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春卷饭《ディナーベル(晚餐铃)》个人解读:等待,再也不会响起、想起的铃声

2023-04-05 22:28 作者:呀呀呀呀希  | 我要投稿

写在前面:个人解读不代表官方观点,本文采用的翻译主体为个人翻译(也会结合到mes老师的版本)。评论欢迎汤咖喱们一起讨论~

文章中所有带引号的“我”均代指本作中主人公。

篇幅较长预警((


一个渴望忘却而无法忘却的故事,渴望逃脱幻想然终溺于幻想的故事。

“我”是听话的孩子、在梦里能够飞翔的孩子,但这并不能改变命运留住母亲。母亲舍身救了我,“我”将一切的错误归咎于自身。

隔窗窥视,嫉妒着他人幸福的晚餐,一切都是那样命中注定般地正常。就着冰冷的雪,吞食着他人流出的温暖光影为生。

想要打开大门找到被潜藏的秘密、想要放弃令人恐慌到PTSD的晚餐铃回忆。

彼时的铃声再也不会响起,徒留头顶的铃铛摇曳。响铃的条件反射使“我”陷入再次回忆与情感。

在渴望能够用彻底割舍的挣扎后,最终“我”还是接受幻想,永远永远继续与母亲那场虚幻的、我们的幸福晚餐。


歌曲解析

私に無いものばっか落っとちていた
只是遗落了我所没有的东西
当たり前にみんなが持ってる食器
被大家理所当然地拿着的餐具
触れたらどっかにいった
一触便消失不见

经典的春卷饭式睁眼开场。

在《Melty Land Nightmare》也有过以这种“睁眼醒来”作为开场的表现:

わんつーさんはい、いちにさん

one two three,来数个一二三

そろそろ起きだらどう

差不多该起来了吧

看起来似乎像是悖论一样的设计,明明睡着了却又醒来。

而这正是作为“梦境”特殊的出入口。

不过,这次作品的开场,睁眼是一种现实切入。亦或是切入“我”对于过去的回忆。

“只是遗落了我所没有的东西”——“我”已经失去的母亲与幸福的晚餐、生活。

破碎的玻璃餐具,流淌的液体与黑影。

我将开头这部分理解为倒叙——“我”家遇袭、失去母亲之后的第一次睁眼。

被大家理所当然拿着的餐具,理所当然的晚餐,遇袭的“一触”使得这些生活于我化作碎片消失不见。“我”能得到的仅有幻想的、“一触”即逝的餐具和晚餐。

“平常”与“不可能的奢望”,“我”餐风宿露的冷色生活对比温暖的光线。

而这一幕正是遇袭后“我”初次醒来所见的狼藉画面。

蹲在雪地中央面向着家门(这个大门看起来非常配合“我”家城堡的设计,所以这样猜测),冷漠而孤独的“我”。已经失去了母亲。


私に無いものなんて沢山あった
我所没有的的东西数不胜数
帰リ道の窓から燃える団欒
归途中窗内燃起的团聚
マジックアワ一の喧騒
magic hour的喧嚣

首先本人不太支持“魔术光”一词的译法()相比之下不太容易让读者想到这个术语

在此替换为直译“magic hour”。

(注:“magic hour”:影像摄影时,一般选择日出或日落时刻,拍摄出来的影像色彩美丽丰富,被称为拍摄魔术时刻。)

我所没有的东西数不胜数”。安定的居所,家庭的温暖,诸如此类。

“我”在雪地中间用勺子品尝着雪,就像在吃冰淇淋。

面前是一扇流出暖色光的落地窗。落日时分,一家人正在喧闹地用餐。

团聚与孤寂的对比中,羡慕、嫉妒、渴望,暗中萌生。

个人认为这户人家很有可能是“我”家正对面(参见上图“我”蹲在家门口身后的光影)或是附近附近的的普通一家。

与“黑影”势力是否有关系尚存疑,但可能性比较小()


彼らを見るたび見るたび考えていた
每次看见他们的时候我就在思考
その温みが何から出来てるかって?
那份温度是从何而来?
向こうにいる子が知ってるわ
对面那位孩子才知道吧

在这一幕联合下一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所吃下的雪,均属于暖色发光区域。

“我”需要食下的赖以生存的东西,或许根本并非是雪。而是光和“温暖”。

“而那份温度究竟从何而来?”

