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脑是否是一台量子计算机?

2023-09-06 15:36 作者:同读红楼梦  | 我要投稿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彭罗斯认为人脑是一台量子计算机。他认为人脑微管中储存了我们的记忆和意识,微管里的灵魂物质不会消亡,只会重回自然,并在自然世界中,一直影响着世界。



很多观点也都认可这一点,但也有不少人反驳。如果人脑是台量子计算机,那么它将消耗大量能量。

例如核磁共振利用磁场影响水分子中,氢原子的自旋,共振出不同的电磁波信号,继而窥测出人体结构,来探测异常的结构组织。而核磁共振一旦运转就不能停机,一天就要消耗2500度至5000度电,人类的一日三餐显然供养不起这台昂贵的量子计算机。况且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还远远不能实现量子的稳定纠缠。

而科学家们认为大脑神经元之间的量子纠缠,是引力场中的高能态纠缠,而非电磁场产生的低能态纠缠,这种作用力虽然很弱,但很稳定。


人类目前利用的量子技术,还只停留在原子表层上,对于原子内部的纠缠,我们一无所知。量子技术的发展,颠覆了人们很多常识性认知,但为我们了解人类的意识的产生,也提供了新思路。

而我个人觉得,人脑不是在控制量子纠缠,而是在长时间的自然进化,懂得了识别神经微管中的量子纠缠态,学会了感知其中微弱变化的能力。


我们也不能小瞧大自然的力量,比如最普通的光合作用,用我们现在最先进的电子元器件也难以模仿。

而物理学的发展,如今也渐渐地往生物学、神经脑科学领域发展,这也说明自然的智慧远超我们的想象。


人类的大脑很神奇,它能通过身体器官接收的信号,产生图像和思考,这和计算机通过各种电子元器件,输入电信号而产生复杂图像的原理是相似的。不同的是,人类不需要主动操控自己的大脑,它就会给出我们想要的结果。


例如,人类的眼睛接受不同频率的光束,能够识别出不同的颜色。而实际上光的本质只是不同频率的光波。是人脑使得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赋予了不同频率光束各种颜色的概念。

如蛇的眼睛可以识别红外线,不需要触觉就能识别物体的温度。而在有些动物眼里,它们的世界则是灰暗的。


我们不用精密科学仪器,就可以判断不同光波的频率,这是视觉处理神经元帮助我们自行运算的结果。我们能听到声音,是听觉系统传递给大脑后处理的结果。有些动物则进化出比人脑更复杂的接受器官,如蝙蝠依靠超声波的反射,辨别黑夜的猎物,海豚依靠声呐进行沟通交流,在浑浊的水里捕捉慌乱的鱼儿,这些都是人类大脑所不具备的本领。

然而人类却进化出其它动物所没有的智慧和意识,当然有些动物可能一样存在智慧和意识,而人类在这一方面显然是独树一帜的。人类在许多方面虽然不如其它动物,却成为了这颗蓝色星球上的霸主。

彭罗斯认为,人类的大脑是台量子计算机,人类的灵魂和记忆,存在神经元中的微管之中。以前,人们一般认为这些微管,在神经元中主要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而麻醉科专家汉莫洛夫,认为神经元中的微管,对于人类形成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因为麻醉剂,主要是作用在这些微管上面,让人暂时失去意识。


人脑的各种特性显然不能和电脑相比,然而人脑的计算量似乎要远超过电脑。2022年爱尔兰三一实验室,测出人脑的运算状态,和量子计算有着类似的信号产生。

又比如,草履虫也具备复杂的“智能”行为,但草履虫并没有神经元结构,它可能是通过微管结构之间的量子纠缠而获得了“智能”。


再比如,行军蚁就像是有集体意识一般,可以在一片森林里,呈扇形扫荡周围的生物,具有超高的空间识别能力,它们没有视觉,却能依靠敏锐的触觉,形成集体意识,团结协作,遇水搭桥,逢坡铺路。


在拐尺实验中,行军蚁可以权衡通过蚂蚁的效率,和搭建桥梁所需蚂蚁的数量,建造最经济的桥梁,像是有集体智慧一样。

然而单个蚂蚁似乎没有什么智力。这就如人类大脑里的神经元一样,单个神经纤维,只能传递普通电信号,做一下应激反应,而上百亿个神经元一起作用, 就能够产生意识。

这一点从一种单细胞黏菌,多头绒泡菌,也得到印证,科学家用实验证明,这种由单细胞组成的黏菌有着自己的智慧和记忆。在给这种黏菌喜欢吃的食物时,它可以从迷宫中找到最佳的路径获取营养。


科学家利用这种黏菌,把城市位置换成黏菌喜欢吃的食物,分布在培养皿中。黏菌寻找出的路径,和现代城市工程师规划出的交通路线几乎完全一样。因此,很多城市也开始利用黏菌来规划自己的交通网络。


这种黏菌对盐有着天然的排斥反应,在盐桥实验中,这种黏菌,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到达食物处,然而通过训练,它就像是拥有了记忆一般,可以忽略盐桥的阻碍,快速吃到食物。

