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吗?我很好。」——一封写向生死两畔的『情书』
雪。
风痕。
日昏沉。
敞开的门。
回不来的人。
通往天国的山。
埋葬着记忆的坟。

唯有一纸“情书”,
悄然飘至故人身侧:
「你好吗?
我很好。」

寄往天国的信
渡边博子站在前未婚夫藤井树的墓前,静静地注视着墓碑那头刻在自己心上的名字。风吹了三年,似乎都没能在这块墓碑上留下任一道划痕。雪下了几夜,似乎也都没能触碰到深埋在土地里的任一缕草根。
周围的人喝着酒,热闹的气氛充盈着整片雪地。看上去,逝去的人很快就会被忘记。
树的母亲似乎不太喜欢这种氛围。博子开车载着她,回到了树的家。抑制不住对树恒久绵长的思念,博子顺手翻开了树的国中毕业纪念册。在毕业册里众多的人名之中,她找到了“藤井树”,以及其在读国中时的住址——小樽市钱函二丁目二四番地(现今已成为公路)。
也正因故址不存,怀着对树无比强烈的爱恋的她,依此向“天国”寄了一封信:

而又正是这一封信,轻轻地牵扯出了一段,独属于藤井树的“美好回忆”。
奔徙在人间的信
机缘巧合之下,博子收到了藤井树的回信。只不过,她好像并不是她记忆中的那位“藤井树”。博子不免感到些许意外。一同而感到诧异的,还有博子与树的朋友(现博子的男友)——秋叶茂。在打开了一次又一次的信箱,揭开一次又一次信封的封口后,博子这才意识到,自己的信所寄给的那位“藤井树”,似乎只是一位年龄与自己相仿的女性。但她仍是不肯放弃心底里潜藏的那一点点对藤井树的念想而继续向这位“藤井树”寄信。
谎言也好,虚幻也罢。只要能“活着”,这于我而言便已经足够了。
而另一边的秋叶茂似有些许些不快。想到自己喜欢的人心中却一直装着另一个人,尤其还是一个已经死去了三年的人,他不禁感到一丝愤懑。他想要粉碎这个荒诞的梦,想要真正地走进她的心中。他借着前往小樽市会友的机会,提出要“顺便”带博子去见那个往返于信中的人。
人活着可以接受荒诞,但不能生活在荒诞之中。——马尔罗
历经一番折腾,他们最终还是找到了藤井家。但不想此刻,藤井树正在被母亲与姑父“拐骗”至医院的路上。
她感冒了。
很不巧,她的父亲正是因为感冒送医不及时加重为肺炎而去世的。
一谈到父亲,姑父便开始发出怪异的笑。
“欸,大哥是因为肺炎死的吗?
嗯呀......我想起来了,好像是这么一回事呢......嘻嘻嘻嘻。这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你也忘了?他可是你老婆的大哥啊。”母亲忍不住面带嘲讽地回了一句。
“嘻嘻嘻嘻嘻嘻——”
“但是人若是死了,就容易被人忘记。”
“是吗......嘻嘻嘻嘻嘻——”
......
窗外纷扬飘落的雪,似在配合寒风忘情地演奏着冬之悼曲,与车内的热闹显得格格不入。
可藤井树什么也没有听见。
......
......
......
博子蹲在藤井树的家门口,忍着寒风向藤井写了一封信。信上写明了她来的目的,以及有关“藤井树”误会的来龙去脉。
“我所认识的藤井树是位男性,而且他是我的恋人。他在两年前......”
“我现在不知道他在那里,只不过有时会想起他。我想他可能在某个地方努力的奋斗着......”
“就是因为如此,我才写下了那封信。”
直到信的末尾,她都始终未写下他已经死去的“事实”。
也许有一天,他能突然回到在我的身边,和我一同追忆那似水流年......
写完信,博子起身离开了藤井树的家,但却正巧和回家途中的藤井树擦肩而过。