雪是冷的,就好比是吃刀子代餐而乐在其中……这样的对比令人心痛。

那份温度对我来说已经不存在。“我”贪婪地张嘴接下光芒之下的雪。试图汲取他人的幸福为生。

温暖与爱,“对面那位孩子才知道吧

“张嘴伸舌头”动作其实会让我个人想到 “口欲期”的概念。

又称“口腔期”。弗罗伊德认为口欲期是个体性心理发展中最原始的阶段。原始性欲集中在口腔部分,靠口腔活动获得快感和满足。婴儿处于不自立的状态,什么事情都比较依赖于母亲。因为没有基本的行动能力,所以无论什么都通过用嘴来要求或者用嘴来体验。在这个婴幼儿时期,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比如饿了是用嘴吃奶,情绪不对了就用嘴哭来抗议,愤怒的时候用嘴来咬人,所有的行动都是围绕着嘴这一器官来进行。若此时婴儿的口腔活动受到限制,长大后可能产生口腔性格,如悲观、依赖、退缩、猜忌、酗酒、贪吃等。

年幼丧母的“我”,或许也存在一定意义的口欲期缺失。通过吃雪这种口腔刺激性行为寻求心理安慰。隐藏在潜意识里的本能需求,往往会在青春期第一阶段表现得比较明显。


私夢の中で翔べるのよ
我在梦中飞翔着哟
昔魔女に貰った羽根で
用以前在魔女那儿得到的羽毛

春卷饭本人也曾在访谈中谈过关于自己能够在梦中飞翔的事情:

:比如我在梦中能在空中飞翔,能飞的契机是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做的梦。在家门前被魔女袭击,拼命想从那个魔女那里逃出来的时候,就可以慢慢地飞了。然后慢慢能控制,最近想飞的时候就可以飞了,速度和飞机差不多(笑)。

——在现实世界中,有想要起飞的想法吗?
:梦中的“飞”难道不是“从闭塞感中解放出来”或者“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比喻吗?我心中有这样一个假设。飞行的场景总是在学校的窗户上,或者是被敌人袭击的时候。有很多是逃跑的手段,飞行后内心会充满幸福。这种感觉和从学校毕业的时候很相似。我非常讨厌学校。

(引用自春卷饭访谈:[翻译贴]春卷饭寻求与外星人的相遇 只有未知才有希望  https://tieba.baidu.com/p/6837338376)

所以我在这里理解为,“我”并没有实质上的异能。只是能够在梦中起飞,借此逃避现实、释放心情之类的。

“我”奔跑时周围有蓝色的线条表现,在此理解为铃铛响声的具象化

而“我”无论是否有异能,都无法阻止“黑影”的袭击。

想要寻找母亲的“我”跑到天台上却是空空如也。

城堡墙面上也有黑影状的裂缝,暗示到下文“我”被黑影包围,在天台无处可逃。


帰り道の窓から燃える団欒
归途中窗内燃起的团聚
エプロンドレスの影、
围裙的身影
白い鈴
白色的铃

“燃起”很好地写出了温暖……

“我”在高脚杯中装上雪,就着别人家发出的暖光,或是面对自己家的方向,或是面对母亲可能归来的方向。准备用餐。

凝视着杯内,回忆涌现。

注意这里“我”是站在电线杆(?)上的。

翅膀。

从“在梦中飞翔”可推出此处很有可能仍是“我”的梦。

用“围裙”指代这家的母亲。

她拉上了窗帘。挡住了光。同时也是一个对下一幕的切换。

“我”连借光借暖的欲望都无法满足。而“围裙”的身影让“我”回忆起自己的母亲和她化为纯白的“铃”。

为什么是“白色”的铃铛?

