也会产生氰化氢。氢氰酸是製造丙烯腈的原料,每生产10吨丙烯腈约排放50-100公斤氢氰酸。氰化钠、氰化钾用于金属电镀、矿石浮选、染料,製药、金属着色、铂金精炼等工业。显而易见,水域一旦被氰化物污染,其后果不堪构想。
氰化物在有机合成中是非常有用的试剂。常用来在分子中引入一个氰基(CN-),生成有机氰化物,即腈。例如纺织品中常见的腈纶,它的化学名称是聚丙烯腈。腈通过水解可以生成羧酸;通过还原可以生成胺,等等。可以衍生出其它许多的官能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