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尔河辅助)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部分将领小传(4)瓦尔特·卢赫特
作者:玺珺
第二次写文章,希望大家支持
本系列往期文章:
(修订版)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部分将领小传(2赫尔曼·克里拜尔)
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部分将领小传(1)马克斯·鲍尔
瑕瑜互见——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
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部分将领小传(3)格奥尔格·韦策尔
四、瓦尔特·卢赫特(鲁赫特)
1882年出生于柏林,1901年6月27日高中毕业的卢赫特以军官候补生身份加入德皇陆军,成为东普鲁士第1“冯·林格”步炮团的一员,后在格洛高军校学习后,于1902年10月18日晋升为少尉,1911年10月18日晋升为中尉,在该团的第8炮兵连服役。1913年1月1日成为团副官,后被派往普鲁士战争学院就读,一战爆发后返回第1步炮团参加战斗,直到1916年秋。期间于1914年11月8日晋升为上尉 ,并获得一二级铁十字勋章。1916年秋离开后担任参谋职务,战争结束时为第75预备师的首席参谋军官。后加入防卫军,1920年春天,他在第2(普鲁士)炮兵团第5炮兵连当连长。1921年10月1日调到柏林,在军队运输处(T7)工作(战胜国在1926年解散了这个处,最后该处秘密转移到了T1处)。1924年10月1日,他被调到驻慕尼黑的第七师参谋部工作。1925年12月1日,他被提升为少校。1927年4月1日,他又被调到柏林的第1集群司令部工作。1928年10月1日,他被调到格洛高城防司令部担任参谋。1930年4月1日,他在那里被提升为中校。1930年11月1日,他被任命为驻富尔达第5炮兵团第1营营长,此时的顶头上司是时任炮兵团长的路德维希·贝克。他于1932年3月31日退役。并在几个月后的10月31日晋升为上校。(这次晋升多少带点安慰性质,也可能是因为要去中国了临时提高他的军衔)

卢赫特退役后选择去中国,成为了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的一名军事顾问,在总顾问办公厅工作。3年后(大概是1936年)回国。1937年秋,德国持续扩军,卢赫特再次加入德国军队,并在同年以炮兵军官的身份进入秃鹰军团,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并获得西班牙十字勋章。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动员,他于1939年8月26日担任215炮兵团的指挥官。1940年2月6日,卢赫特担任第44炮兵指挥部司令,并于1940年10月1日晋升为少将,1941年的9月25日到29日,卢赫特短暂指挥过第292步兵师,之后担任第310高级炮兵指挥部司令,1942年2月17日,卢赫特担任第87步兵师师长,3月1日接任了第336步兵师的师长。1942年3月12日,他被授予德国金质十字勋章。1942年11月1日,他被晋升为中将。如今的卢赫特已经60岁了(跟前文提到的297步师长类似,集团军群司令上下年纪还在做师长......),同龄的军官大多已经当上军长甚至是集团军司令,按照正常的情况,卢赫特再干上一段时间的师长就要退居二三线了。但命运这个东西很有趣。卢赫特在德国,中国和西班牙都干过,还是总参谋部军官团成员,阅历极其丰富,这样经历丰富的人就这样平平淡淡的退休似乎不太好吧……这不,机会来了。
1942年11月,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反击,罗马尼亚军队一触即溃,第6集团军被困在了斯大林格勒。作为德军最优秀大脑的曼施坦因指挥顿河集团军群展开解围行动。曼施坦因的处境相当尴尬,自己手中资源有限,没有作战主动权,在帮助6集解围的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防线不会被苏军捅穿。此时卢赫特的336步兵师隶属于第48装甲军(号主注,336步兵师本来是海防的14波次步兵师,但在11装甲师支援下在奇尔河附近的战斗打的非常好!),该师参与了德军“冬季风暴”行动,并和巴尔克的11装甲师在奇尔河反击苏军,表现相当出色(号主注:重创了苏军坦克第五集团军,很讽刺的是宏观战局有着巨大优势的苏军,其坦克部队在顿河战区遇到靠谱的德军装甲师往往是与宏观战局恰恰相反的画风.......后面偷袭完机场的巴达诺夫的坦克24军也转手被巴尔克排出去的一个团级规模战斗群反击重创)。



1943年1月30日,卢赫特因在顿河地区成功地进行了防御战而被授予骑士铁十字勋章。1943年初336师作为新建第6集团军的一部分驻守在米乌斯河地区。1943年7月22日正在米乌斯河率军激战的他被任命为刻赤海峡地域指挥官(隶属于克莱斯特的A集团军群)。1943年10月1日被晋升为炮兵上将。10月25日,卢赫特转入预备役,但很快被启用。1943年12月20日,他被调往西线担任第66预备军军长(1944年8月5日更名为第66军),该军驻守在法国中南部的克莱蒙费朗,下辖3个预备师,隶属于D集团军群。1944月6月6日,盟军诺曼底登陆,给西线德军当头一棒。1944年8月,盟军开展 “龙骑兵行动”,实力十分孱弱的G集团军群快速退败,第66军此时被划归给G集团军群的第19集团军。9月该军参加了洛林战役,损失严重。稍后66军又由第7集团军指挥。1944年12月阿登战役爆发,此时的66军隶属于曼陀菲尔的第5装甲集团军,被部署在装甲集团军北翼,下辖第18和62国民掷弹兵师与244突击炮旅。(开战后又增派了元首护卫旅等单位)该军在阿登战役中表现十分出色,痛击美国第106步兵师,迫使其两个团投降,俘虏了至少7000人,并在与美军第7装甲师交战过程中给予对手较为沉重打击。但是成功只是昙花一现,阿登战役中德军的出色表现并不能挽救德国即将败亡的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军已经没有胜利的可能,双方都在阿登地区付出了巨大牺牲,但很明显德军更难承受损失,1945年1月28日,阿登战役结束。不过在战斗中表现出色的曼陀菲尔和卢赫特等人得到了应有的奖赏。1945年1月9日,卢赫特因在阿登战役中的出色表现被授予橡叶饰骑士铁十字勋章。带着荣誉,卢赫特继续坚守着摇摇欲坠的防线。1945年3月底,盟军发起攻势,逐渐合围莫德尔的B集团军群,整个集团军群上下一片混乱,卢赫特在混乱中短暂被认为“失踪”,但他最终带着几百名士兵赶到自己的防线。1945年4月7日(一说8日),他被任命为第11集团军司令(极其混乱,11集在波美拉尼亚战败后被调到了西线)。1945年4月20日,他又被任命为第十三军军长(后期德军混乱可见一斑,集团军司令降到军长本就很离谱,当然也可能兼任也可能别的原因。11集团军在4月末投降了)。然而,他于1945年4月23日在哈茨山脉被俘。1948年被盟军释放,一年后的3月18日去世。
个人认为,卢赫特将军算是德军中比较优秀比较成功的将领,在进攻和防御战中都有出色表现,无论是在东线还是西线,他都凭借战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