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无效信息,专注有效信息。
据我自身经历,分享一下关于无效信息在知识领域的表现及负面影响。
表现:
A博人眼球的封面。
视频封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用户是否会被吸引的可能性,因此一些视频创作者为了增加视频的观看用户就会在此做手脚。(因为我大多观看知识类视频,仅从知识角度出发。)在知识类视频中,部分视频创作者把握住学习者的心理,在封面中添加学习者所需要的内容。这并不意味着完全的好,一些视频内的知识非常浅显,却在封面上夸大其词,往往并不会对知识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

当一位需要学习随机变量相关知识的学者在看到这样的封面,一般会产生以下几种心理或者称之为认识:1、该视频里的内容与需要的一致。2、该视频能为我解答疑惑。事实上,这些仅仅是从封面获得的表象。往往,一个视频内容的质量越低,越会选择这种方法以增加视频的播放量。(这并不是绝对的,也有视频质量高且用这类封面的个别现象。)
B夸大其词的标题
同理,标题的抉择也会影响到视频的播放量。这也是另一个可作文章之处。当需要某个知识视频时,我们往往会搜索相关的词汇。例如,想要练习英语听力,那么搜索的关键词往往聚焦在英语,听力 上,以这两个词为核心,可能会再酌情添加练习、教学等词汇。但最终的结果却可能是这样的:视频一:英语听力解析。 视频二:听力频丢分?12小时练习带你突破听力难题!
视频一中很大可能是对英语中连读、省略音等的解析与教学,而视频二极有可能是从影视剧中摘取的典句。对于一个英语基础薄弱的人(比如不知道何时连读,何时省略,何时强调)而言,如果他选择了第二个视频,在多次反复后他或许能够听懂该视频中的部分句子,但由于对于基础知识的薄弱且并不知原理,还是会造成部分问题。倘若离开了这个视频,他的听力也不见得有见长。但这两个视频都是搜索后的结果,可见对于不同的个体会有一点的差异性。
总:
以上两点并非是对于此类视频的攻击,只是望诸位学者了解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知识类视频,而不是仅仅跟随着封面与标题就作出草率的决定。同样再此强调,这不意味着所有这类视频内容质量都低下,但确实存在着视频质量低下以此手段来博取关注的状况。若抉择不慎,其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负面影响:
A造成对知识认识的盲目性。
这里还用最开始的例子,如果这样一个教学视频提出“一个题型或几个题型帮你弄懂xx”,我们极有可能会放松对知识的警惕性,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假设一个视频作出了上述的承诺,但其质量却存在问题。这时有学者学习完这个视频,他是极有可能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知识了。这是非常恐怖的,在这种情况下,即没有完全掌握知识,又会在知识的运用中出错。因此要想真正掌握某个复杂知识,不能单单偏信某个视频的全部内容(尤其质量低的),还要学会自己去探索。
B造成焦虑。
这类视频也常常会有爆棚的播放量。一方面这些播放量会让学者感到十分的竞争压力。首先对于一个质量低的知识类视频,大部分人仅仅是被封面或标题所吸引,发现内容存在的问题后便会离开。但他们来过该视频的痕迹不会抹去。随着播放量的增长,原本无用的视频也会徒增压力,操成不必要的焦虑。因此,对于这类视频,学者即要知道有些人仅仅只是过客,也要学会判断该视频内容是否真的有效。
另一方面,就如上述,对知识的盲目性。如果一位学者因为这类视频而没有真正掌握知识,那么当他遇到练习、测验等时,极有可能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对自己的不自信又会进一步引发焦虑。因此,在学习完视频的知识后,学者应及时练习以查漏补缺。当上述情况出现时,要充满信心,重新学习出现问题的章节。
总:这就是我全部的认识了。再次强调,上述所有情况并不绝对,存在个别情况。望各位学者能够选择对自己更有利、更有效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