博子突然发现,这位“藤井树”与自己的容貌竟是如此的相像。
她又去了一趟树的家。
拿起那本国中毕业册,她指着“藤井树”的相片向树的母亲问道:
“ 我和她长的,不知道像不像呢?”
树的母亲微微一笑:“如果像呢,如果像又能怎么样?”
“不,不会怎样......”
......
他曾经告诉我,他对我是一见钟情,我也是这么深深地相信着的。
但是,一见钟情都是有它的原因的......
如果说这个原因是我跟她长得像,那我又该怎么办......
......
“藤井树小姐,我想知道更多的有关于他的事。”
藤井树的「情书」
藤井树望向了窗外缓慢飞落的雪花。
“那都是一些不好的回忆。”
“开学那天,我和他因为在点名时同时做出反应而被班上的同学笑了好久。从那时起,我们便成了‘红线仙’们的玩笑对象。
我们彼此互不理会,平时交谈也极少。
哦,对了,后来我们又一起被选为了图书管理员。 这个怪人喜欢借一些没人看的书,然后在一张张空荡荡的借书卡上签上自己“藤井树”的大名。
嗯......还有一次,考完试发试卷的时候我收到了一张分低的不行的试卷,当时可吓坏我了,后来仔细一看才发现是那家伙的。(他还在我的试卷上涂涂画画﹝¯^¯﹞)

再后来为了换回我的试卷,我在自行车停车棚等他等到天都黑了。”
......
随着有关于藤井树的故事一件一件地浮出记忆的深海,更多故事背后的细节也如气泡一般上涌而出。
寄载着情感的鱼儿追随着上浮的气泡,一并游向浅海。
窗外掀起了大风,雪片被打乱成一团又一团。
“藤井树......
一回想的话,我就会想起很多有关于他的事......
下课后我追出教室想要把试卷换回来,可不知为何等我站到他的身前时,我却始终都开不了口。
于是我只得在放课后独自走去自行车棚。
也许那次考试对我挺重要的吧……我只记得那时的我一个人傻傻地站在车棚前,一直等待着,一直等待着……
沉沉暮日披着霞光离去,车棚的灯光爬上了夜空。
道路那头终于出现了一个白衣少年的身影。
我顺手拿出了那张试卷展到他的跟前。
他看了一会,说什么太暗了看不清,又把自行车改装成了手摇灯让我在一旁摇着。
于是那晚我又傻傻地在那摇了很久,很久。
但我却好似感受不到累一般......
为什么呢......”
......
风愈发地大了起来。几根枯弱的枝条被暴力地撕扯下来,甩到藤井树面前的窗户上。时而发出的碰击声似利刃一般撕裂着人的心,掺杂着些许混乱的情感如同鲜血一般喷涌而出。
“我的一个朋友——大井同学貌似看上了他。
但当她在图书馆向他表白,而他面有愠色地离开的时候,不知为何我的心底竟有一丝丝无法探明的愉悦。”
(诶?!这是怎么一回事)藤井树攥了攥笔头。一种裹挟着沉淀着的岁月的酸涩味的感觉在她的心间无根而生。
“一定……一定是他太欠揍了,在平时,我的目光总会不自觉地飘向在窗台边读书的他。
他就那样静静的倚在窗边,任由阳光洒在他的身上。时而微风轻起,牵动着窗纱缓缓舞动。他的身影便在这缕轻风中若隐若现,好似风停纱静之后他就会突然消失一般。(等等……我写的是什么??!)

夏日的暑气招来了体育祭。
不巧,他在前些日子里摔了腿,无法参加比赛。
但那天他还是出现在了操场上。腿上缠着绷带,像个傻瓜一样地站在内圈草地上。
我端着相机,心底不免催生了一丝担忧。
果不其然。发令枪响后,这个笨蛋跑了起来,并蹿入了跑道内道。
然后便与人相撞,滚倒在地上。”
时间在连续不断的快门声中被放慢成一帧又一帧,继而又被定格在最后一个画面之上。

“那一刻,我就像被冻结住一样,脑海里空空如也。
俄而一阵炮竹似的喧闹声,将我震回现实。
我对自己这种奇怪的反应感到不解,转而装作视而不见般地将头扭至他方。”
但相机的镜头,却不由自主地随着某物而动。
“我也不明白,当时的我到底在想着些什么......
我只记得那耳边的蝉鸣如同勾兑了几滴浓酒一般,醇厚而绵长。”

