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歌曲半山腰抄袭,我想有些话我一定要说。

过去蛮长时间了,我作为当初扒谱的人还是想补充说几点。(扒谱视频还在我主页)
第一件事,相似度极高是客观事实,就是客观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发现总有人说什么「你是专业的吗,你不是空耳鉴抄嘛」那我基本可以确认你应该没有我专业(这里不谦虚了抱歉),我可以反过来跟你说「我是专业的,你不专业才听不出」我的扒谱视频p3p4中,我和作者那一方深度沟通以后,再结合官方的判断,最终选择「相信」只是撞曲子,这反而倒是我的主观了,不能改变相似度极高的事实,也不能说任何的怀疑都是无理取闹的,各位应该可以明白。
第二件事,「音乐发展到现在非常容易撞曲」这种论调我很不喜欢,因为他很不严谨。他口中的音乐不能是全部音乐,应该仅仅指「使用大众化模板和弦的流行歌」,我们仍然可以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曲子。有人说,把不和谐的音符排列去掉,没剩多少了,那请问你巴赫是怎么写出那么多高质量的精品还不重复的,仅仅是一个时代的一位人物啊。巴赫不算,那肖邦呢?莫扎特呢?贝多芬呢?柴可夫斯基呢?拉赫呢?...... 不只是古典(广义)音乐这个超大的圈子,就算是小小的音游圈里电子音乐也有层出不穷的优秀作品等着我们去欣赏。究其本质,音乐本身就是要从和谐进行到不和谐再解决到和谐,不和谐是推动音乐发展的动力,如今模板化的和弦与模进,是音乐过度简化套路化的缺点,这种缺点加大了撞曲的可能性,也减少了音乐的丰富性。现在回归主题,两首曲子相似的地方根本就「没有」用到极其大众化的和弦走向,也「没有」模进。所以本次事件属于是概率很小的类型,所以我才站出来质疑。
第三,祝愿作者可以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我最终是「相信」你没有抄袭的。
最后,某些可爱的朋友不用再转发《首席鉴抄官》让我鉴赏了,无论是私信还是评论区。看得出来你有强烈的欲望反驳我的质疑,但是我实际上很喜欢这首曲子,并且也不觉得空耳鉴抄这个字眼和我有什么联系,我觉得你很好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