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理论讲堂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能够有机会在这里学习,刘主任围绕提高文稿理论水平从“为什么要写材料”等5个方面进行讲授,内容丰富翔实,例子生动实际,我获益良多,对我启发很大。自从进入机关工作以来,我就一直在办公室,可以说一进来就和文字为伍,和材料为伴,但是无奈天资愚钝,成长缓慢,站在这里 实在汗颜,又第一个发言,那就抛砖引玉,谈几点学习体会,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一是要学好理论。所谓学还是要紧跟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以及一些经典理论著作,例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毛泽东选集等,这些著作还是应该读原文、学原著,马克思主义一直以来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其地位不言而喻,我们作为党的干部,对这些内容要尽量熟悉、了解。我刚进单位之时,对这些内容很不感冒,觉得这些文件材料晦涩难懂、且冗长,但是又要写自己写,所以基本都是简单的文字堆砌、摘抄,从crlc+c到crlc+v,但写好材料不是一朝一夕,只有量变才能质变,没有大量的阅读,就难以形成公言公语的体系,只有大量的吸收,才能有产出。刘主任也讲到材料要语言优美,就像读书的时候语文老师让我们做好积累,看到好词好句,就要记录摘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歌赋文字精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非常多的大诗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就经常引经据典,例如在元旦致辞中就用到了“踔厉奋发”,这一个成语就引自孙中山《中国革命史·革命之运动》。因此学好理论,多读书,多做积累,是写好材料的第一步。
二是要做好实践。高水平的材料肯定不是空中楼阁,肯定不是一个人闭门造车,把自己关在房间中憋出来的。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这一篇文章中强调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提出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并对如何做好调查研究提出了明确的方式方法—要亲身出马、要深入!。毛主席本人就非常注重实践,曾就在寻乌躬身入局,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进行了十几天的调查研究,最后写成《寻乌调查》报告,为确立土地分配中限制富农的“抽肥补瘦原则”,提供了实际的依据。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回答了当时党内关于农民革命运动斗争的争论,肯定了农民运动的进步性和必要性,当时很多人都否定农民运动,认为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但是毛主席下到农村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认为农民阶级是可以依靠的阶级力量,并且力量强大,毛主席提出“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理论就是从实践中得出来的。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会负责具体的事物,工作其实就是一种实践,从实践中得到经验,干出心得体会,才能让自己的写出来的东西有内容、有生命,才会有可读性。
三是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刚刚卸任江西省政协主席姚增科同志在政协全会会上做的常委会工作报告中说的一句话,姚增科主席这五年来在江西省政协做了很多尝试,“唱响庐山天下优、叫响龙虎天下绝”等工作在有效推动了庐山、龙虎山两地旅游发展,“赣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正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工作,姚主席所做的常委会工作报告才能如此出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要如此,以理论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进行总结,得到经验,再去指导实践。材料都是内容的外在表达,内核都是我们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我们的看法,我们的经验,我们的思想,因此只有在这种循环往复的打磨中,我们才能做好工作,才能写的出材料,写得出好材料,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思想。
我在机关工作久了 ,就会把工作中的习惯与经验用到生活中,这里分享一个趣事,我身边有很多人通过相亲的形式结识异性、找到伴侣,但是相亲失败是常态,因此我通过观察这一行为就总结了三点九个字的相亲成功法则:看得上、聊得来、处的下。简单分享这些,一点拙见,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