......
藤井树放下了笔。
窗外的雪停了。屋外的大地覆上了一层白色的棉袄,院里的丛树戴上了几顶素净的雪帽。
她迈出房门,在大路上奔走起来......
……
“这么多年过去了,母校的样貌还是没有多大变化呢......”藤井树走到教室外的回廊,摸了摸洁白的墙壁。
“请问你需要什么帮助吗?”楼上下来了一位仪态端庄的女士。
“滨口老师?!那个......我是以前三年二班的......”
“藤井同学?”
“是的是的......您还记得我吗?”
“藤井树,三年二班,学号是......24号。”滨口老师露出近人的微笑。
......
随后,老师带着藤井树来到了图书室,一群小姑娘正在里边翻动着书籍。
“她们是你的后辈,现在负责整理图书。”
“你们好,我是藤井树。”
听到这一句话,一旁的“后辈们”激动了起来。
“原来你就是藤井树呀。”
她们拿出了一张表。
“我们正在进行名为‘’收集藤井树’的活动,这个名字目前在借书卡上一共出现了87次呢。”
“这些不是我写的噢,是我的一个朋友恶作剧写的。”藤井树笑着如此说道。
“那个人是个男生?”
“是的。”
“那这个人一定非常,非常喜欢前辈你呢。不认他为什么写这么多遍前辈的名字呢?”望着藤井树稍显诧异的脸,一位女生抿起了嘴角。
不多时,可爱的“后辈们”便开始了起哄。
看着气氛热烈的她们,藤井树哑口无言。
......
经历了一番周折,藤井树走出了图书室。
“那么那个喜欢你的男生是谁呢?”
“啊,连老师你也......不是的,这不是我的名字,这是班上另一个男的藤井树的。”
“什么,居然是那个男生写的?”
“是的......老师还记得他的座位号吗?”
“9号。”
“真厉害,老师记忆力真好!”
“那个孩子......是特别的。他两年前就死了,在山难中死的......”滨口老师的脸上露出几分无奈。
......
时间好似再度被冻结一样。藤井树感觉自己坠入了静寂的深海,静到甚至听不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她缓缓地走向了室外。
被时间洗涤过的操场染上了一抹白色。
一切似乎都没有发生什么改变。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总想在这里留下些证明自己曾经存在过的印迹。
但光阴之河总是不倦地冲刷着记忆之岸,将一个又一个印迹无情地抚去。
河道之下深埋的情感,只有在探寻者的不断挖掘中才可得以重见天日。
......
雪又下了起来。藤井树推着自行车,用身体接过空中胡乱飞动的雪片。
她想起了父亲的葬礼。
那时的她随意地在雪地上滑行,翩翩如身旁之雪花。
就那样无所顾忌地从坡上滑下, 仿佛身边并没有人离去,仿佛父亲还会睁开眼同她一起说话。
倘若没有看见那只冻死在雪地里的蜻蜓,她也许还会再这样自我欺骗下去。

“爸爸死了,是吗......”
他死了,是吗......
藤井树的「情书」
我发现班上一个与我同名的女生挺可爱的。
有一次发错了试卷,而我拿到了她的那一张。我假意什么都不知道,等着她主动来找我。
那天晚上,我看到了在车棚旁等我的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使我与她在一起待的时间更长一些。
于是我说我看不清试卷,把自行车改装成了手摇灯让她在一旁摇着。
那晚时间过得很快,试卷上的单词我一个也没能记住。
还有一次,她问我有没有喜欢的女生,说罢还推了个叫“大井”的人过来。
当你在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不知道,我满眼都是你。
我借了很多本书,写下了很多个你的名字,当然,那也是我的名字。
靠着窗边的墙壁,我既在看书,也在看你。
曾有那么几个瞬间,我都想抬起头来说出那几个字,但每每话到嘴边都被我自己咽了下去。

后来,我要转学了。
我把最后的那本《追忆似水年华》带到了你家门前。
“请帮我把这本书还回去。”我当时应该是这么说的。
你露出了如我料想一样的疑惑的脸色。
“只有你能还这本书。”
因为啊,我的心意全在这本书里。
可惜,这之后我没能再与你相见。
我一直都想得到一个答复……啊,貌似我连“问题”都还没来得及问呢……
时间老人真是吝啬啊。
秋叶茂的「情书」
博子还是没有忘记藤井树。
“明天一早就出发去爬山。”秋叶茂“云淡风轻”地说道。
他已拉着博子来到了山脚。再登几步,便能望到藤井树的栖灵之山。
彼时,山道的雪已化了大半,展现出几分裸露的土壤。
你心里的雪,又化了多少呢?
秋叶茂看着博子,千种滋味尽汇于一个眼神之中。
“不行......还是不行......”博子低着头,停下了脚步。
“这样做是不好的......嗯,这样做是不好的......他会生气的。”博子木讷地站在原地。
“博子,你不记得你为何而来了吗?你要忘记他才行。”秋叶茂走上前去。
“拜托......拜托,请让我回去......”
......
夜幕降临,秋叶茂还是带着博子来到了山腰处老朋友尾熊的家。
围着炉火,博子开始回想起有关藤井树与自己的故事。
“他当初拿着戒指盒来和我求婚,却站在那里沉默了半天......后来还是我跟他说,请跟我结婚......我真的是个,很自私的女孩子呢。”
......
刮了一夜的凛冽刺骨的寒风,在临近早晨时荡然无迹。
“博子,起来了。到外面去看看美丽的朝阳。”晨光微熹,秋叶茂便走进了博子的房间。
他拉着博子走到屋外。