“白”或是铃铛映出的雪色;或是代表一种纯真神圣与献身,与黑影势力相对。

铃铛本是一种祈福和平安的象征,但是现实“我”的命运与之完全相反


特別ではない
没有什么特别的
一番ではない
没有什么重要的(并不是最被喜爱的)

“我”开始审视自己。决心斩断对母亲的回忆与自责,踩碎餐具成为全新的自己。(这个像大姐大一样跨到餐桌上的动作又酷又草)

在这里可以初步读到一种“私情与大义”间的矛盾。

“没有什么特别的”,即使“我”能够在梦中飞翔,这也无济于事,无法阻止母亲为了保护自己而牺牲。

“并不是最被喜爱的”,母亲口口声声为了“我”、爱“我”才愿意保全我而放弃自己。但这并非“我”所愿,让“我”无法理解而深陷自责——母亲为了“我”去死,“我”却因此再也得不到母爱。比起潜藏的“秘密”和大义,“我”“并不是最被喜爱的”。失去了母亲的“我”,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可以坚守了。


ただ正常に
只是正常地
ただ正常に
只是正常地

一段插叙的回忆。

“我”被黑影势力擒获。但看起来仍在睡梦之中。

继续呼应到“在梦中飞翔”做梦的我,浑然不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但这个故事得以展开的前提,建立在“我”遇袭却无事地脱险。

只是正常地入眠。母亲只是正常地作出选择为了“我”能够继续存活而献身。

一切都是正常的决定,符合道义的、无法改变的决定。

这里“我”被托起的样子,不也很像高脚杯吗?


ありふれたよに
如平常一样地
皆と同じように
和大家一样地
私を呼んでディナーベル
呼唤着我 dinner bell

“我”跋涉中。路过之处,后面的背景看起来像是“我”家的城堡。

这里路灯摇曳的形状非常像晚餐铃。可以注意到前面的路灯都没有这种程度的表现。

行走时“我”头上的铃铛震响,联合路灯摇曳的画面,使“我”再度想到“晚餐铃”。

正如前文提到的,我将流出的蓝色的液体/线条理解为具象化的铃声及其引起的感情与回忆。

说到铃声的话,果然还是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巴甫洛夫的狗”。

铃声,使得“我”在幸福快乐的晚餐与“晚餐铃”间建立条件反射。

逃亡和寻找母亲不得时,“我”奔跑而震响头上的铃铛,这样的铃声与“恐惧不安”捆绑,变成一种我拒绝回忆的PTSD。

看到人设和曲名时,最大的矛盾就在于“我”明明对于“晚餐铃”十分敏感、有着特殊的情感,头上却又戴着铃铛。

即使已经丧母,即使想要忘却,“晚餐铃”仍然残酷地“和平常一样地”“和大家一样地”呼唤着“我”。

“我”固然渴望那样世俗的美好,但是铃响后两种反应的矛盾使“我”纠结缠绕其中痛苦不已。幸福和恐惧、悲哀,全都揉进了“晚餐铃”。


ディナーベル
dinner bell
ディナーベル
dinner bell


晚餐铃摇曳回响。难得的没有勾线的一幕。或许想用这样的手法描摹“梦境”吧。


食ベたくない物だって沢山あった
不想吃的东西也不胜枚举
けどそしたら私はどんどん死んで
然而此后我渐渐死去
小さく惨めになって
化作小小的惨剧

“我”本是依靠“温暖”为生,现在却只能吃雪代餐。雪也算是“不胜枚举”的“不想吃的东西”之一。

然而离开了母亲、吃不到像样的东西的“我”,或许不久之后也就会这样静静地死去,化作一个小小的惨剧。

这也可以是一个“美梦”,在那一头与母亲再会。

“我”在桌上依次摆上餐具。从两叉一勺一刀比较讲究的餐具布局也可以看出“我”的家庭背景。

(两个叉子据说一个是餐叉一个是甜点叉来着)


用餐完毕后,“我”在雪地里再次入眠。切入到接下来的回忆部分。


おもちゃのコックが作ったス一プを飲んで
喝着玩具厨师做的汤
その温みを朝まで取っておこうと
想要把那份温度保存至早晨(想要把那份温暖熬到天亮)
お腹を抱えて眠ろうよ
抱着肚子入眠

