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哈布图·哈萨尔城—黑山头古城

2022-12-08 23:18 作者:罕哈冉惠  | 我要投稿


ᠴᠢᠡᠭᠭᠢᠰ ‍ᠤᠨ ᠴᠢᠯᠠᠭᠤᠨ ᠬᠥᠰᠢᠶ᠎ᠡ
(译•成吉思汗石碑)
ᠪᠤᠬ᠎ᠡ ᠰᠦᠴᠢᠨᠬᠦᠦ ‍ᠤᠨ ᠨᠠᠭᠠᠳᠤᠮ ᠳ᠋ᠦ᠍
 ᠶᠢᠰᠤᠡᠭᠭᠡ ᠳ᠋ᠤ᠋ ᠬᠥᠰᠢᠶ᠎ᠡ ᠰᠦᠢᠯᠡᠬᠦ ᠦᠵᠡᠮᠵᠢ
(译•布哈速赤忽那达慕上刻移相哥碑场面)


1920年,胪滨县(今 ᠮᠠᠨᠵᠤᠷᠢ满洲里)首任知事赵春芳曾到著名黑山头古城址,亲眼目睹其气势,并赋诗一首:


元代发祥说故都,登高远眺意踌躇。


当年裂土雄牛耳,盖世英名建骏图。


气并山河留胜概,年淹台阁已成虚。


兴亡时势如泡影,变换沧桑感隙驹。


野草鲜花萦旧址,沧茫薄暮认归途。


ᠰᠢᠪᠠᠭᠤᠲᠤ ᠬᠠᠶ᠋ᠢᠷᠬᠠᠨ ‍ᠤ ᠰᠡᠷᠭᠦᠭᠡᠬᠦ ᠵᠢᠷᠤᠭ
黑山头古城复原图
ᠬᠤᠳᠠ ᠶ᠋ᠢᠨ ᠲᠦᠪᠰᠢᠨ ᠵᠢᠷᠤᠭ
黑山头古城平面图
ᠬᠤᠳᠠ ᠶ᠋ᠢᠨ ᠲᠣᠶ᠋ᠢᠮᠣ ᠵᠢᠷᠤᠭ
黑山头古城鸟瞰图


这座古城坐落在呼伦贝尔大草原深处、中俄边境的额尔古纳市黑山头镇北5公里,地处于根河、得耳布尔河注入额尔古纳河入口东北三角洲台地上。从地理位置看,得耳布尔河流经古城北部,根河经其南,西界沼泽地,东部及得耳布尔河北部山地、丘陵连绵,呈背山面水,易守难攻之态势。古城周围环境优雅,便于建筑宫殿楼阁,也便于架设毡包,宜定居,也宜游牧。古城东南有一座海拔540米的小山,当地人叫做小孤山,因山头经常呈现黑色,也叫黑山头,古城因“黑山头”而得名。蒙古语称它为ᠬᠦᠷᠳᠦ ᠦᠨᠳᠤᠷᠵᠢᠨ(译•苦烈儿温都儿斤)。


※ ᠬᠦᠷᠳᠦ(译•“苦烈儿”,即固定在勒勒车上的木箱), ᠦᠨᠳᠤᠷᠵᠢᠨ(译•“温都儿斤”,即高山),蒙古语意为“木箱似的山”,所以当地蒙古人称之为:

ᠬᠦᠷᠳᠦ ᠦᠨᠳᠤᠷᠵᠢᠨ(译•苦烈儿温都儿斤古城)


ᠬᠤᠳᠠ ᠳ᠋ᠤ᠌ ᠣᠯᠤᠭᠰᠠᠨ ᠯᠤᠤ ᠶ᠋ᠢᠨ ᠸᠠᠭᠠᠷ
黑山头古城采集的龙纹瓦当


黑山头古城又称哈布图·哈萨尔城,学界认为是成吉思汗的胞弟哈布图·哈萨尔曾经的都城。对于这座古城国内外学者很早就开始关注,最早在清代西清《黑龙江外纪》对古城已有记载。之后,屠寄《黑龙江舆图说》、张家璠《呼伦贝尔志略》对此古城也有记载。19世纪三四十年代,俄罗斯考古学家、探险家克鲁沦特金、胞诺索夫等先后到古城,盗窃了大量珍贵文物。


ᠬᠠᠪᠤᠲᠤ ᠬᠠᠰᠠᠷ ᠬᠤᠳᠠ ᠶ᠋ᠢᠨ ᠬᠡᠷᠡᠮ   
黑山头古城城墙


古城坐北朝南,形制为“回”字形,分内、外两城,城墙夯土筑。外城呈方形,墙外有护城壕,周长约2.35公里。城墙残基一般高2米,最高处大约4米。古城四面均设城门,门外有瓮城,城墙四角有高大的角楼,城墙比较宽厚,顶宽约2米,底宽约6米,墙外每隔百米设一马面。外城西门内北侧有一圆形院落基址,直径约100米。院落内有方形土台一座,边长约30米。整个院落外圆内方,形似圆形方孔钱,故有“钱城”之称,似为宗庙或祭祀场所。