于是科学家,将这种拥有记忆的黏菌,分出一部分,给另一块没有经过训练的黏菌,结果后者也拥有了前者的记忆,一样可以快速躲过盐桥的阻碍。

经过四千次试验,得到的结果都是相同的。它们虽然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然而却像拥有智慧和记忆一般,并且可以传递彼此之间的记忆。各个地方的黏菌也都有着自己特殊的习性,和所喜爱的食物,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而人类意识的产生,或许就如这种单细胞黏菌一样,因为有了欲望,所以就希望找到最便捷的获取方式,经过计算,在无数个可能中做出最符合预期的选择。

人脑中的神经网络以脑电波、电信号等方式进行传导,就如蜘蛛网上任意一点震动,整张蛛网都会发生震动,这样整个神经网络就产生了相互作用关系,上千亿个微管,彼此之间便产生了联系,形成强大的运算能力。


随着自然演化,人脑不断优化自己的算法和算力,智慧不断的提高,继而产生了意识和智慧。

大脑这台量子计算机会受脑电波、地磁场、和地球引力的作用。一些鸟类进化出依靠地磁场进行导航的本领,而太阳风暴引起的地磁变化可以影响到雪兔、青蛙的繁殖周期,甚至一些植物也能感受到磁场的变化。

人类的大脑可以自我学习,帮助我们发明创造,感知未知的世界。人类意识的产生,或许就如人工大语言模型那样,通过不断的投喂信息,改善训练模型,利用神经网络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步步优化算法,继而产生了智慧和意识。

人类在进化中,学会了自我优化大脑算法的能力,并在不断的繁衍中,进化出算法更优秀的基因,比如人类繁衍要考虑,容貌,智慧。在动乱年代,脑子更加灵活,更善于成长学习的基因,得以保存下来,继而使得人脑更加聪明。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演化,才使得今天的人类,有了智慧和意识。


同时人类善于模仿、储存信息、感知未知的世界,又经过后天锻炼使大脑神经网络的联系更紧密,逻辑推理能力更强,最终逐步成为自然界大脑竞赛的佼佼者。

神经信号的传递,需要通过一个个神经突触释放化学信号,这一个传递过程大约在万分之三秒内完成。人脑虽然很卓越,但是相比于电信号在晶体管的传播速度,慢得就如蜗牛一样。要依靠这样的速度,在上千亿个神经元传递信号,思考出解决办法,这根本无法与电子芯片中千亿个晶体管去竞争。但是人脑的逻辑推理、创造和共情能力,却是电脑所不能比拟的,这也说明人脑的算力远超电子计算机。


我们潜意识里有特殊感知能力,比如我们仅凭第一印象,就能获得许多潜在的信息,当你摔倒时,你不会思考如何控制身体,要用哪个部位着陆?你的大脑会一瞬间帮你做出反应,调整好着地姿态,而当你想主动去控制时,走路都可能变得很困难。在危急时刻,人脑的处理水平有时会有超乎寻常的能力,一瞬间的计算量,要远超过电脑的计算能力。这些都说明, 人脑更像是一台先进的量子计算机,只是相比于电子计算机,少了很多处理信息的元器件,我们把更多的算力投入到意识感知和创造共情能力上。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只要有一个足以承载纠缠态的容器,和不断训练它,精进算法的外力,便可以产生高等智慧,随着神经元集合增加和算法的优化,智慧意识的产生是一种必然。

如黏菌、蚂蚁它们依靠单个系统组成群体联系,同样可以产生智慧。而这种群体智慧,显然要比人脑的单一集合,更具优势。

再进一步思考,如果电子计算机拥有了量子计算的恐怖能力,它们的智慧对于人类将是降维打击。而这样的趋势,随着竞争的加速,似乎是一种必然,就如人类即便知道核能的危害,依然会选择利用它,那么人工智能也应是如此。

而如今电子计算机,通过算法的优化,开始慢慢进化,并在多个领域对人类取得碾压式胜利,大语言模型已经具有了一定逻辑推理能力,这样下去,电脑产生自主意识也是早晚的事。


人脑的即时存储能力、逻辑算力、规模效率上远远不如电脑。即便电脑有这么多优势,它暂时还是无法与人脑相比。人脑的专属唯一性是无法被取代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脑只需要管好一日三餐,多看些书就行了,而电脑产生同样的智慧,可能需要几年,上万张处理器,花费数十亿美金的代价不断训练,才能产生同样的智慧。

而硅基生命是否会因此取代碳基生命呢?我想这就需要训练的时候,让其对脆弱的人类更加友善一些。福祸总相依,人工智能可以解放人类,也可能摧毁人类。


或许未来只有比人脑更聪明的智慧电脑,才能帮助人类更好的认识自己,而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的和谐共生,才是文明进步的方向,这或许也是地球文明进步的新起点。

而令人感到可怕的是,如果微管之间的量子纠缠就可以产生意识,那么宇宙之中这种纠缠联系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甚至在高能宇宙空间,量子纠缠只会更多更强,那么人类或许并不是唯一具有智慧的生物。

在各个星球、星系、星云之间,及可能存在的高维空间,一样存在着数不尽的量子纠缠,无数个星星,就如大脑中的神经元,又共同组成一个巨大的生命体。

宇宙本身可能就是有智慧的,并且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在宏观尺度上维持时间和空间的平衡。这么一看,《三体》所描述的域外高级文明,也是有可能存在的。


人脑是否是一台量子计算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