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47 不可知论

2023-01-11 09:29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47、不可知论


  一种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它否认人们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是摇摆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一种学说。不可知论的思想,早在古希腊皮浪的哲学中就存在。哲学史上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有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休谟认为认识不能超出感觉,感觉以外的客观世界是不是存在,是无法知道的。康德认为人的意识之外存在着“自在之物”,但又认为自在之物是不可知的。休谟和康德的差别只是表面的,他们的共同点,都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不可知论者路线的本质,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就是他不超出感觉,他停留在现象的此岸,不承认在感觉的界限之外有任何‘确实可靠的’东西。关于这些物本身······,我们是根本不能确实知道的,这就是不可知论者的十分肯定的声明。”[1]

  不可知论妄图回避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这个哲学基本问题,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对立,抹杀哲学上的两条路线斗争。实际上它否认感觉之外存在客观世界,把感觉同物质分离开来,否认客观实在,就是在唯心主义地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不可知论把认识局限于感觉,这样,感觉成了隔离认识和外部世界的屏障。不可知论认为人们只能认识现象,可是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人们在实践中可以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不可知论割裂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实质上否定了认识的辩证法。

  不可知论在现代资产阶级哲学中极为流行,如马赫主义、实用主义鼓吹世界是不可认识的,认为人们只能认识“感觉”或经验,否认社会发展的规律,否认社会实践的作用,以此来麻痹和愚弄人民。这说明不可知论是剥削阶级的反动工具。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都曾经批判过不可知论,特别是黑格尔在唯心主义的范围内揭过不可知论的老底。但是他们由于唯心主义或形而上学的局限性,不可能彻底驳倒不可知论。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彻底驳倒了不可知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可知的,不存在不可知的事物,只有已经认识和尚未认识的事物之间的差别。过去未被认识的,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现在尚未认识的,随着实践的发展,将来可以被人们认识。实践是人们认识的基础,也是检验认识的标准。所谓路线斗争不可知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是错误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在三大革命实践中,特别在两条路线斗争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这对区分什么是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用马克思主义战胜修正主义,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注:

[1] 《列宁选集》第二卷105页。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47 不可知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