ᠬᠤᠳᠠ ᠶ᠋ᠢᠨ ᠪᠤᠰᠤᠬᠤ ᠵᠢᠷᠤᠭ
黑山头古城立体复原图


内城位于外城中部偏西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近170米,东西宽130米,东、南、西三面墙设城门。内城中部偏北处有大型建筑基址一座,呈“工”字型布局。建筑基址上的花岗岩柱础石排列有序,相互间距约4米。周围散布有青砖残片、黄绿釉琉璃瓦等遗物,这该是一处金碧辉煌的宫殿。城内曾出土黄绿琉璃瓦残片、龙纹瓦当、青砖残片和造型精美、色泽艳丽的釉色建筑构件,不难想象这座废墟曾经的雕梁画栋、宏大秀丽。古城的繁华随岁月而消逝,但八百年来依然矗立在呼伦贝尔草原深处,如卧龙般悄无声息地镇守着这里,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历史。后来,我在额尔古纳博物馆看到一幅古城模型复原图,体会到了它的宏伟奢华。


13  ᠳ᠋ᠤᠭᠠᠷ ᠵᠠᠭᠤᠨ ‍ᠤ ᠬᠣᠷᠴᠢᠨ ᠪ ᠠᠮᠢᠳᠤᠷᠠᠯ
13 世 纪 科尔沁 生 活


也许有人会问根据什么断定这座古城是哈布图·哈萨尔城,我想,这就应当从有关文献和出土文物来略作交代了。哈布图·哈萨尔,是成吉思汗大弟,哈布图意为“百发百中”,哈萨尔意为“猛兽”。他骁勇善战、忠心耿耿,是成吉思汗最得力的助手,为统一蒙古高原,建立大蒙古国的宏图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吉思汗曾说:“有别勒古台之力,哈萨尔之射,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1214年,成吉思汗把额尔古纳河流域分封给哈布图·哈萨尔。波斯史学家拉施特在《史集》中说:“移相哥和拙赤·哈撒尔氏族的禹儿惕和游牧营地在蒙古斯坦东北部额尔古涅河(额尔古纳河),阔连海子(呼伦湖)和海刺儿河(海拉尔河)一带”。这说明哈布图·哈萨尔的封地就是今天的额尔古纳河、呼伦湖和根河一带。


“ ᠬᠠᠰᠠᠷ ‍ᠤᠨ ᠳᠡᠳ᠋ ᠬᠦᠥ ᠂ ᠰᠦᠷᠯᠢᠭ ᠮᠡᠷᠭᠡᠨ ”
——  ᠶᠢᠰᠤᠡᠭᠭᠡ
“ 哈撒儿次子,英勇的神箭手”———移相哥


19世纪初,前苏联考古专家在黑山头古城西40公里处,汇入额尔古纳河的乌卢龙桂河上游支流希尔希拉河畔发现了希尔希拉古城和迄今发现最早的回鹘式蒙古文石碑——“ᠶᠢᠰᠤᠡᠭᠭᠡ ᠵᠢᠨ ᠬᠥᠰᠢᠶ᠎ᠡ/移相哥碑文”。因为此碑以“成吉思汗”名字起首,学术界又称之为“ ᠴᠢᠡᠭᠭᠢᠰ ‍ᠤᠨ ᠬᠥᠰᠢᠶ᠎ᠡ成吉思汗石碑”(Genghis Stone)。碑文记述了成吉思汗西征讨 ᠰᠠᠷᠲᠠᠭᠤᠯ萨尔塔兀拉人(花剌子模)班师,大蒙古国全体 ᠨᠣᠶᠠᠨ(译•诺颜/将领)聚会于布哈速赤忽之际,移相哥射箭,矢逾三百三十五步远。移相哥是哈萨尔次子,故希尔希拉古城也称之为移相哥古城。另外,在希尔希拉古城西北50公里,东距黑山头古城70余公里的乌卢龙桂河的两条支流康堆河和巴隆康堆河(西康堆河)之间发现哈萨尔妃子所居城堡——康堆古城。黑山头古城与俄罗斯境内的希尔希拉古城、康堆古城正成鼎足之势,证明了这一带是哈萨尔 ᠤᠯᠤᠰ(译•兀鲁思,即封地)的中心。


  ᠬᠣᠷᠴᠢᠨ ᠪ ᠴᠣᠭᠯᠢᠭ !!!
科尔沁 精 神 !!!


黑山头古城及其所处的额尔古纳河流域是蒙古民族起源地。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在《内蒙访古》中写道:“呼伦贝尔草原不仅是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而且是他的武库、粮仓和练兵场”。于是,当人们研究蒙古族历史的时候,这座埋葬在荒野的黑山头古城就不可忽视地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身为草原帝国之源,蒙古“黄金家族”的龙兴之地,它承载着蒙元帝国的兴衰史,也谱写了草原文明最具魅力的篇章。


哈布图·哈萨尔城—黑山头古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