这段白色的回忆个人理解为“我”小时候发生的事情

母亲并没有回家的一晚,“我”过家家般地和“玩具厨师”做了汤等着母亲回家

“想要把那份温暖保存到天亮”证明天亮之前“我”都没有等到母亲回来,最终“我”一个人抱着肚子睡去了(有可能实际上什么都没吃)。

这一顿甚至有可能是遇袭前最后的幻想晚餐。母亲的彻夜未归和黑影的夜袭间总觉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里做一个大胆的猜想,有可能黑影是听声辨位的。而“我”过家家为母亲做晚餐的那晚,做完之后,“我”很有可能摇响了晚餐铃。有可能正是这一行为导致了“我”的极度自责,认为是自己招来了黑影。

而这锅汤会在后续继续出现。


どんな時もいい子にするよ
无论何时都要做个好孩子哦
昔ママに貰ったル一ル
从前在妈妈那儿得到的规则

黑影来袭,被逼退到天台无处可逃的“我”。

接着再次是“我”被掐脖子的场面。

而这一切看起来又不像是“梦”。远景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遇袭的情况和“黑影”们。

“我”要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母亲告诉我要遵守她告诉我的规则。这些规则定然是保护“我”的。但是也正因为要“听话”,“我”无法做出其他的行为,只能眼睁睁看着母亲为自己死去。


寒い夜の路傍で見失った
迷失在了寒夜的路旁

斯人已逝。“要听话”的规则,与对母亲的回忆与爱迷失在了寒夜的路旁。

“我”托起高脚杯,凝视。对母亲的爱与厌在心中交织,萌生想要忘却的念头。呼应到下文的扎碎餐桌。


開かない扉の影、
无法打开的门的影子
白い鈴
白色的铃

“无法打开的门”,我将其理解为PTSD后无法触摸的回忆,或是母亲为了保全“我”隐藏的真相和秘密。

“我”所驻足的落地窗人家的门也不会为我打开。“我”只能就着雪吮吸着门缝流出的暖色光线。

“白色的铃”在雪地中入眠。“白色的铃”也有可能代指母亲


約束ではない
没有什么约定
結論ではない
没有什么结论

不是什么约定——母亲已经去世了,“我”也没有必要遵守什么“听话”的约定。母亲要为我牺牲,也不是什么双方达成一致的约定

不是什么结论——母亲想要达到达到的结论是牺牲她自己,以让“我”活下来继续获得幸福的人生。然而事实根本并非如此。失去了我母亲的“我”,餐风宿露,徒留苦痛孤寂,再也无法触碰到温情和爱,甚至连生命也不一定能保证。


ただ正常に
只是正常地
ただ正常に
只是正常地
銀雪をかぶる
被银雪覆盖着


“我”用冰锥扎碎了餐桌,想要尽数放弃关于“晚餐”“母亲”所有的回忆。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前面摆放餐具的平面是餐桌。

