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南虫记·叙永·画稿溪·20180913(三)·植物篇

2019-02-13 16:03 作者:刘大鸭蛋  | 我要投稿

    最开始去到的森林浓密的山谷里,可以找到一些耐阴的植物,比如苦苣苔科。

白花异叶苣苔 Whytockia tsiangiana

    叶子也拍了,不好看,就没上传。本种是我在当地记录的第二种苦苣苔科植物,像前一种一样,不太常见,只见于前述阴湿山谷的草丛下层,整个山谷内,我看到了大概五株。考虑到人类无法到达的悬崖地带也是它们理想的栖息地,实际数字可能远高于此。

    岩壁上还有一些木质藤蔓。

珍珠莲 Ficus sarmentosa var. henryi

    桑科榕属植物,生态位可能与薜荔相似,果实可以吃,然而口味不佳。

    本种在当地不常见,只有一棵,还半死不活。

    说到耐阴,就不得不提蕨类,而生活在岩壁上的蕨类中,铁角蕨无疑是最常见的类群之一。

华中铁角蕨 Asplenium sarelii

    本种与变异铁角蕨和北京铁角蕨都很相似,但叶形更宽,与前述两种一样,也是一个常见种。经常出现三种铁角蕨混在同一个小生境的情况,令人十分头疼。

    之前提到过的北方大蕈甲的食物,有点意思。

灵芝属 Gloeophyllum sp.

    具体哪一种看不出来,但肯定不是可以当中药的那种(虽然我觉得哪种灵芝化学成分都差不太多,但是这类名贵中药本质上并非药物,而是智商税的发票)。本种在当地人堆放在山谷内的木柴中大量生长,场面甚是壮观。

    走过木柴堆,我在阶梯的缝隙中看到了几棵正在盛开的凤仙花。

山地凤仙花 Impatiens monticola

    花很大,长度超过2cm,当地个体花瓣上的红色纹络比大多数个体发达,很有趣。

    本种虽然名叫山地,但实际上不会分不到海拔太高的山地地带,算是一个中低海拔分布的种类,我在海拔比较高的山地也见过凤仙花,主要是凉山。

    除了小型的铁角蕨,一些中型蕨类也有岩生的习性。

近边耳蕨 Polystichum submarginale

    耳蕨属多为二回以上的羽状复叶,一回羽状复叶是非常罕见的特征,《中国植物志》记载的国产耳蕨中拥有一回羽状复叶的可能不超过十种。

    不过实际数字肯定超过十种,因为贯众属里不是奇数羽状复叶的种类全都被挪到了耳蕨属。

    每次写蕨类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在写天书,我自己都要费点劲才能看懂。

江南双盖蕨 Diplazium mettenianum

    孢子囊群短线形,因而在老资料中被叫做江南短肠蕨。现在的短肠蕨属几乎不复存在,其成员四散在蹄盖蕨科各处,复杂的属级变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

    之前介绍的榕属植物已经有很多了,既有藤本、灌木,又有黄毛榕之类的大乔木,这些植物的果实一般都长在新枝条的叶腋处。但下面要介绍的这位则不然。

大果榕 Ficus auriculata

    这↑个↓就是老枝生花了,同亚科的波罗蜜也有这个特性。由于榕属植物的传粉只依赖与榕小蜂,它们不需要把花开得很漂亮,更不需要把花放在显眼的位置来吸引昆虫。老枝生花显然降低了树冠层机械组织的承重负担,减小了枝条折断的危险。

    这棵大榕树正对着瀑布,穿过瀑布之后,我在河对岸的湿地上找到了一棵似曾相识的五加科植物。

梁王茶 Metapanax delavayi

    也叫掌叶梁王茶,请认准唯一指定拉丁名。本属主产大洋洲,国内分布两种,另一种是异叶梁王茶,在四川也有分布。

    本种多见于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中也会使用它。五加科在东亚大多数地区都是广受欢迎的植物药,尽管这些民族医药的理论基础并不牢靠,但它们各自独立地选择了当地有分布的五加科植物,这至少能够说明五加科植物的某些成分确实能够影响人类的生理过程。

    梁王茶附近有一课长势不错的灌木。

窄叶柃 Eurya stenophylla

    与茶的关系不太远,以前都在山茶科,现在归入五列木科。与山茶一样,它也在南方的冬天开花,其时,耐寒的蜂类(比如无垫蜂、长须蜂或条蜂)也相应地开始了访花行为。在更靠南的云南和两广一带,即使它在最寒冷的时间开花,昼间气温也超过了10度,在那里,大片的柃花丛是养蜂人的聚宝盆——柃花蜜产量高,质量好,碰到气候合适的年头可以卖不少钱。

    但柃花蜜的钱不是那么好赚的,冬春正好是蜜蜂的繁殖期,新工蜂在这时逐渐长大,如果在这时摇蜜,夏秋季节没有足够的工蜂,乐子就大了。所以,只有群比较大或者头比较铁的养蜂人才敢搞柃花蜜。

