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顺差暴增96.5%,外贸人生意却不好?
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2023年4月份,我们的贸易顺差继续暴增。即使按照美元算,也暴增了82.3%,为什么大家生意却不好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次我们有分析过的结构性的问题(对欧美下滑,对俄罗斯、非洲、东南亚上涨),
但最近跟一些行业内聊,得到了更加丰富的答案。
这几天大家应该都被大飞机C919给刷屏了,对不对。
未来的几年,我们还会出口飞机。今年1月,中国商飞表示C919已累计获得约1200架订单,主要来自国内几大航空公司、航空租赁公司。当然,国外的订单也有,比如德国普仁航空、泰国都市航空,美国GECAS。据中国商飞预计,在2021-2040年内,我国将接收50座级以上客机9084架,价值约1.4万亿美元。
这就意味着,未来17年内,我们还会有大量飞机出口。
你看,这一个飞机出口,一架飞机就是1亿美元,这直接就拉高了总线。所以,对中小外贸人来说,这些年生意不好做,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是被平均了。
下面这个图,是群友转发的,我给大家看看:


像鞋子、鱼、针织衫、男士衣服、风衣等,很多外贸人都能干。但看下面这些行业,我想很多中小外贸公司就没办法干了。中小外贸人生意不好了,但并不能说我们的出口少了。
所以,顺差扩大,一个是地区结构性的变化;另外一个是产品结构性的变化。
我们会更多的去生产一些高端的产品出来,而把一些低端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去。因为我们本身也没价格竞争优势了。
我们不愿意做一些低端产业还有一个更核心的问题是:我们人口的素质提升了,现在的劳动力市场跟20年前不一样了,当年出去打工都愿意去厂里上班,现在没人愿意去了。而且现在大学生这么多,就业却存在问题,主要是我们技工太少,而大学生太多。技工少,就意味着很多高端制造业我们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很多人还在怼C919首飞,我只能说这些人不够客观。未来我们自己可以组装飞机以后,我们就可以出口,就可以卖到全球去,就可以解决就业,就可以带来税收,就可以提高GDP,就可以赚外汇。
这给大家的启示我认为是2点:
1. 企业要有核心竞争力,或者是品牌,或者是技术,做外贸的企业想做大,总要有一些。我看很多外贸企业有转型做品牌,这是对的,比如我前阵子说的BAI 碎花机这个品牌,就是外贸企业转型全渠道营销很成功的案例。
2. 否则,不要把自己的外贸企业做大。小的外贸公司,1-10个人,就当是咨询行业或者采购代理去做,把自己的效率最大化,去做自己最信任的客户,这样就好了。盲目扩大以后,对很多没有壁垒、没有护城河的外贸公司来说,可能人多了,赚钱还会变少了。
我相信,很多扩张自己的外贸企业应该对第2点感同身受。如果你一个企业不可以赚取足够高的毛利,没有比较深的护城河,一旦企业扩张以后,你的管理成本是成指数加大,你的效率是成指数降低,你最终的结果就是企业看起来人多了,但赚钱却少了。
我一直以来的看法是,外贸人,特别是中小公司,最大的优势是:沟通+效率+服务。(感觉外贸人做到后来有点像是在做咨询服务)
工厂或者大公司跟海外采购商之间是有一些机会的,这种包括工厂本身沟通成本很高、采购商有各个工厂对接的需求、工厂的服务不够定制化等等很多,这些反而是中小外贸人的机会。
对海外采购商来说,采购也是很苦的活:
样品制做;
工厂生产、协调、备份工厂;
质检;
出货;
各种应急问题,各种配货问题,各种整合资源问题。
成功采购一批货也是不容易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采购商都不愿意换供应商的原因,因为都有路径依赖。
有了中小贸易公司的存在,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节省成本,注意,大家不要理解错了,贸易公司理论上是可以节省成本的。不要以为多了贸易公司会多增加成本。
怎么理解这句话,我给你解释下。如果一个海外公司把采购委托给了一个外贸公司,假设让贸易公司赚了10%,对海外公司来说,实际上是节约了很大的成本。因为如果他自己去找这些工厂,因为他们人比较贵,沟通成本比较贵,还有可能产生质量问题,这多出的成本可不一定是10%。
这个世界最大的不变就是:世界一直在变化。怎么抓住每一次变化中的机会是我们每个外贸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在今天这个AI横行的时代,各位也需要多去思考自己生意长久的问题,自己未来模式的问题。
一点小思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更多外贸干货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外贸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