但是大雪地上为什么会有桌子(x)只有幻想或者是梦才说得通吧。

不过这里和前文一样的虚幻的“黑色”空间,很容易让人看出是心理活动/“梦”。

不得不说这次曲子的时间线、“梦”“回忆”“现状”间的区分比较混乱和模糊……


“我”从梦中醒来。而且很有可能是被冻醒的。

银雪之下覆盖的情感与被母亲藏起来的真相,“我”在半梦半醒间看到暖色的光,情感再次被唤醒。


ハ一トが冷め前に
在心冷却之前
名前を呼んでディナーベル
呼唤着我的姓名 dinner bell
ただ正常に
只是正常地
ただ正常に
只是正常地

很多朋友说会在这里串到《铃芽之旅》,但是两者在理解上确实有可取的共同之处。

铃芽寻找母亲,被门中的“常世”所迷惑而进入门中,梦醒的迷蒙间“我”在玻璃窗中从他人的母亲的身影中看到了自己的母亲。

——因为看到了母亲,被那样的亲情所诱惑,沉入了幻象。

而“我”周围的小高脚杯,看起来是想要阻止“我”进入幻想。我将它理解为是“我”之前想要放弃羁绊的心思的具象化。

在彻底心灰意冷之前,在“我”尚留有生命没有被冻死饿死之前。迷迷蒙蒙,梦醒之中,“我”听到晚餐铃的呼唤(大概是“我”睡觉时翻身,铃铛发出的声音),奔向幻象。

一切都是正常地,合情合理地。对母亲的思念再度复苏,没有谁能够阻拦。



選べないのに
明明无法选择
選べないのに
明明无法选择
選べないのになぜ
明明无法选择 为何(不能选择却为何)
必要なんだろう
是必要的呢(还是需要她呢?)


“我”漫步在盘子被打翻的暖色液体幻境里。与刚才雪夜的冷色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虽然说液体的表现在某些时候有着“生殖、性、亲情”这样的暗示,但是在这里我并不想多说。

母亲正在做饭。

明明无法选择,只能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乖乖地听妈妈的话,让母亲救下“我”,“我”遵守母亲的规则活下去,却还是缠绕在纠结与自责中。

明明无法选择,让自己活下去的求生欲,或者是让自己的女儿活下去的大义。

明明无法选择,“忘却还是不忘却”“幸福还是痛苦”。

明明无法选择……明明还是需要母亲的爱,温暖来临时还是再度想起母亲。“我”开始心软,后悔放弃回忆的事情。

有看到弹幕说这里口型大概是在喊“お母さん”。“

我”轻声地呼唤母亲,却打碎了这场梦。

母亲回头,而她的脸却只是“我”凝视的高脚杯的液面。一切终究只是虚幻的一场梦。“我”从幻想中醒来。
失去母亲的痛苦,夜袭的恐怖,一个人餐风露宿的孤寂,负面情绪再度将“我”吞噬,“我”再次决心斩断一切。

“我”张开在梦境中飞翔的翅膀,化作“死神”状。

“我”决心动用梦境的手段,将母亲在我的记忆中铲草除根。

现在的“我”不也像那天晚上夜袭时身旁的黑影一样吗?抹杀母亲,无情而又黑暗。

这里的镰刀下方也是一个叉子,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



選べないから
正因无法选择
仕方がなく愛だと言ってしまった?
才无可奈何地称其为爱吗?


正因一切都是无法选择的既定事实,才无可奈何地将其归咎为爱吗?

无法理解母亲的爱。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行为爱“我”?这样的爱,沉重而轻飘飘地留“我”一人,反而是让“我”永远地失去了爱和温暖。徒留无力的遗憾。

“我”甚至连光都不配借上一点。落地窗人家已经拉上了窗帘,没有光投向“我”的方向,高脚杯里面的雪失去了光亮。

“我”流下了泪水,不是晶莹的,而是黑色的。心灰意冷的我,越来越像夜袭那晚的黑影,一切都是黑色的、无情的。



エプロントレスもまた、人だもの
围裙的话、也是人啊


围裙在这里代指母亲,既是落地窗一家的母亲,又是我的母亲。但是在这里我更倾向于指“我”的母亲。

明明母亲也是人,也有着求生的本能,却放弃了自己生而为人的机会来保全“我”。她不是神,本不需要有这样舍己为人的光辉。

而“我”虽然有着能在梦中飞翔的超人的异能,但是这样的异能对于事态的发生无济于事。“我”不能在现实中施展出梦中的能力。纵使能,也必须遵守“要听妈妈的话”的规则而眼睁睁地看着一切无法选择地发生。

