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年收入减少500亿 国货当自强 洋奶粉日子不好过
作者丨曹伟
出品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新生儿数量骤减,国产奶粉强势崛起,洋奶粉的处境越来越难已经成行业共识。

近日,雀巢发布的2020年业绩报告显示,雀巢2020年收入843亿瑞士法郎,同比下滑了8.9%。相比2019年,雀巢的总销售额增长1.2%,净营业收入达到926亿瑞士法郎,雀巢这次收入同比少了83亿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币近525亿元。
在中国市场,由于2020年中国春节新冠疫情,家庭外渠道消费减少以及有限的消费者囤货等原因造成雀巢中国市场也出现了高个位数的下滑。
从具体业务来看,咖啡业务、调味食品和冰淇淋、婴儿谷类食品等业务其实是取得了一定幅度的增长,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持续下滑,核心品牌惠氏S26和启赋销售负增长,拖累业绩整体表现。
曾经靠“买买买”崛起的一代霸主,如今已经走上“卖卖卖”的阵痛期。未来,还将何去何从?
营收六年几乎没有长进
事实上,鳌头财经注意到,近六年雀巢营收虽在稳增长,但增幅均在2%以下,基本属于原地踏步。

仅在2018年,雀巢集团实现总销售额914亿瑞士法郎(下称“瑞郎”),较2017年增长2.1%,成为仅六年来增幅最大的一次,此前2015到2017年的总销售分别为888亿瑞郎、895亿瑞郎和898亿瑞郎。
2019年,雀巢的总销售额增长1.2%,净营业收入达到926亿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币约6619.6亿元,增速再次开始放缓。2020年雀巢集团总销售额为843亿瑞士法郎,同比减少8.9%,成为近六年来首次负增长。
对此,雀巢表示,这主要是由于瑞士法郎持续升值,导致销售额减少7.9%,以及2020年雀巢业务调整资产剥离影响收入减少4.6%。刨除上述因素,雀巢2020年营收实际增长为3.6%,也是近5年来的新高。
除此之外,鳌头财经注意到,受到2020年初疫情的冲击,以及行业竞争刺激下下,雀巢部分业务发展不及预期,也成为拖累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

比如,雀巢大中华区,雀巢大中华区全年收入为59.86亿瑞士法郎,整体出现了负增长。从具体业务上看,雀巢传统强项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则持续下滑,核心品牌惠氏S26和启赋销售负增长。
此外,大中华区专业餐饮业务销售额有所下降,但在第四季度得到改善并接近往年同期水平。
一手加法一手减法
为了扭转增长天花板困局,雀巢近几年动作不断,加速调整全球范围内的产品组合。
从1981年到2001年,雀巢在20年的时间里拿下了全球二百五十家公司,平均下来,几乎是一个月就能收购一家。截至2019年初,雀巢旗下拥有的品牌已经超过 2000个,堪称“全球收购之王”。

到如今“卖卖卖”,包括2020年出售皮肤健康公司、美国冰淇淋业务、Herta charcuterie肉制品业务、美国和加拿大的区域山泉水品牌、纯净水业务和饮料配送服务,以及中国银鹭花生奶和八宝粥业务,加速剥离负增长资产已经成了雀巢又一个标志。
2017年开始,雀巢现任CEO施奈德就开始操刀对雀巢的业务进行洗牌,一方面剥离非核心业务和盈利能力有限的业务,另一方面收购和投资高增长且符合雀巢业务要求的业务。
根据雀巢在年报中公布的数据,自2017年以来,雀巢所调整的业务的收入总额已占到2017年总销售额的18%。也就是说,雀巢对近两成业务收入进行了换血。
经过多轮调整后,雀巢的业务版图越发集中。雀巢董事会主席保罗薄凯也曾表示:“董事会已再次确认了雀巢营养、健康和幸福生活战略的价值潜力。强化雀巢核心的食品、饮料和营养健康产品的战略重心将为长期的利润增长提供最佳契机,完全符合我们公司的目标。“
目前,雀巢正在经历调整的阵痛期。虽然整体业绩下滑,但仍有不少新业务取得增长。在大中华区, 相比于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疲软,增长主要在咖啡业务、调味食品和冰淇淋、婴幼儿谷类食品等领域。

尤其是雀巢大中华区宠物业务增长明显,其中普瑞纳宠物护理业务的销售额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增长。
雀巢首席执行官马克·施奈德表示,预计有机增长、盈利能力和资本效率将继续提升,雀巢2021年目标收入增长超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