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丨补齐“人防”短板 构筑安全“屏障”
【2012年国考地市级】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
丨思路提纲丨
中心论点:补齐“人防”短板 打造安全“金刚罩”。
分论点一:加强公共文化教育,提高文化自律性。分论点二:加强公共文化教育,强调生命文化。分论点三:加强公共文化教育,树立安全技能观。
补齐“人防”短板 构筑安全“屏障”
成公申论 边策
塞内加说:“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事实也确实如此,大自然从未创造过永恒不变的东西,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不可能回避灾难。当然,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若能在灾难来临之际保持清醒、从容与淡定,进而积极地应对灾难,想必也能达到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的境界。而这份清醒、从容淡定,有赖于加强公共文化教育,在“人防”上下功夫。
加强公共文化教育,提高文化自律性。文化自律性关键在于“自我”,要提高公众的思想与行动自觉。与西方人强调每个人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不同,中国人强调依靠典范来影响行为。好处是典范“振臂一呼”,人们“云集响应”;而弊端在于,会产生“中国式过马路”的盲从现象,或者“群龙无首”乱作一团的问题。我们看《谭谈交通》,常常被里面违章的人搞得哭笑不得,于是有了“成华大道”“二仙桥”“腰马合一”这些名场面。这暴露出公共文化教育的缺失,国人文化自律性的不足。所以,需要加强公共文化教育,强调保障安全是人的权利,提高国人的文化自律性。
加强公共文化教育,强调生命文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过多地宣扬“国家财产第一原则”。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可喜的是,2004年,我国已经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宪法;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我们也喊出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口号并践行到底。我记得,著名脱口秀演员李诞有一段关于“美术馆着火了,救猫还是救名画”的精彩发言火爆全网。李诞的基本观点是:“艺术最大的价值,就是活在人们心中。生命最大的价值,就是活着。”我认为,这也可以作为生命文化教育的宣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生命高于一切”,应该成为公共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
加强公共文化教育,树立安全技能观。古人说:“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我们的知和行往往是脱节的,在安全教育领域,我们也是常说“警钟长鸣”,对安全演练强调得却远远不够。这说明我们的安全技能观是不健全的。美国在1985年就组建了社区救灾反应队,日本各地中小学都非常重视学生防灾知识的学习和防灾演练等地震防灾工作。当然,随着我国城市安全的升级,“急救知识进校园”“消防演练进社区”等安全文化教育活动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产品上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居安思危,我们必须尽快补上安全技能观这一课。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面对灾难,我们可能穷尽手段也难以做到“零风险”,但必须做到“零容忍”——对不作为“零容忍”,对不重视“零容忍”。通过加强公共文化教育,提升文化自律性,普及生命文化和安全技能观,让安全理念、安全意识真正深入人心,补齐“人防”短板,打造牢不可破的安全屏障,给城市和居住期间的人们罩上“金钟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