窗前一双手滑下,有谁死了的就像谋杀现场一样。但是我们如何定义死亡?《寻梦环游记忆》予我们答案。一定意义上,忘却也是一种死亡吧。而“我”选择抹去对母亲所有的回忆。

“我”最终抹杀了母亲。


誰も気にしない
何人都不会在意
何も変わらない
什么都不会改变


最初蹲在家门口的那一晚并没有谁在意“我”,也没有什么会改变刚刚发生的事情。

现在,如果“我”选择忘却母亲,忘却一切,斯人已逝,早已没有人会在意这件事情,也没有人在意“我”是否听话。忘却母亲也不会造成任何对已经发生的惨剧的改变。

什么都不会改变。即使我内心主观决意放弃,也并没有办法改变铃响的条件反射和PTSD客观实。


もう知っている
已然知晓了
全て知っている
全部明白了


现在的“我”已经完全明白了。现在就着他人落地窗发出的暖光吞食雪,一如小时候母亲未归那一夜“我”与“玩具厨师”过家家幻想着与母亲共进晚餐。完全一样的性质,进行着一次又一次幻想的晚餐慰藉自己

一切挣扎与纠结都是徒然,最终“我”是只能回到起点,赖以幻想为生。


ありふれたような
如平常一样
皆と同じような
和大家一样

私の熱を止めで
将我的温热断绝(治好我的发烧吧)
優しく止めてディナーベル
温柔地将其断绝 dinner bell(温柔地治好我吧,晚餐铃)

个人翻译时比较纠结的地方。“熱”既有发烧又有热度的意思。

全都已经放弃了,全都已经忘记了。

现在就可以像平常一样,像大家一样了。

打碎了一切,“我”却下意识张开嘴贪婪的吞噬着流下的温暖。

母亲啊,请温柔的治好我的发烧吧,忘却只是我一时荒唐的念头。

母亲啊,将温热就此断绝吧,让我不要再想起你了,不要再纠缠于痛苦之中了……

仰头的一瞬间铃声响起,蓝色线条出现。情绪与声一并涌现带来的条件反射和PTSD让一归零

后悔还是恐惧?

但是铃声是无形的脐带,连接着“我”和母亲的羁绊。

两个高脚杯碰杯,幸福的晚餐。就好像我和母亲再次相依。

两个高脚杯面对面,而只有一侧坐着幸福快乐的“我”。

末尾一片纯白虚幻的景象。这里既可以是“回忆”也可以是“幻想”,导向两个不同的结局。所以我将作品的结局归为开放式结局。

如果将这理解为“我”儿时美好“回忆”的一部分,就是“我”在铃响之后再次动情,回到“是否忘却”的循环。

如果将这部分理解为“我”的“幻想”,那么就是“我”最终还是毅然决然地堕入本初纯真的幻想,永永远远地与母亲继续那场儿时的最后的美好的晚餐。

END.

让我们再来理一遍时间线

过家家式的晚餐→入眠→遇袭→母亲死去→醒来→“我”蹲在家门口,开始跋涉流浪→驻足落地窗→借光开始用餐→入眠→看到“无法打开的门”,扎碎餐桌→冻醒→进入幻想,看到母亲→化作“死神”→汲取温暖→继续幻想的幸福晚餐

这次的作品中存在着很多的矛盾的地方。看似矛盾,实则纠结。“我”和母亲头饰的铃铛,以及我分明非常敏感的晚餐铃之间的矛盾,想要忘却和无法忘却的矛盾。也有着冷暖色调、生与死,私情与大义各种各样的对比从而引发到“无法选择”的无奈

全片中我们几乎没有真正地看到母亲遇害的任何相关画面。兴许因是PTSD而缺失的回忆,兴许是“我”是真的在过程中没有醒来。留白给予我们更多的遐想空间,不如说那样震撼的场面和心情难以描述。


创作背景相关&我的感想

2023.3.28 新曲『ディナーベル』已经公开了 是等待不会鸣响之铃的歌曲
2023.3.28 新曲「ディナーベル」,得以顺利公开了! 是以被称作ディナーベル(dinner bell)的晚饭铃为主题创作的。因为相比平日耗费了更多的时间,这样那样地做着实验才创作出来的曲子,感觉声音和影像都得以进化了。请一定要多多聆听哦!
2022.10.15 关于今后的数首曲子,我想像以往一样创作一首曲子一组角色与世界观的作品 已经有一阵子都是系列曲了 所以回归原点 制作着这些作品的同时也再为宏大的系列作品做准备

(以上推文翻译取自はるまきごはん专属墙)

这次的作品大概是难得的单曲呢ww终于不用写系列分析了真是松了一口气ε-(´∀`; )(你)

我选择今天——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完稿并将这篇文章发布出来,其实正是想借清明节的特殊立意。如何定义死亡?