    即使只有一个小区域,这片湿地上仍然有着独特的植物群落,有的植物在当地还不怎么常见,比如下面这位。

安坪十大功劳 Mahonia eurybracteata subsp. ganpinensis

    这个属就叫十大功劳属,有点猎奇。这个名字的来历可能跟中医有关,他们可能觉得这货特别能治病。

    其所在的小檗科也是一类真正有效的植物药,有些种类的有效成分已经被化学合成,成为了现代药,比如盐酸小檗碱。

    近期也有人用它做绿化植物,因为是本土植物,我觉得它比银桦好。

    众所周知,荚蒾和绣球长得有点像,我以前在四川见过的类似绣球的东西都是真正的绣球,这次终于见到了野生的荚蒾。

金佛山荚蒾 Viburnum chinshanense
   不在花期,凑合看吧。本种与皱叶荚蒾近似,但后者叶片表面的皱褶更明显。

    据说荚蒾类的果实可以吃,但大概不怎么好吃,否则应该能在水果摊上见到。

    下一种本来是构树,想了想,觉得实在没有写的必要,就跳过了,还是冷水花有乐子。

钝尖冷水花 Pilea pumila var. obtusifolia

    刚看到这货的时候我还有点懵逼:这个薄荷怎么长了三出脉?仔细一看,它不是薄荷,是冷水花。

    这可能是我去年见过的冷水花中最奇葩的一种,钝尖就钝尖吧,叶柄还这么短,神秘。

    这丛冷水花的位置已经接近村落了,再往前走是连片的水塘,沿岸的杂草也有了一些变化。

假柳叶菜 Ludwigia epilobioides

    其所在的丁香蓼属在国内的大多数种类都只有四个花瓣,这货比较独特,偶尔会出现五个瓣的花。

    常见于水边,是一类半水栖的植物。

    它的属名让我想起了某个擅长大吼大叫的驴脸男子。

    因为是村落,当地人在劳动之余也不忘娱乐,栽了一些观赏花卉。

粉美人蕉 Canna glauca

    虽然美人蕉有很多颜色不同的园艺品种,但图中这货似乎没有经历太多的选育。市面上常见的美人蕉大都是花里胡哨的重瓣个体,它们的起源非常复杂,我现在还看不懂。

    原产美洲,国内引入栽培。

    尽管这里已经接近热带,我在北方见过的老朋友也偶尔会露脸。

旋覆花 Inula japonica

    一般来说,完全不懂植物学的人会想当然地把它称为太阳花,因为它长得确实有点像太阳。但我见过更真实的老哥,他管这个叫向日葵。

    其实叫它向日葵反而比太阳花更接近真相,因为它的确就是向日葵族的。

    禾本科植物是我国南方很多地区的优势种,除了竹子之外,一些草本的禾本科植物也很高大。

斑茅 Saccharum arundinaceum

    甘蔗属植物,但根茎含糖量不高,不能用来制糖。本种适应能力比较强,是南方比较常见的杂草,早些年曾经与甘蔗杂交,以期得到适应能力强的甘蔗品系。好像是没成功。

    再往前走就是绿化带,之前提到过的红车轴草就长在这里。

红车轴草 Trifolium pratense

    与白车轴草一样,原产于欧洲,我国引种,作为牧草及观赏植物。这类植物能够耐受比较寒冷的环境,甚至可以在亚高山地带正常生长。

    虽然花序形状与白车轴草很像,但生长方式、茎叶形态甚至花序大小都与白车轴草有明显差别,一般不会认错。

    这个村的人看来很喜欢栽花,给他们点个赞。

百日菊 Zinnia elegans

   原产墨西哥,在城市中也多有栽培,但城市里的品系多为重瓣。由于重瓣个体不怎么结果,没法自己留种子,故而不受农村居民欢迎,他们更喜欢能自留种子的单瓣品系。

    俺也一样。

    再往前好像是村委会办公的地方,绿化水平比较高,甚至栽了绿篱。

假连翘 Duranta erecta

    原产热带美洲,花期长,是南方常见的室外观赏植物。我以前在广西见过它的果实,花还是第一次看到。

    据说有逸为野生的个体,但在这里没看到,竹是一种非常霸道的东西,一般的入侵植物干不过竹子。

    不过也有一些“入侵植物”能够在竹林的夹缝中生存。

藿香蓟 Ageratum conyzoides

    与熊耳草相似,但叶形和总苞形态不同。这类东西的花也很好看,偶尔会被选育成观赏植物,北方花市偶尔有售。

    长了一张入侵植物的脸,跟它长得比较像的紫茎泽兰、飞机草,没有一个是好东西,所以它也遭重了。

    引种外来植物的热潮不限于陆地上,一些漂亮的挺水植物也很受欢迎。

再力花 Thalia dealbata

    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湿地公园里,大概有一半都能看到这货。尽管它的花和叶子都比芦苇好看一些,但它并不是本土植物,生态功能几乎不存在,本土的动物基本不能取食它,其花朵是否能够被本地昆虫访问,也不好说。鸟类也许还是会在这上面筑巢,因为它们也分不清芦苇和再力花。

    下一种还是栽培的。

醉蝶花 Tarenaya hassleriana

    山柑科植物,原产热带美洲,我国引入栽培。它在原产地是一种比较好的蜜源植物(据说山柑科当蜜源植物都还不错)。

    虽然原产热带,本种耐寒能力不太差,韩国也有露天栽培的个体。

    当地常见的云实是华南云实,但其他种类也偶尔可见。

云实 Caesalpinia decapetala

    形似华南云实,但本种小叶多而小,先端钝圆,不难分辨。与华南云实一样,都是南方常见的云实,大型木质藤本,花很好看。

    本种不太常见,我只看到了几棵幼苗。




如有错漏,欢迎指出

最后祝你,身体健康

西南虫记·叙永·画稿溪·20180913(三)·植物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