“很美,对吧,”秋叶茂微笑着,转身站到博子面前,“那座山。藤井就在那里。”
继而,他又面向那座山,喊出了独属于自己的情话:
“藤井,你那边冷吗?博子现在是我的了......”
“好啊......”
“你看,他说好。”秋叶茂笑着回头看向博子。
“秋叶先生你好狡猾。”博子抿了抿嘴,低下了头。
“博子你就去说句话吧。多少有些抱怨与思念吧。”秋叶茂绕到她的身后推了推她。
博子回头看了看秋叶茂,转而朝前方的雪坡走去。
高山上的云雾在阳光的照射下渐渐散去。
博子对着那座通往天国的山,大声喊出了自己的那一点也不像“情书”的「情书」:
「お元気ですか」(你好吗)
「私は元気です」(我很好哦)

山顶仅存的雾气随着她的话语舞动起来。
声音在山间一遍又一遍地回响。日光散射下来,削去了不远林中树梢上的几块小小的积雪。
是时候让过往的一切翻篇了。
只有向着过去好好道别,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
藤井树先生,沙扬娜拉。(さよなら)
......
过去的「情书」
藤井树因重度发烧倒在了家中,而屋外卷起了滔天暴雪。
医院表示救护车至少要一个小时才能到达。
在爷爷的执意要求下,他背着藤井树用不到四十分钟的时间跑到了医院,而他本人也在到达医院后躺上了病床。
这也许是藤井树第一次如此接近死亡。
她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
一个人的死,无论你接受与否,它都是必然发生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但逝去的人一定不会想让生前的亲友们陷入自己所营造的悲情陷阱之中。
谢谢你没有忘了我,但请别只记得我。
死去的人走完了他们的一生,最终以死亡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了了完整的句号。
但这对于尚且活着的人来说,他们的人生旅途还未结束。
梦醒时分,藤井树躺在床上,看着天的方向:
「お元気ですか」(你好吗)
「私は元気です」(我很好呢)
......
几日后,几个年轻的“后辈们”来到了藤井树的家。
“我们在这本书里发现了这个。”一名女生递来一本《追忆似水年华》。
藤井树轻轻地打开了书,抽出了借书卡。
“后面。”女生笑道。
藤井树把卡片扭了过来。这一个动作,将埋葬着情感的河道上的最后一层土彻底拨开。

院里的树还在继续生长。轻风掠过树梢,牵起枝鸣沙沙。好似在低声细语:
你好吗?
我很好。

以上是被本篇作者加工(画横线)过的大致剧情走向。约5.7K字,感谢食用(❁´ω`❁)
接下来我简要说说这部电影本身能吸引到我的点。

本影片通过巧妙的运镜与感人的剧情,富有张力地展现了几段细腻真挚的情感故事,这是其取得成功的一个基本要素。
该部影片 于我而言最成功得一点就是将情感问题升华到了“生与死”的话题上。我们该如何面对身边好友亲人的逝去?本部影片给出了不同人的不同表现:有的人执着于逝者,选择了自我欺骗;有的人习惯于忘却,选择了置之不理……这两种方式虽都不能直接判定为错误(毕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但都略显一丝极端。影片通过死与生间,现在与过去间的“对话”,最后将二者引入了同一条道路:不执着于过往,但也不忘却曾经。逝者不只存在于生者心中,其的死亡亦是其存在过的有力明证。就是这样一种“中庸”般的思想,将本影片主旨拉高了一些层次。
当你细细品读,你会发现本片中的人物都很温柔。影视通过戏剧化放大人物特征将这点很直接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而生活却非影视,若想当好世界的“观众”以观测到这个世界的温柔,还需要你那双能把生活看得戏剧化的眼睛。
感谢阅读(鞠躬)
PS: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