但是爱让生死不再是永诀。

忘却或是不忘却,这其中的纠结定然是痛苦的。请记得他们,同时,也请放开他们。

正如在前文所说的,这次作品的时间线比较散乱。关于“梦、回忆、现实”之间的界限也比较模糊。

这次的作品可能不宜去太多地扣细节,带着一个“意识”单纯的泡进氛围里去看是更好的。所以我在这篇文章里面并没有过多地就主人公的身份探索,只是单纯的把她看作一个能在梦中飞翔的普通的城堡小公主(?)而已。(这个翅膀究竟从何而来?我也有想过是不是她衣服构造的问题xx)

不过春卷饭作品中时间的概念一直都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就正如ぱて先生所说,春卷饭的作品中经常会有着“一瞬”和“千年”这样极长和极短的时间的对峙,片刻即永恒这样的感觉ww(参见《Melty Land Nightmare》)

这次动画中运用到很多俯视角。俯视角常会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从而体现出镜头下角色的弱小。我们也可以带入主人公的母亲一样,低头俯视着主人公弱小而又凄惨的模样,无济于事,并同情着她的遭遇。

我能想到的与这次作品相关的概念有:

《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温暖的光芒里看到美好的幻想,自我慰藉,深陷其中。非常贴合春卷饭童话式的表现。

除了“口欲期”“情结”以外的童年创伤,女性的俄狄浦斯情结在这里个人能力有限不多介绍了TT 可以自行查资料了解~

要说我最喜欢的Vocaloid P,果然还是春卷饭吧。 不仅仅是Vocaloid音乐,所有音乐都有自己的重点,如文学、哲学、个性、声音......诸如此类。而我认为春卷饭桑侧重于哲学。 就文学音乐和哲学音乐的区别而言,当你重视文学性时,你会用各种方式谈论日常的事物,而当你重视哲学性时,音乐的内容本身就很高大上。尤其是春卷饭最近的歌曲正是这样的。 比如最近发行的专辑『幻影EP-Envy Phantom-』中的歌曲非常具有哲学性和抽象性,但故事中的人物却非常真实,你很容易通过他们的情感被带入故事中,这是非常厉害的。 这是一种独一无二的风格,也是我想要实现的目标。

自幻影EP以来,春卷饭作品中的哲学特色日益凸显,联合“梦”的表现独具魅力ww

从饭过去的作品上来看,兼有《月光》等音乐的实验性,又有《Melty Land Nightmare》的很多概念:“家庭”“梦”“忘却”等等

说到“dinner bell”,一开始想起的就是《Melty Land Nightmare》的这几句歌词:

「とびきりのディナータイム(精致的晚餐时间)」

「人生のハッピーエンディング(人生的美满结局)」

「一瞬だけ忘れないでよね(只这一瞬请勿忘却)」

借此机会也来重温一下mln吧ww

本次部分研究方向参考到鮎川 ぱて老师的 『東京大学「ボーカロイド音楽論」讲义』 。看完后真的受益匪浅的一本书,很多从表象文化研究出发的对术力口曲的深度看法是我从来没接触过的TT

大家有兴趣的话我也强推买来看看!不过暂时还没有中译本读起来比较吃力orz

虽然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度经历了被b站草稿箱崩溃,吞掉4000余字的悲惨经历……但是好在总算是顺利地又一次写完了!!!!特别感谢我的好亲友们,尤其是阿笙老师在全过程中的帮助和陪伴TT

如果下次有机会的话,想要试试看写文章来和大家探讨一下,饭倾向于在作品中使用小女孩描绘故事的原因~

再会~

春卷饭《ディナーベル(晚餐铃)》个人解读:等待,再也不会响起、想起的铃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